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四库提要的具体所指有:七阁库书提要,或称"原本提要",指《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五百种图书,每种皆冠《提要》一篇;七阁《总目》提要,指四库馆缮写本《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含库书提要加存目提要,并四部总叙、四十三类小序暨子目案语等核心内容),分置《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之首。此外还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武英殿聚珍版书》所载《提要》近六百篇,以及邵晋涵、翁方纲、姚鼐、戴震、周永年、任大椿等人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等等。《荟要》内四百六十三篇提要,《聚珍版书》内百馀篇提要,经总纂官纪昀等删润、修改,已经写入库书提要之中;邵晋涵等分纂稿,皆为草稿、初稿,  相似文献   

2.
杜泽逊 《图书馆杂志》2006,25(10):72-74
《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为中国传统学术集大成之作,张之洞认为《总目》是从事学术研究之“良师”,洵非过誉。唯卷帙浩繁,出于众手,偶有疏误,诚所难免。余撰《四库存目标注》,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每见《提要》讹误,辄笔于简端,经、史两部陆续整理刊布,此则子部,聊作赓续之篇,仍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清朝编纂四库全书,从开馆时起即命各纂修官于所校各书各撰提要稿一篇,交由总纂官改定后随书进呈。由于这种提要稿是由各纂修官分工撰写的,故当时称之为提要分纂稿。从事撰写这种提要稿的有程晋芳、任大椿、张羲年、姚鼎、翁方纲、余集、邵晋涵、周永年、戴震等人。这些人所撰提要稿原文,据我所知,现在尚存的至少有姚鼎、翁方纲、余集、邵晋涵等四家之稿,共一千余篇。其中姚鼎所撰的提要稿,业已编为《惜抱轩书录》四卷行世。邵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8,(2)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新论文/褚良才(博士论学难,诚如清儒戴震所云:“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与是仲明论学书》)。然为“欲窥测古人之意,以备学者之采择”(王引之《经传释词序》),故不揣浅陋,对《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本),再略陈管见有八...  相似文献   

6.
王重民先生撰《中国善本书提要》五千余篇(包括正编四千二百余篇、《补遗》 一百余篇、题跋二十七篇、《补编》约七百八十篇。正编、补遗、题跋1983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排印。《补编》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排印),其中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远 东部藏中国古籍善本所撰提要一千六百余篇,为北京图书馆在抗日战争期间寄 存美国国会图书馆远东部的古籍善本所撰提要二千七百二十余篇,为北京大学 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所撰提要约六百篇。分别标明“国会”、“北图”、“北大”。其中 北京图书馆寄存之书已于六十年代初运往台北,暂存台北中央图书…  相似文献   

7.
余读《四库提要》,探究《存目》诸书版本,先后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以校《提要》,偶见9牾,尝撰《举正》数条,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2期,此则赓续之也。1·《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贞生撰。《提要》云:“玉山,在泰和仁善乡,初名义山,又改匡山,土人称子瑶山。”按:殿本《四库总目》作“王山”。余见中科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中讲学山房刻《张篑山三种》本亦作《王山遗响》。此则浙本《总目》。乍视之,“义山”、“玉山”似有语音关系,而“子瑶”与“玉”亦复语义相联。考《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七《江西》五吉安府泰和…  相似文献   

8.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愚庵小集》,“提要”说: 至其与钱谦益同郡,方谦益笺注杜诗时,尝馆于其家,乃集中无一语推重之。所作《书元裕之集后》一篇……盖隐刺谦益而发,尤可谓能知大义者矣。  相似文献   

9.
宫玉振 《历史档案》2001,2(2):126-126
这篇短文是曾国藩为新昌庄肇麟《长恩书室丛书》所作的序言。《长恩书室丛书》笔者曾见甲集十种,其中兵书六种,分别为唐李筌所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宋何去非所著《何博士备论》、宋陈规所著《守城录》、宋陈傅良所著《历代兵制》、明何良臣所著《阵纪》,故曾国藩有“兵家者言居其强半”的说法。序文以楷书写成,文末有“求阙斋”及“曾国藩印”图章各一枚。从书法及图章来看,为曾国藩之作无疑。  相似文献   

10.
我前写《<四库全书总目>究有子目几何?》一文,已发表在《图书馆杂志》1983年第3期。同期读到央卒的《也谈<四库>子目》(顺便指出,《也谈》中也有一错,即说“67子目说”出现在“科技文献检索”科目中,实为179页,是“目录学概论”科目中),觉得我的前文太略,意犹未尽,现进一步对《四库》子目的歧异原因,承前文考之如下: 第一,有些书籍或文章的作者数错了或抄错了,因此就出现了与原文不一致的说法。我以为“64子目”、“67子目”的说法大概就是这样造成的。因为《提要》的类目表相当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出差错,缺一项或多出一、二项都是可能的。如樊长新编著的《图书分类,(广西人民出版社83年3月版)一书中讲到“四库分类法”时说,《提要》分为经、史、  相似文献   

11.
提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2)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做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其释义,前一项把提要作动词,指“从书或文章提出要点”的工作,这种工作在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过程中属书稿编辑的一部分;后一项则把提要作为名词,指“提出来的要点”可以成篇立章的东西,这种东西在编辑业务中属编辑应用文的一种。无论做动词解还是做名词解,提要均属于编辑工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经统计,两种《易》类提要差异间所呈现之正误状况,亦略可确知.  相似文献   

13.
经作者考证,《戴震全书》误收录了一首米芾诗作,故为之指瑕纠谬,这样的做法也是继承和发扬戴震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戴震素来景仰高节之士,喜以古人诗句抒写心志,今人从中也可窥见戴震的治学思想和处世心态。  相似文献   

14.
《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一书收录戴震乡试制艺三篇,为修订本《戴震全书》及《戴震全集》所未收。此书为研究和考察戴震生平、戴氏与段玉裁的交游、戴氏与江永的学术渊源以及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清代浙东史学名家邵晋涵参与四库馆。撰写总目提要,在史部的二十七种提要中,正史占了二十二种,这些史部提要在探究史家学术渊源、分析史书之得失、考订书名流变、标明史书的篇章体例、辨析版本的优劣真伪、叙述篇帙的分台存佚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价值与成就。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钞本源自姚鼐四库提要分纂稿之稿本。其与现通行整理本《四库提要分纂稿·姚鼐稿》之间存在较多异文,其中更是多出了四篇分纂稿,分别是《却扫编》《桯史》《西溪丛语》与《辍耕录》分纂稿。通过将新见的四篇分纂稿与不同时期的四库提要进行对比,可以发掘出姚鼐四篇分纂稿的学术价值,亦可管窥《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过程中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7.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18.
王竞 《图书馆建设》2001,(1):105-106
纪晓岚先生,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才智型文人。他性情坦率通达,而且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尚书、协学大学士高位。 他才学淹贯,传世著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阅微草堂笔记》,和其孙树馨刊本的《纪文达公遗集》文十六卷诗十六卷。 1955年夏,我初到哈市图书馆,有一段时间跟随卢乃绪先生整理中国线装旧籍,他告诉我,有时间读一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中国目录学的精要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提要》正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又说:“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相似文献   

19.
何龙 《当代传播》2001,(5):75-80
一、互联网来了!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迄今不用电脑,也不上网。当有人问及此事时,他说他不用电脑,只懂人脑;他不上网,因此免得“自投罗网”,成为“漏网之鱼”……这只是一种幽默说法。不管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电脑、互联网还是以日行千里排山倒海之势来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也带来了“捆绑”的烦恼,它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几乎在所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用了“指尖上的信息”(Informationatyourfingertips)这个说法,十分形象地反映电脑时代的特征。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  相似文献   

20.
柯愈春先生用三十年时间撰写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清代近两万作者的四万余种诗文别集,各撰提要,考其生平事迹,述其版本源流,各书大都经过目验,信而有征,堪称目录学上一部杰作。柯先生经见清人别集之富,近百年间.未之前闻,其用功之勤劬,亦远非常人可以想见者: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学界普遍欢迎,是从事清代文史及目录版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笔者从事《四库存目标注》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