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戴震为清代巨儒,昔章太炎谓"震始入四库馆,诸儒皆震竦之,愿敛衽为弟子,天下视文士渐轻"(《检论》卷四)。其学问之大,此一言以蔽之矣!然戴氏的著述和文章究竟知多少?曲阜孔继涵虽刻有《戴氏遗书》,段玉裁重刻《东原文集》、中华书局整理出版《戴震文集》,都曾补入了一些遗文,近人梁启超、胡朴安先生亦作有《戴氏书考》,然只是初具梗概,不能尽睹其学。难得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一些戴氏的抄本和  相似文献   

2.
戴震在乾隆二十年(1755)入都之前,有一部研究《诗经》的著作叫《毛诗补传》。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余廷灿《戴东原先生事略》等均有记载,《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亦有著录。此书未刊行,后世多以为亡逸。近年来我们为编《戴震全书》,从北京图书馆照相复制了清抄本《戴氏经考》二十六卷。经查证可以确定,《戴氏经考》是戴震的著作,而且就是沉睡了二百多年的《毛诗补传》。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底,笔者在上海图书馆访书期 间,得读该馆所藏清江永《善馀堂文集》,1册,不 分卷,为吴县潘氏宝山楼核钞本。书中所收录的 文章分别为《太极图说》、《性理论》等文二十余 篇,为研究江永学说极为珍贵的材料。如书中 《答戴生东原书》与全书最末所附戴震《戴东原撰 寿序》等文,又是研究江、戴学术与关系的重要文 章。《寿序》一文,为乾隆十五年(1750)江氏七十 大寿时戴氏所撰,于江永学行有极高之评价,民 国间学者以为戴氏不尊江氏之说,观此文亦当不 攻而自破。该文亦为前些年出版的《戴震全集》 与《戴震全书》所未收,现钞出并以《江慎修先生 七十寿序》为题,公诸同好,并补戴集之阙焉。  相似文献   

4.
戴震的学术在清代即已引人瞩目。不过当时学者大都只看重戴氏考据学,轻视其义理学。戴震广为人知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家之完整形象,经历了一个不断添加的过程。在这方面,刘师培是较早注意到戴震考据学与思想之间密切相关的人,对于戴震完整的学术形象有完善之力。民初梁启超等人借纪念戴震诞生200周年之机所掀起的研究高潮,促使戴学渐成显学。刘师培可算是戴震学的得力功臣。  相似文献   

5.
汉代扬雄的《方言》是第一部记录汉语俗语的语言学著作,然而历代沉寂无闻。到了清代,戴震对之特别推崇,其《方言疏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多有开辟,如“经字互求”、“因声求义”与“义例归纳”等诸多方法,引起了乾嘉及其后学者的普遍关注,由此掀起了俗语言的研究热潮。戴氏启人智慧的深沉之思,足以沾溉后学,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6.
戴震《屈原赋注》中《音义》三卷署名为汪梧凤,后之学者不察其究而以之为是。如游国恩《楚辞讲录》,褚斌杰校《屈原赋注》的前言皆以《音义》三卷为汪梧凤所作。但是,若对跋文做一番推理,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汪梧凤跋文云: 右据戴君注本为《音义》三卷。自乾隆壬申秋,得《屈原赋戴氏注》九卷读之,常置案头,少有所疑,检古文旧籍,详加研核,兼考各本异同,其有阙然不注者,大致文辞旁涉,  相似文献   

7.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戴震全集》,系由原徽州师专(现已改名黄山高专)主持立项,由戴震研究会、原徽州师专古籍整理研究室、戴震纪念馆联合编纂而成。该书采用1936年《安徽丛书》第六期《戴东原先生全集》所汇印的部分著作为点校整理的底本,以其他的一些刻本和抄本作为参照,并吸取了中华书局版《戴震文集》、《孟子字义疏证》、《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戴震集》、朴社版胡适点校的三种戴震著作中的部分点校成果。全集一共六册,收入著作总数254万字,超过以往刊行的戴震著作总量一倍以上,其中,新收戴震未曾刊行…  相似文献   

8.
北魏郦道元著四十卷的《水经注》,被称为"中国史上一大奇书".但由于年代久远,版本多残,于是辗转抄刻,讹误、脱落之处甚多,也因此引发后代诸多学者进行研究与校勘.在有清一代就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在同一时期致力于《水经注》的校勘.戴书出书最早,赵书次之,全书最晚.但由于戴氏曾入四库馆校书,赵氏的《水经注》校本恰由浙江进呈到四库馆,而戴书与赵书又多有雷同之处,于是一些学者如魏源、杨守敬、孟森、王国维等人,皆认为戴书有抄袭赵书之嫌,纷纷撰文批戴,"水经疑案"便成为学术史上的一件公案.  相似文献   

9.
乡试之后形成的同年齿录,其独特的形式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与其他乡试文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不同之处,同时又与乡试硃卷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本文以《道光甲辰恩科山东乡试同年齿录》为例说明乡试同年齿录在对地方史志的订正,对考察人物生平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戴震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领军人物。近年来,随着徽学研究的兴盛,也为戴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但在有些戴学研究的论著论文,尤其是一些宣传和普及类图书中,有关戴氏生平和学行的不实之处屡见书端。今就平时读书所见,撰为小文,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1.
明代武举乡试属于武举的初级考试,它是明代选任武官的途径之一。经过明初的建制,至正德三年(1508)与正德十三年两次《武举乡试条格》的颁布,武举乡试正式进入制度的确立期。正德时期的武举乡试在人员资格、试期、内容、解额与地域分布等方面臻于规范化。但由于这一时期的武举乡试制度具有保护武官子弟特权、以军事需求为基本原则等特征,限制了明代武举乡试制度在公平性、客观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其考试内容为马步射与策论,简化了考试程序,但束缚了武举乡试制度往实战化方向发展,使武举乡试制度渐趋僵化。武举乡试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表明了武举在明代科举中所占据的非主流地位,制约了武官选拔体制的革新和军事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中有一册题为"戴东原先生文"的未刊清抄本(以下简称《戴文》)。所收二十四篇,大部分为戴震中、晚年的文稿,还有一部分是戴震在山西修志时审订过的别人的稿件。这是戴震治学的一部分,今安徽省古籍办纂辑《戴震全书》(张岱年先生主编),收录整理了这册抄本,将出版面世。关于《戴文》,1947年秋胡适先生曾作有一《跋》(以下简称《胡跋》),认为此册中无可疑的东原文字只有五篇(包括见  相似文献   

13.
明人张朝瑞辑、许天叙等续辑的《南国贤书》,记载了明代南直隶(约为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举人名籍、乡试考官、考题等情况。是书的明崇祯刻本较为常见,其所载史料主要辑自乡试录和地方志。由于现存明代应天府乡试录残缺、《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等地方志对举人情况记载不全等原因,故《南国贤书》相较而言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记载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科举题名文献,具有较高的科举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雅》是戴震辨释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而没有定稿的一部专著。由于这部未刊著作没有见之诸家记载,戴震自己亦未曾提及,因而自清代中叶以来,世间不知有此作矣。 1989年《文献》第一期上登载了方利山同志的题名为"戴震佚著《经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经作者考证,《戴震全书》误收录了一首米芾诗作,故为之指瑕纠谬,这样的做法也是继承和发扬戴震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戴震素来景仰高节之士,喜以古人诗句抒写心志,今人从中也可窥见戴震的治学思想和处世心态。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汾州府志》,因出于清代大学者戴震之手,而负有盛名,被誉为清代志乘的代表作,影响很大。但是,学术界中对这部书的纂修人和体例也有一些争议。因而这里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乾隆《汾州府志》的纂修人问题作出论证;二是就乾隆《汾州府志》的体例谈点看法。一关于乾隆《汾州府志》(下文简称《汾州志》)的纂修人,各藏书志历来著录为戴震本无异议,但由于《汾州志》中未署戴震之名,于是今日有人提出新说,认为《汾州志》的纂修人不是戴震,而应是孙和相。1979年《山西大学学报》第四期登出薛愈、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四库“经部属之戴东原”,也有人持“天文算法类各篇提要皆出震之手笔说”,《戴东原先生年谱》与《戴震全集》均将被收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仪礼集释》等十四篇永乐大典本的卷首提要理所当然地视为戴震之作。第一种说法虽经一些学者反驳,但仍然有人在引用;后两种说法则无人怀疑。本文拟对上述说法进行澄清。  相似文献   

18.
"甹蘖"一词见于《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三《先天后天图说》:"山起西北,而脊脉皆东北行,其中鸟兽胎育,树木甹蘖,多在冬春之交,盖山气之萌养也。"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戴氏原刊本、清咸丰元年桐城戴氏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方望溪全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刘季高先生校点本《方苞集》均作"甹蘖"。我们认为,"甹蘖"一词于文义不合,当为"甹蘖"之误。《说文解字·丂部》:"甹,木生条也。从丂由声。商书曰:‘若颠木之有甹枿。古文言由枿。’"  相似文献   

19.
戴震凭借自己深厚的小学功底和广博的文献基础,或遵善本,或据他书援引,综合条贯,以理断定,为《方言》正讹补脱,使这本名存而实亡的语言学著作神明焕然。文章略举数例,以见戴震校勘之精审,示其足以为后世校勘楷模的原因所在。然校勘之事,本非一人之精力所能尽,《方言疏证》中也存在一些校改之误,文章对此试做疏议。  相似文献   

20.
孔子后裔孔继涵的清乾隆时人,学识渊博,在校刻刊行古代典籍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在整理出版《戴氏遗书》方面贡献殊异。为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和著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