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敏 《科教文汇》2008,(34):127-12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捉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充满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情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4.
生活与数学     
冯雪莲 《知识窗》2011,(4X):60-61
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这就要求职高数学教师改变教学传统,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活动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就是说,我们应当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设计职高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李华 《科教文汇》2007,(5S):69-6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把“生活中的数学”带进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何易松 《科教文汇》2007,(9Z):65-65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情景,让数学课堂充满充满魅力,教师要善于通过故事、问题、游戏等,在实验探索数学的乐趣,在生活发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  相似文献   

8.
何林 《科教文汇》2009,(5):123-123
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断提醒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由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作了如下阐述:一、提供“生活化”的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二、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三、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四、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相似文献   

9.
宋章碗 《科教文汇》2009,(35):129-129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元素注入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思,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当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走进课堂的今天,尤其体会到陶老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始终如一地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上,我们还应探得更深,拓得更广,让生活融入于数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思、创开辟出崭新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生活之中,产生之后又在生活中运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将繁琐复杂的数学公式同现实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和运用数学,以此来体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成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源,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精髓,能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意义以及让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申福光 《科教文汇》2012,(9):119-119,141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真正体会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体现小学数学的真正魅力,应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真正努力的方向。怎样让学生带着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在应用中去体验、去探究?笔者一直是在实践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积极挖掘教材,大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  相似文献   

18.
谢丽华 《知识窗》2013,(16):77-7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任淑芹 《科教文汇》2009,(9):123-123
教师要把教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积极挖掘教材。大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情景,让数学课堂充满充满魅力,教师要善于通过故事、问题、游戏等,在实验探索数学的乐趣,在生活发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