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1):53-53
8月上旬,《楚天金报》推出一组经济报道“烈日下的身影”,向读者讲述了6个普通人的故事。尽管文字很简短,反映的也只是武汉经济生活中普通平民生活的一个个侧面,但报道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专门对这组报道进行了评析和表扬。  相似文献   

2.
1月5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从两个厂的对比看改革必须坚决》一组报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值得一赞。首先,这组报道切中了当前经济工作中的要害问题。人们从两家工厂一正一反的经验中,看到了吃“大锅饭”这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自然会感到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行必坚决。因而也会更加感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第二,这组报道在标题的制作上颇具匠心。俗话  相似文献   

3.
四川的《精神文明报》1998年元月6日刊发了通讯《部长专“打”送礼的》,读后想到一个拒“礼”应该有礼的问题。反腐倡廉报道,一方面要揭露腐败现象,另方面尤需经常正面报道清正廉洁的好典型,促使全社会逐步树立新风尚。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报纸这样报道值得肯定和称道。时下新闻媒体有关领导干部拒“礼”事迹的报道,有些写得比较实在,看后令人信服。有些就不敢苟同,比如有的报道动辄“某某某在多长时间内,拒‘礼’多少多少次”,好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华尔街日报》凭借一组揭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问题的报道而荣获第91届普利策国际报道奖。这组报道共10篇,从社会不公到环境污染,涉及的都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主题,话题虽然严肃专业,但在《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笔下,文章却不枯燥冗长、晦涩难懂,相反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感同身受。善于把严肃的财经类题材写得精彩耐读一直是《华尔街日报》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保定日报》推出了两组非常成功的系列报道,一组是市委市政府治理三轮车的报道,一组是开放市内公园的报道。这两组报道都事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从报道结果来看,做到了上边满意,读者喜欢,社会效果好。通过这两组系列报道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地方党报只有做到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京警方打掉了一个‘专业’盗车团伙……”这是今年2月7日《北京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在这则新闻中,不仅报道了警方这次行动的全过程,同时还翔实地介绍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和手段。对此,笔者认为犯罪新闻不应这样报道。虽然说,该报道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可读性,也应确信,有关编采人员乃至该报刊发这条新闻的本意是好的。但我想,稍有点正义感和警  相似文献   

7.
《河南日报》于1992年5月发表的《郑州市对外开放的观察与思考》系列报道(作者毕殿岭、林建刚)引起了强烈反映,郑州市展开了学习讨论,新闻界纷纷称道,省委领导热情赞扬,普遍认为这组报道搞得好。这组报道的成功,原因当然有许多方面,但就记者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言,其成功得益于宏观思维,这也许不是妄断之言。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择经济报道的角度,如何发挥好经济报道在市场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导向作用,这是近几年来新闻界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课题,笔者以为:“宣传经营谋略将能够比较好的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这一经济报道角度不仅能增强经济宣传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使经济报道更能够入脑人心,加大深度、力度,同时,也能扩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生产者、经营者的参谋和顾问,从而使经济报道贴近受众,成为受众的好朋友。赣州地区有线电视台在今年初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有线万花筒》,其中有一个子栏目叫做《经营之道》,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比较…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8月13日开始,《大连日报》启动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役性报道,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15个专题。这组重大经济报道既有声势,又有密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形式多样,又重点突出。整个战役性报道呈现出系统性、连续性,对比性、思辨性、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和现场感强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写的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组上下两篇报道,有幸被评为月度好稿。除了稿子本身题材好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努力跳出以往采写经济报道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经济报道。也就是说,讲故事是这组报道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上篇,不到3000字就讲了9个故事。一是通过讲故事,从新闻角度去写工作性的经济报道。衢州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报道,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题材。按以往的习惯,一般会写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写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写他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第三部分写取得的效果。尽管这样写可以反映工作的全貌,也可以体现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们面临着一个个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国家经济政策与百姓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跳出传统经济报道的圈子等等。而作为电视经济报道 ,随着经济栏目的不断增多和报道分量的加大 ,如何在深度上做文章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作为山东电视台唯一一档经济新闻栏目的《今日经济》 ,前身为《经济报道》 ,自95年元月1日开办以来 ,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了。其中包含的几个小板块虽几经调整变换 ,但深度报道板块却以其较为鲜明的特色一直…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第91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公布,其中,《华尔街日报》因一组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报道荣膺国际报道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The Pulitzer Prize Board)称:"(今年的)国际报道奖授予华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新闻相比,经济新闻的对象———经济具有抽象性和整体性,这就决定了财经记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报道重要的统计资料的变化,提供新的有意义的数字。除了表达形式要生动活泼外,数字的准确性、来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尤其重要。西方经济报道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为我国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借鉴。一、数据资料和图表使用的广泛性西方经济报道中数据资料和图表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如《金融时报》每天除新闻照片、漫画外,还有几十个图表;在“公司和市场”专刊的大多数版面都用来刊登世界各大公司金融市场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都很实用,…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01年1月1日创刊,在短短的四个月间,便创造了全国发行量突破20万份的成绩,这与其办报理念是分不开。其经济报道特别是经济形势报道强调一种理念:用新闻创造价值。 经济形势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日前播发了一组以“餐桌经济”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在受众中引起较大反响。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同志,他就如何报道好农业面向市场的转变发表了如下意见。 记者:作为经济学家,您怎样看待新华社的这组“餐桌经济”系列报道? 杨雍哲: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新华社记者采写的这组系列报道有利于促进农业面向市场,从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的新阶段全面转变。“餐桌经济’不只是服务于3亿城镇人口,还有生活大大改善了的9亿农民。随着小康的来临,“餐桌经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6.
解疑释惑 引导经济热点 报道案例分析之六: 从“价格战”专题看如何在日常经济现象的报道中把握正确导向 案例: 从2000年7月31日开始,《经济日报》推出了“如何看待价格战”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8月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领域也同样,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而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以来习惯于就生产写生产,从生产领域报道多,从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报道少;从领导角度报道多,从群众角度报道少;从经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角度报道少。艾丰说:旧模式经济报道的问题出在“把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层层剥皮’,剥至最后只剩下干巴‘骨头’了”。他所说的“层层剥皮”是指把经济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同人的活动,同矛盾的转化过程完全剥离开了。显然,这样的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经济改革实践的需要,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由突破向纵深发展,经济由超常规增长转入常规增长,形势是很好的。但新阶段也存在一些矛盾,主要的有:新体制和旧体制的矛盾;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低投入和高要求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矛盾,中央最近发出了《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文件,并批转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保障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建议》。这两个文件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叫做深入改革,增加投入。所以从总的方面来说,当前的农村报道,应该围绕着这两个文件或者说主要在这两句话八个字上做文章。要做好深入改革、增加投入的报道,我以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的报道。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  相似文献   

19.
《冰点’98——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由李大同主编,精选1996年——1998年发表在《冰点》上的专题报道而成,读了这本书,我总觉得它的人物报道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不同在哪里?我认为根本的不同在于写作理念、写作目的的不同。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于向人们提供可以示范的榜样;或在于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和普通意义的典型,体现流行的价值观,在这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中央报纸到地方报纸,都在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出现了互相竞争、各呈其长的可喜局面。经济报道如何做到导向正确、有声有色、读者喜闻乐见?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根据我们解放日报以往经济报道的实践,以及在日常经济报道中遇到的一些矛盾,我以为,要进一步搞好经济报道,以推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