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技术导致建筑设计的三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十大建筑的产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建筑领域产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建筑设计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技术越来越先进,主要体现在建筑设备的智能化;二、展示交流越来越方便,主要体现在建筑模拟的数字化;三、传统审美法则面临新建筑形式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2.
中式风格建筑是文化产物。该文着眼于中式风格的美学气质,以此发掘古图腾在装饰构成中的运用,分析我国民居改建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式色彩特点,探究民居改建设计仿效中式传统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深入研究当今建筑教育基础体系后,提出中国建筑教育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于建筑教育中,使未来中国建筑设计的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认知,并担负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把中国风、中国元素带入世界建筑设计的舞台上.在中国现代建筑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因子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五种实现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设计能力,进而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  相似文献   

4.
传统与现代——新中式风格别墅的创新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众多楼盘中日渐盛行的新中式风格住宅现象,从政策和文化回归等方面解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形式、细部、色彩和构造以及景观等方面对现代别墅设计的启示,探讨传统住宅与现代住宅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中式情感住宅.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历来有特别的要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居住理念和居室装饰样式,这是一种庄重优雅,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注重空间层次的装饰风格,被称为中式风格。近年,在中式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式风格软装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新中式软装以传统中式风格为审美渊源,在继承传统审美精神的同时,引入现代人的审美理解与追求进行创新和演绎。软装设计中新中式风格的探索与发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在当今世界被重新认识,同时也在对世界审美和文化产生影响,这是新中式软装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生命在于体现感官世界的深层次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恰恰体现在建筑意境的塑造上.研究中国国画的意境美是了解中国人审美观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研究如何做让中国人满意的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国画中的“留白”、光影变化、水的变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意境,阐述了国画的美学理念对建筑意境影响,指出建筑师应从传统文化内挖掘建筑意境美,提升现代建筑的生命力,以繁荣中国现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绿色设计理念的强调,正好与传统建筑中的原生态思想相吻合,传统民居建筑中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因此,研究传统建筑中的原生态思想,用来指导现代建筑设计,对现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汇聚了传统的人文思想和哲学观念。中国画风格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和吸取,特别是在建筑动画中的应用,结合了动画的形式来演绎出中国画在建筑中的体现。本文旨在说明中国画风格在建筑动画中的应用体现,对中国画的展望和风格作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中文化环境的重构是当代室内设计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其核心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空间环境营造。文章以当代室内设计文化空间建构的必要性为立足点,对传统中式风格与现代室内设计的相互融合进行了案例分析,强调文化环境的营造在现代中式风格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建筑色彩的起源、发展历程入手,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色规律.并进一步总结传统建筑色彩反映的深刻的文化理念,包括与五行学说的联系,以及封建等级思想对色彩美学发展的影响.最后,试着探讨传统建筑色彩美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并举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湘南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在现代别墅装潢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古民居是明清时期湘南地区相对繁荣时期多种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中国古民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湘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它的建筑样式及装饰手法蕴涵着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体现着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只有既能体现湘南传统居住文化的神韵,又具备时代感的设计,才能真正把湘南传统建筑装饰的长处与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融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融古今为一体,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的现代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才能与智慧的体现和结晶,它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中国人民对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和理解,是民族精神的特殊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应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顾洋 《文教资料》2013,(36):97-99
当前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大量本土建筑,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当代中国建筑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受到建筑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经历着剧烈演变.本文从部分中国当代知名优秀建筑设计的视角,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当代建筑美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内部需求扩大,以及建筑的国际主义风格盛行,建筑设计的商品化等原因,我国当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素严重缺失.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内容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析藏族建筑装饰中的常用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藏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统称藏学。藏族建筑装饰中所运用的色彩,也是这门文化独有的特色。藏族的传统建筑色彩,以及这些色彩所象征的意义,给了现代建筑设计一定的提示。本文对藏族建筑色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是一套充满文化意义的意象系统.无论是微细的装饰、图样,或大型的构件与量体,都蕴含了丰富的意义.而素有"万福园"美称的北京恭王府,不仅是保存完善的传统王府建筑,更大量的运用象征福气与富贵的吉祥符码--蝙蝠,透显出独特的蝙蝠意象及其建筑美学.由意象学的角度切入,从天人关系归纳了恭王府蝙蝠意象的多样性,并指出了此祥瑞符号,在不断编码与译码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建筑意象美;而在府中运用相同或相似的蝙蝠造型,使之反复重现,亦能生发出回环美;此外更符合"多样的统一的美学原则,凸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筑是城市对外展现自我的窗口,也是地域文化展现的前沿,随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也与国际建筑理念接轨,本应该在先进理念影响下凸显多元化的地域特征,却日益走向一元化的建筑格局,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中日益式微。如何在城市建筑趋同化的格局中彰显本地域独特的文化理念,重构城市地域特色文化格局,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整合、交融,避免城市建筑的形式化、雷同化,体现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体西用":中国传统"布局"与西方"外形"的结合吉长道尹公署建筑群沿南北纵轴布置,现存有门楼、正堂、后堂、西侧一座长官官邸,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还有三座长官府邸及门楼两侧的配房各五间。该组建筑在造型上明显具有当时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但总体布局仍沿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的旧制[1]。如此多元文化的设计、组合,既让人体会到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建筑文化的典雅厚重,又不失西方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