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来源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面向社会招聘;二是原有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转化。由于播音员熟悉新闻业务,缩短了上岗培训时间,同时可节省部分人员经费,便于管理,因此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成为各地台站培养主持人的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播音员与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夏青等老一辈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阐述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的重要性,剖析当下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并就如何加强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的训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骏 《新闻传播》2013,(12):237+23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新闻节目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地级台素有"新闻立台"之说,因此近些年来涌现了大批的优秀播音员,然而在有些地方电视台中,由于电视台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一般都会将主持人、播音员混用,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从播音员到节目主持人的转型屡见不鲜,反之,少之又少,要想从节目主持人向播音员实现成功的转型,就必须找到二者的异同点,再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培训。本文分析了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不同点以及二者的共性,提出了播音员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贾宁 《报刊之友》2013,(8):150-152
播音主持有着可以被人掌握的内在规律,来源于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的总结。同时,新闻、传播、语言、表演等姊妹专业"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之玉",国外和境外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优秀主播和主持人的杰出表现,也提供了可供人民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的广阔来源。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而通过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栏目的质量高低、受众欢迎的程度,与主持人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选择好主持人就成为各地电台、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除了向社会招聘主持人以外,也安排一些原有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因为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本身具有一些有利条件。但是二者毕竟有明显的区别,转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转化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认识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的差别。 一、心理差异 一般意义上的播音员是指在广播电视中,以文字稿件为依据,以有声语言为手段进行宣传的专业人员;主持人则是以自已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受众,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录)全过程,是节目的制作者、组织者、播出者,是节目和受众之间的联系人。由于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创作依据、创作身份,与受众和节目关系有所不同,因此造成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初次担任主持人的播音员往往坐在话筒前不明确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不习惯这种播出方式,很茫然,很别扭,对一个完整的节目颇有难以驾驭之感。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性,需要经过一番调整才能改变,而调整的基础就是要对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差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北京电台播音主持管理部原来归属总编室,后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考核和评选工作。北京电台对播音员和主持人实行不同的管理和考核标准,播音员是播音员,主持人是主持人。有人说是不是播音员会念稿就行了,其实不是,真正的播音艺术家,每读一篇文章、一篇稿件,都是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新闻播音员向主持人,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播音员尽快成为观众喜爱的主持人?现结合长期的播音实践及不长的主持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8.
播音员与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播音员采用的是宣读式、播讲式的播音方式;主持人则多采用谈话式的交流式,她是用活生生的生活语言与听众一时一、面时面地交谈。由于播音员熟悉新闻业务,因此由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化,成为目前县级台选拔培养主持人最简便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播音员与主持人在语言艺术上有其相通之处,即都是通过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纷纷就播音方式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一些新闻节目播音员已向主持人“转轨”,这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类、专题类节目主持人如雨后春笋,队伍不可谓不大,节目不可谓不多。但只有新闻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才是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真正趋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中央台举办的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是中央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取得的一项成果,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佳播音员主持人是国家电台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播音界的优秀人才,反映出新一代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全体广播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十佳播音员主持人是国家电台的品牌和形象,是国家电台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他们所主持的栏目都是中央台的品牌栏目,这些品牌栏目在听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一千多万的选票,显示了中央电台作为国家电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改革步伐的加快,丰富和强化了新闻性节目主持人节目,并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电视台的发展.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也在转换角色.逐步成长为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相似文献   

12.
弄清楚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个性与客观要求有机地协调、融合,最终形成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特色,有利于克服弊端,使播音和节目主持语言更加纯洁和规范。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的对立统一关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一个群体的人格总和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独特个性的有机融合,是客观的“非我”与播音员、主持人主观“自我”的有机融合。“非我”体现于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断地“自我”突破、超越之中,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自我”是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减少和缩…  相似文献   

13.
吴永桂 《今传媒》2013,(4):58-59
播音员、主持人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媒介传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产生广泛的影响.鉴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工作性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极为重要.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摆正自己的得失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真正谈得上是合格的、优秀的媒介传播者,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切实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管理,树立和发扬播音员主持人品牌的优势,构建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体系,打造一支真正具有较高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品牌优势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是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做好的工作,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地市广播电视台播  相似文献   

15.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机构的形象代言。广大受众往往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和形象来认知广播电视机构,表达对其审美需求。自广播电视诞生以来,打造名播音员主持人一直是广播电视机构追求的目标之一。建立健全播音员主持人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其品牌效应,是当下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电视台学生播音员主持人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校电视台节目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也是高校电视台蓬勃发展的动力,但现阶段的实践及研究中尚无对于高校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绩效评价研究。本文选定高校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这一特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针对播音员主持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对高校电视台学生播音员主持人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用以构建符合高校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电视台学生播音员主持人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伟 《青年记者》2012,(20):80-81
普通话调值训练,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训练当中的一个难点.调值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普通话的规范程度.播音员、主持人如果调值存在问题,语言整体面貌就会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所以,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普通话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正确掌握普通话调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员在调值学习和训练中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蓬勃兴起健康发展至今有10多年了。关于主持人,外行人尚能说出一二三、行内却有多般的模棱,如对其与播音员的关系就有诸多争议。有人认为主持人与播音员没什么两样,播音员自然地就可做主持人;有人认为主持人是播音员的一个分支,属于播音员范畴;有人认为主持人与播音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高于播音员一等……那么它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播音员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壮大。目前,在中央、省、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中,播音员与主持人相对固定,基本上不存在播音员与主持人角色转换问题,而在县级广播电视台情况有所不同,由于播音人员相对较少,不可能专职,不少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就成为通用型的,他们也成为了广播电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自2006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十佳”评选旨在表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更多的为听众所喜爱的名牌播音员主持人;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广播节目及播音员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履行国家电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