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追求与学生“共同成长”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平静的生活有了一个个涟漪,那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有了些许的困惑、兴奋、挑战与超越。教育满盛着收获的喜悦,是孩子们的,也是教师们的。新时期的教育,我们就这样与学生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确,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生活化教育都不可或缺。将教育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经过一年多来的课改实践,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时金芳 《教育科学》2003,19(6):21-24
思考语文教学策略,必须正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策略的目标是放在如何获取知识还是如何运用知识;教学中着力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致力于解决某类问题;把生活引进语文学习还是把语文学习当成生活。语文教育是树人的教育,教学策略应充分发挥其树人效应。为此,要认识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研究语文教育到底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成长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品、评、悟、化。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为本"是完全一致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能被有生活乐趣的知识所打动。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并对学生进行促进其成长的生活化评价。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正确地使青年一代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教育一个人的本质是帮助一个人,这种帮助不只是学业上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成长,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以自身的方式完成精神成长.作为学校,必须要通过对学校自身教育行为的改造,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精神生活.做有激情的教育,有笑容的教育,有感动的教育,有德性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海战、反复训练成为数学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学生“可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等诸方面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们开展了"践行生活教育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陶研课题实验.以进一步弘扬、实践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实践与体会是:学习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像陶行知先生教导的那样:"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一位进  相似文献   

9.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为本”是完全一致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能被有生活乐趣的知识所打动。本文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并对学生进行促进其成长的生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为本"是完全一致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更能被有生活乐趣的知识所打动。本文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并对学生进行促进其成长的生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学员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是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频繁推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大变革的时代中亲身经历的一代,他们反应敏捷、思维奇特、情绪激昂、敢于向传统挑战,……。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有巨大吸引力的,学习是那样多姿多彩、富有魅力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个体化学习”的开放教育中,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既现实,又棘手的问题。说它现实是因为就摆在我们面前,不容你不看;…  相似文献   

13.
学业是学生的生命,而它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我的思考和实践是一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真正地在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贯彻荣辱观教育,我有以下感受: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时刻会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崇高和神圣的,是他们模仿对照的标准之一。所以,用言行影响学生可以说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滑志国 《考试周刊》2014,(49):123-123
<正>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深挖教材资源,寻找生活的切入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材的编写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逻辑,取材广阔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挖教材提供的  相似文献   

17.
走进初中学生的成长世界,促进初中阶段班主任的成长,是“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在初中阶段的具体追求。在我们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经营富有教育品性的初中学生生活,成为我校初中阶段学生工作变革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曾这样说过:“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的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中,正是学生这种渴望改变原有生活的动机,才有了我们教育的可能,才有了我们教育的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政治学科的每一本教材上都印着相同的两个字——“生活”,这体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特殊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9.
法国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审视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是否有戕害学生并使学生错过发展某种能力,不给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和机会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势必造成这样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确,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生活化教育都不可或缺.将教育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消除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严重脱离的现象.而对于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来说,更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