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部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已成为各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贵州省法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相对较多,有必要建立一套既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又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为宗旨,推动贵州省法制建设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
卓越法律人才是高层次法律人才,是"法律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以"复合型、国际化、能力强、技能优、情怀深"为基本标准,改革和完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卓越的"双师型"法学师资队伍,不断深化法学教学改革,强化法律实践环节,实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制度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4.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在新时期加大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培养法律人才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2012年.教育部遴选并确定建设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是从法律人才的质量反观法学教育的质量的认识结果。这项计划是为弥补不足而为的补救。从法律人才队伍现状发现的法学教育的不足主要有三,即:①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足;②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③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和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不足,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上的不足,而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不足是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是我国法学教学质量上的欠缺。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是所有法学教学单位共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改革创新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要求财经类高等院校与我国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适应,采取多种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高等财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势必不同。内蒙古财经学院与普通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同时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蒙古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建锋 《中国教师》2013,(Z1):235-236
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计划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学科设置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以及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1]该项目启动以来,全国共有12所高校获批为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甘肃政法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教育部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浅议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一些措施,最后就学校目前培养工程人才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为达致该目标,涉海高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分类教育的目标,财经院校的法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综合类大学的法律院系、专业性政法类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具有财经技能特长的"复合型"法律本科人才。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新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不仅是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有益探索,更是财经院校整合校内优势资源办好法学专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诊所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已迫在眉睫。"法律诊所教育"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其在培养法律实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很可能成为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突围性举措。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未来的法律诊所教育改革中,应从硬件设施、规范化制度等七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农业院校法学教育目前存在的缺陷,分析了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必要性,提出农业院校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培养服务"三农"为主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的匮乏决定了特殊培养路径设立的必要,中南民族大学西部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由此而建。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西部实验班以多元培养为模式,以“契合特点”、“打牢基础”、“注重实际”、“多元教学”为方针,在三个年级开展实践性教育培养活动。当前,该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但仍需完善。展望未来,更需从作风、专业、平台出发,打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视角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建立法律职业的目标导向,以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破解"三脱节"现象,塑造法律职业人格等优化策略,以构建既可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又能突出个体专长,并且适应职业取向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静 《成人教育》2012,32(7):43-4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试点实施.文章在明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本内涵、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对策,以期真正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优秀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认识到法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法学教师、法学研究者等学科型理论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法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应用型法律人才,因为后者的社会需要更多、更迫切。因此,许多高等院校已把本科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并重视学生实践  相似文献   

18.
加强法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卓越法律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法学通识教育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时应在培养机制、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效果检验等六个方面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9.
姜帆 《林区教学》2008,(11):38-39
作为法学教育体系中间层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培养何种法学人才"一直是法学教育界的热门探讨话题。根据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法学知识的通识式社会管理人才与法律实践人才"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对社会大众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合理预期即培养能够满足大众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解决的需要的审视,结合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即法学本科教育必须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的认同,应用型人才(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之维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近年来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着力探索的法学教育难题,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1+1(X)培养模式正是这种尝试。培养内容设计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本论文对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本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而实现"应用型"、"卓越"这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