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九届全运会女排决赛发球类型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对九运会女排比赛发球类型、区域、位距、落点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国内女排发球类型呈多样化和相对集中的趋势 ,跳发球运用比例上升 ;发球效果一般 ;发球区和位距选择战术意识有所加强 ;发球落点较集中 ,表明落点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弧线、速度、力量、旋转、落点统称为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我们往往偏重于速度、旋转、力量的训练,而对落点的训练重视不够,训练方法单调,要求不严,准确性不高,表现在比赛中不敢大角度地变换球的落点,球路不刁、威胁不大。为了加强落点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12区落点训练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区域划分 1.以半台为例,在距球网40厘米、距端线30厘米处,用粉笔分别画两条与端线平行的直线,将球台划分为三大区,即近网区、中区、底线区(如图1)。  相似文献   

3.
徐荥 《体育师友》2016,(5):70-7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3-2016年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等30场次女子双打比赛录像为研究资料,对后场杀球的不同落点高、低对进攻效率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羽毛球女子双打不同杀球角度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后场杀球角度以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落点最为频繁,频次占50%,其次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约为40%,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频次仅占10%左右;2)不同杀球角度的得分率,存在一定差异,位于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的得分率最高,达到14.50%。其次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将近10%,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只有5.97%;3)不同杀球角度的封网高度是落点高,封网率高;落点低,分封网率低的规律。建议:在女子双打进攻练习中要有针对性训练低落点杀球,提高在实战比赛中进攻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实战中克敌制胜的方法很多,除了平时经常提起的速度、力量、旋转三大要素之外,“落点”也是得分的法宝。与上期“追身死穴”不同的是,本期的主题为“组合落点”。组合落点是通过连续击打两个或多个不同落点,给对方制造威胁。比赛中,只打单一的落点很难压制住对手。只有通过不同落点的组合,调动对手,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视觉控制能力对于运动学习的重要意义正如其对于课业学习一样,是认知活动的首要关卡。儿童软式垒球的教学与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为 探究眼动特征与运动学习的关系,使用德制iView X HED4 头戴式眼动仪,测量15 名有过棒球训练的儿童与15 名从未接受过棒球训练的儿童,在击 球前0.167 s、0.1 s 以及击中球体时的视觉落点偏移值,分析视觉落点偏移值与击球成功率的关系,比较有无棒球训练经验对儿童的视觉落点偏移值 的影响,以及击球成功率不同的儿童的视觉落点偏移值差异。结论:(1)无论有无棒球训练经验,视觉落点偏移值均与击球成功率呈现显著负相关 (P<0.01);(2)棒球组儿童的视觉落点偏移值显著小于一般组(P<0.05);(3)击球成功率为100%的儿童,存在明显不同于其他儿童的眼动特异性,视觉 控制能力显著优于其他儿童(P<0.01)。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认知角度,将被试按运动等级分为专家组和新手组,运用高速摄像等方法,研究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阻断条件下接发球落点及旋转判断的反应时及准确性.结果表明:2组运动员不同时间阻断对发球旋转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和反应时均有显著性差异;对发球落点判断的准确性和反应时专家组优于新手组;2组运动员不同空间阻断对发球旋转性质及落点判断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落点和旋转判断上,球拍阻断部位低于躯干阻断部位,躯干阻断部位低于头部阻断部位.优秀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综合更多有效信息对发球旋转和落点作出有效判断,此能力可作为考察能否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录像统计方法,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球落点进行量化研究,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落点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规律.结果显示: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落点最多的区域是中间位近网区,占38.93%;发球得分率最高的落点区域是中间位底线区,得分率为63.01%.中间位短球和底线区长球相结合的发球战术是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用最有效的战术套路.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单人决赛进行了接发球技战术研究,主要从技术、线路、落点三个不同角度对马龙、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的技战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马龙接发球技术是以摆短和劈长为主,王浩接发球技术以摆短和反手抢拉为主;两者接发球线路都是以正手斜线和正手直线为主;马龙接发球落点分布以8号位、9号位和2号位为主,王浩接发球落点分布以7号位、2号位和9号位为主。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基本功训练,在整个乒乓球训练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乒乓球运动技术高峰,延长运动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功,是指乒乓球运动员为了达到一定运动水平所必须具备的相应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能。基本技能:主要是指技术质量、变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包括击球的准确性、速度力量、旋转及落点;速度、力量、旋转、节奏、落点的主动变化能力;适应对方速度、力量、旋转、节奏、落点的变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影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落点预测判断正确率的因素,探讨高水平、一般水平运动员和新手间在乒乓球落点预测判断上产生差异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乒乓球及早、正确的预测判断能力可能和击球落点理解有较大关系。乒乓球落点方向判断能力上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实践中,运用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法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显示:乒乓球12区落点训练在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基本技术、落点的准确性、战术意识、实战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教法,该训练方法设计简单,新颖实用。  相似文献   

12.
阴阔  席磊 《体育世界》2010,(8):85-86
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排球前八名队伍的12场比赛进行录像与统计,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前八名各支队伍的发球形式、发球落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前八名队伍中大部分球队中使用跳飘球的队员较多,但是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在大部分球队中使用上手飘球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是在球队的数量还是在使用人数上大力跳发球都占有很少的比例,这不仅因为大力跳发球对球员身体素质的要求高,而且失误率较高;在发球落点方面,各队大部分球的落点都集中在后场区,落点过于集中。  相似文献   

13.
羽毛球前三拍技术决定着双打比赛的走向,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伊始的主被动关系,本研究对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前三拍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对陈清晨、贾一凡(以下简称凡晨组合)、杜玥、李茵晖(以下简称李杜组合)在十四运会女双决赛中的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以比赛中发球的落点、得失分;接发球的落点、技术应用次数以及得失分;第三拍回球落点、技术运用及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基层梯队中女子双打、男子双打乃至混合双打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我国优秀女双运动员发球落点集中在1区和5区,发球技术较稳定;接发球运用最多的技术为推球和扑球;第三拍技术在两对运动员之间存在差异,且均有失分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4.
十三、落点 (一)问:什么是落点? 答:运动员以合法的手段将球击到对方台面弹起的那一点(即着台点),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回球的落点”。当对方也以合法的手段将球回到己方台面弹起的那一点,通常我们把它叫做“来球的落点”。从击球点到着台点之间所形成的线,叫击球路线。 在实践中,根据落台点的含义我们通常把落点分为长球、短球以及中间和两边(右边和左边);根据击球路线,分为直线、斜线和追身球。  相似文献   

15.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20-20
实战搏击中,各种拳法交错,瞬息万变,然而,不管运用何种拳法,也不管拳法如何变化,最终效果皆须由打击落点上反映出来。拳法再高,出手再快,如果落点不妙,亦不会有大的收效。故对于打击落点之研究,实为研究实战拳法之重要环节。打击落点,即发力击敌的一刹那与敌身的接触点,换句话说,就是敌方被我打中的部位。若根据杀伤力的程度讲,打击落点可分为致命点、致残点和致伤点;若根  相似文献   

16.
有发球必有落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比赛如能将大量的发球落点统计在案,分区汇集,加以综合,然后再查明比赛中发球落点在球场的具体分布情况,这对寻找发球落点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发球,指导一传垫击都同样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11分赛制技战术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阎森  王继梅 《体育学刊》2008,15(1):92-94
探讨了11分赛制给乒乓球技战术,包括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带来的变化:发抢段中发球变化是首要环节;发抢手段趋于多元化;发抢后的衔接至关重要.接发球的主动意识很重要和接发球技术要全面.相持中的攻防转换速度要加快,其次是落点和力量;相持时落点变化要多,且突出锁直线调打对方正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乒乓球主力运动员马琳与马龙接发球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线路、落点3个维度对马琳、马龙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接发球控制性技术与进攻性技术使用率差异性均不显著.在具体技术运用上居前3位的技术马琳为:摆短、劈长、撇;马龙为劈长、摆短、反手拧.摆短、劈长差异性高度显著;反手拧差异性显著;其余技术差异性不显著.2)马琳接发球时反手、追身和正手三条线路分布较为均衡.马龙接发球线路控制反手过半,其次为追身和正手.二者在线路控制上,正手、追身和反手差异性均不显著.3)马琳接发球落点分布集中在中路近网短球、正手小三角和反手长球区域;马龙落点分布以长球为主,依次为反手长球、正手长球和中路长球.二者中路近网短球、正手近网短球使用率差异性高度显著;中路半出台球使用率差异性显著,其余区域落点分布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时间阻断和空间阻断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思维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8名网球专业运动员和8名网球专选班学生为被试.运用现场拍摄、试验、一致性检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时间阻断和不同空间阻断条件下,不同水平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思维判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阻断条件下,优秀组被试对接发球落点判断的能力显著高于普通组,对接发球旋转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组;不同空间阻断条件下,被试对接发球落点和旋转的判断失误率依次为:球拍阻断>躯干阻断>头部阻断;被试对来球落点和旋转的判断信息主要来源于球拍.  相似文献   

20.
丁伟  林晓玉 《精武》2013,(19):39-4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统计法和乒乓球技战术数据统计法等,对世界优秀乒乓球男子运动员处理关键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入关键球阶段,运动员发球时加强了上旋球的使用机率;在击球落点的运用上,发球和第三板主要注重左路的运用,而在第五板及以后落点运用相对灵活多变,胜方运动员在主动进攻时,进攻技术运用的比例呈现出波浪状,关键时刻胜方和负方在接发球时,对于落点,线路和技术类型的运用没有大的差异;暂停作为技战术的一部分,暂停时机的运用时于运动员比赛胜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