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降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根据六种敦煌写本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为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引丁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  相似文献   

2.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3.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无常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两篇,由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先生校录于《敦煌变文集》中,又经徐震堮等先生补校;笔者不敏,亦为续貂。另有押座文校补数则,并附于后,以求正于方家。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为便排印,一般原文均改为现行规范汉字。笔者赞同的原校径引改后文字。称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附文末。  相似文献   

4.
对原作进行校勘以求真貌,是敦煌变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如果这个基础不坚实,也就是说如果研究对象失真,那么由此出发的研究就很难有严密的科学性,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科学大厦,无论外表如何华丽,终究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王重民等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该书在校录方面错误甚多,据不完全统计约在万条以上,从《变文集》出版至今,有关的商榷、补校论文(著作)已达120余篇(种)之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误录、漏校、误校之处未被发现和纠正,甚至又产生了新的差错。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敦煌变文集校议》(以下简称《校议》),对敦煌变文的整理校勘有一定的新水平。这部  相似文献   

5.
《下女夫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以往的认识与检讨敦煌遗书中的《下女夫词》,早经刘复先生收入《敦煌掇琐》,王重民先生又根据六个抄本予以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上集).关于《下女夫词》的性质,《敦煌变文集》编者判断为对话体故事变文.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变文研究》一文中把《下女夫词》列为对话体变文的第七篇,并且说《燕子赋》、《茶酒论》和《下女夫词》是  相似文献   

6.
王重民等先生校录的《敦煌变文集》问世以来,时有方家为之补充校正,对于阅读原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变文没有更多更好的本子,故绝大多数校补  相似文献   

7.
王重民,王庆菽等六位先生整理校录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重版,以下简称《变文集》),迄今为止,仍是搜集变文资料最多的集本,仍为研读变文的必备之书,此书出版之后,又经许多专家学者的补校,文字讹误大为减少,可读性大大增强。然而,众所周知,变文卷子的错讹很多,虽历经校勘,仍然难以完全扫清。就是已经校改的文字,有的也需进一步考释,我们阅读《变文集》及诸家的校订文字,也发现若干  相似文献   

8.
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给敦煌变文的研读开拓了大道通途。但变文难读,待校之处仍多。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续加补校,成果辉煌。然未竞处仍存。谨以《维摩诘经讲经文》五篇  相似文献   

9.
王伟琴 《课外阅读》2010,(11):178-179
z于P.3451残卷变丈中的“尚书”及其篇名,1937年孙楷第先生在《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认为“尚书”指张淮深,并拟变文名为《张淮深变文》。之后,王重民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归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及其增订本、黄征先生、张涌泉先生校的《敦煌变文校注》等都沿用了孙先生的看法。笔者在对P.3451残卷歌颂对象考证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变文的“尚书”应为两个一一张议潮和张淮深,其篇名似应为《河西节度使张尚书变文》。  相似文献   

10.
继王重民、王庆菽等六先生辛勤耕耘校录成书的《敦煌变文集》出版后,蒋礼鸿、徐振堮、项楚诸先生续作,成就可观,有功于变文研读自不待言.今天,研读变文的条件已自不同于当年.笔者在前辈及时贤的鼓舞下,东施效颦,试为补遗拾阙,惟识者正之.本篇为王庆菽先生校录的S.4571号卷子.为便于排印,凡无异议之俗字别体及原校,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变文集》中的李陵变文对李陵悲剧作了细腻的铺陈渲染,慷慨悲壮。千载之后读来,仍可使人热泪盈眶。它是以李陵为题材的叙事文学的始篇,也是古代同题材作品的绝笔之作。可惜原卷残损,字句讹误极多。变文集出版之后,有不少学者为它做过有益的补校,但多是零星点滴,尚有不少至为重要之处的失校和误校,令读者每每为憾。本文试作集中性的补校,以期引玉。已有的确校,本文直接采用,不再照录误字。补校文句后的括弧内,圆点前的是页数,圆点后的是行数。  相似文献   

12.
读变枝谈     
余读《敦煌变文集》。释集中各篇词义,为《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余所笺记,缀为此篇,凡校文、释义、正读、广异闻者皆入之,颜曰读变枝谈。枝者,谓《通释》之旁枝也。每条各记《变文集》页数,便寻检也。读变文者或有取焉。伍子胥变文  相似文献   

13.
本将现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敦煌写卷《降魔变》与罗振玉先生印入《敦煌零拾》的录进行重新对校,从而保留现存原卷的面貌。同时又以罗藏本真迹字,对《降魔变》的本研究作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降魔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佛教弘扬这一观念的载体有多种,其中就包括降魔变文和檄魔文。相对于敦煌降魔变文,檄魔文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经过详细的文献考辨认为,《弘明集》卷14《檄魔文》之作者当为十六国时期的释道安,《广弘明集》卷29《平心露布文》的作者是唐初沙门行友。这些檄魔文是研究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一些学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敦煌变文校勘的文章,解决了一大批变文校勘中的疑难问题,成绩很大。但这些文章大抵是以《敦煌变文集》①作为校勘的依据,没有或基本没有核对原本原卷。事实上,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敦煌变文集》的校订工作是很不够好的”②,而且传录失真的情况也十分严重③。所以以《敦煌变文集》为依据的考订文章,就难免有疏失之处。这里就管见所及,试作平义。  相似文献   

16.
敦煌赋校补     
予灵赋此赋今人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11期,1978年11月)、张锡厚《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两位先生有漏校或校而未是者,试为补校若干条,录之于次。1.手里金剪刀,裁作双飞燕。欲起势无力,思君声不掇。  相似文献   

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经王庆菽先生一番披荆斩棘,校录于《敦煌变文集》中,给于研读者的便利,已载入敦煌学研究的史册.三十年后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偶有所得,仰前贤之风雅而已.下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原文,仅注《敦煌变文集》页码.为方便排印汁.凡没有异议的原校录本中的俗字别字,均按校正后的文字转引;并改繁体字为简化字.原文为竖排,改为横排后,专名号等,相应省略.经“须菩提〔注〕于意云何,但恒河中所有沙"至"尔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  相似文献   

18.
1957年由王重民、向达、周一良、启功、王庆菽,曾毅汇校出版的《敦煌变文集》,蒐集了当时可能找到的一百九十个敦煌说唱文学写本。1981年第二期《中华文史论丛》载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云:“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其中有二十三卷被曲艺词典收为“唐代曲艺作品”类的所有条目,如《伍子胥变文》、《董永变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破魔变》的作者是悟真,该变文的创作时间不是学术界通常所认为的十世纪上半叶,而是公元887至890年之间。伯2187号《破魔变》的抄写时间是天福九年(944)十月初十日。斯3491号《破魔变》的抄写时间应晚于公元953年。通过探寻敦煌佛经变文抄写结构的规律,本文认为敦煌佛经变文的讲唱不是学术界通常所认为的只由一个人讲唱,而是由多人明确分工进行讲唱。  相似文献   

20.
王宗祥 《家教指南》2001,(1):161-163
本文考证敦煌变文中的《破魔变文》作于曹元忠时期,即五代宋初;《韩擒虎话本》是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