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空白”概念不仅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而且对文学翻译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伊瑟尔的“空白”概念,探讨了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的水意象时保留空白的必要性以及译者为保留空白采用的主要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空白"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然而这一概念不仅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而且对文学翻译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伊瑟尔提出的这一概念,探讨了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的水意象时保留空白的必要性以及保留空白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译文学"学科建构的基石是若干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需要从自古及今、源远流长的中国翻译史与翻译思想史中加以发掘、整合与提炼,还需要将外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思想加以参照。为此,在"译文学本体论"层面上,提出并界定了"译/翻"、"可翻不可翻/可译不可译"、"迻译/释译/创译"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生成的概念;又提出并界定了"归化/洋化/融化"、"正译/误译/缺陷翻译"、"创造性叛逆/破坏性叛逆"三组概念,以此作为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这两组概念又都涉及"翻译度"这个概念。通过论证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译文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与译介学、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从而确立了"译文学"的学科定位,论述了其独特的学术功能。今后,还需进一步强化"译文学"的理论自觉,使其在翻译文学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接受美学关于文本的不确定性及"图式化视界"框架下的文本"空白点"理论,对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不无启迪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从语义空白、内涵空白和价值空白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中原文文本的开放性进行分析,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论述原文文本的框架与"空白点"制约译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的程度,认为译者的主体性也会受到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原作者对原文文本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后被逐渐应用到翻译领域,演变出了陌生化翻译技巧。陌生化翻译主要指在翻译过程中避免过度归化,保留源语的文化和语言异质性,使审美变得困难。文学翻译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段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本文以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段的使用及效果,以期为文学翻译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是小说家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段,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为了使译文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和精神、增强译文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力,也经常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再现原著作者的"陌生化"手法。在原著陌生化文学特质的保留方面,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堪称典范,在其译作《生死疲劳》中葛浩文成功地再现了原著作者莫言"陌生化"的创作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文化特质,使目标语读者透过语言层面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异域文化风情。葛浩文成功地实现了保持原著精神实质和译文可读性之间的平衡,其翻译思想对中国本土文学译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提供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方接受美学中关于文本“空白”的理论 ,从语义空白、内涵空白和价值空白三个方面 ,对文学翻译的再创造及其“度”进行分析 ,并指出文本“空白”促成了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同时 ,文本的确定性也规约了再创造的“度”。  相似文献   

10.
从接受理论视角以黄山景区的旅游翻译为例,分析旅游文本中的空白与不定点,提出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即保留空白与不定点、使空白与不定点具体化或创设空白与不定点,以期为旅游景区对外宣材料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综合填空"是语言测试中的常见题型,在以测查汉语交际能力为重点的"实用汉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C.TEST真题和题目统计分析数据,对"综合填空"题型的命题从语料选择到题目设计上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C.TEST以及各类语言测试中相关题型的命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继续生存"是德里达翻译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多数学者把它等同于沃尔特·本雅明的"以后生存".其实, "继续生存"体现的是一种断裂和连续的结合体,是断裂的连续.而本雅明的"以后生存"体现的则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断裂."继续生存"虽然缘自于"以后生存",但决不是它的简单复制,而是它的某种意义上的继续生存.此外,在"继续生存"中体现出的原文和译文的关系是一种独立中的联系,或断裂中的连续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在解构主义译论中译文和原文无相似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德里达的思维方式就是 "继续生存"表现出来的既不也不、非此非彼的"困境"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将“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引入到小说翻译研究领域,从意境的渊源和内涵着手,讨论了小说意境的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佐以例证,重点研究了译在小说翻译中传达意境时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留白"这一艺术概念引入到LOFT空间改造设计中,提出了在LOFT空间的改造中应在满足现在使用功能前提下,通过新的空间设计与旧工业文明信息的"留白"形成鲜明的对比来丰富空间的表现力,保留工业时代的艺术气息和文化价值,让"留白"承载历史文化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机器翻译是人类用计算机进行的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作为机器的计算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的位置。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并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只有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才能译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ans,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s becoming shorter and communication more frequent.Transl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process,and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The computer technology,the core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erves as the supplementary role of human.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and its common types,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only by combining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human translation can it produce sound translation works.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超文本成分这一概念渐渐被应用到非文学领域研究中。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不仅受控于意识形态和中西媒体价值观等不同因素,同时还受到读者的知识结构与读者期待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超文本概念引入新闻编译研究中,以《参考消息》的编译新闻为例,探究在具体编译新闻活动中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超文本因素,更好揭示新闻编译工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