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汉魏六朝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时期,其女性作家的情感历程值得关注,探究发现,汉魏六朝女性情感呈现失落状态,表现方式有:直诉控告的呐喊、苦涩中的希望、悲苦与悼夫等三种。  相似文献   

2.
摇钱树是汉魏时期流行于西北、西南地区的特殊丧葬明器。文章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三座汉魏时期摇钱树的考察,认为墓葬中摇钱树的出现是汉魏时期繁荣的货币经济、先进的货币铸造技术与道教灵魂不死、羽化成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汉魏时期货币以及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文坛上,弃妇诗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汉魏时期,面对十分普遍的弃妇现象,文人们用诗赋去感受弃妇们的哀怨和痛苦,表达对她们的同情与关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能揭示出在封建礼教逐渐严酷的汉魏时期,文人强调男尊女卑、欣赏妇女的顺从等创作心理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需引起关注;此时期咏春诗中意象的选取主要以自然意象为主,其中柳意象的选取尤具特色;同时汉魏六朝咏春诗歌在审美情趣上体现出由铺张繁丽向生活化、性灵化的渐变。  相似文献   

5.
汉魏之际,人物品题之风盛行,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人才学理论的探讨。与汉魏以前相比,这个时期在才性论、圣人人格和人才分类等人才理论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6.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7.
大量带有绘画资料的墓葬的考古发现表明,汉魏时期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以往的考古研究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区域比较和对单位画像的内容题材比照,缺乏由对画墓的研究而进一步深入讨论汉魏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习俗以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汉魏时期是洛阳湖沼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该时期洛阳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湖沼共有55个,湖沼数量多,面积大,多为人工开凿,缘渠分布,注意与寺庙、园林相结合。湖沼功能多样,既可供水给城市,又可灌溉农业;既可漕运,又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旅游观光。对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汉魏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湖沼资源。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住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美。  相似文献   

10.
敦煌249窟、296窟西王母图像创作于汉魏时期。图像中的西王母在外形整饰、性别气质和角色职能三方面的表现特征反映了汉魏社会对理想女性性别角色的期待:容貌端庄、位阶尊贵、气质庄重,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对女神的性别角色的型塑反映了汉魏现实的社会心理需求,显示出古代阴阳辩证思维的智慧,并且与当时佛教和本土文化的交汇融合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汉魏六朝臆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位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汉魏时期的《熹平石经》是中国第一部官方刊刻的儒家典籍。紧随其后的《正始石经》也是官方主持刊刻的。两部石经在曹魏时期是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正式教科书,是我国早期的大学课本。多种因素促成了《汉魏石经》在汉魏时期的问世,它们对儒家经典的保存与传播有巨大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拓印技术的出现。石经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动乱而被毁,出土的残石如今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蹴鞠,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至明清渐衰落。汉魏时期的蹴鞠运动具有浓厚的对抗竞技性,作为军队训练的手段,受到统治者和军队的重视。唐代则向单纯的娱乐健身性发展,成为一大社会民欲,逐渐失去了军事竞技和训练的作用。宋代蹴鞠运动职业化,表演色彩浓厚,出现了专业组织。自明以后在宫中遭禁,转向民间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翔 《文教资料》2009,(27):6-7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汉魏六朝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本文从汉魏六朝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小说的关系入手,探讨、揭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84——1999年,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在县域内进行了文物遗址普查,发现汉魏时期遗址119处,通过实地测绘及比较分析,对友谊县汉魏时期遗址的分布规律、形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论文主题的历史演进彭玉平中国历史上的汉魏六朝时期,在政治上充斥着动荡、不安和喧器;在意识形态领域,也经历着各种蜕变、分离和化合。两汉的经学,自叔孙通为汉皇室制订朝仪,至董仲舒抬出殷商的有意志、有人格的神祗来统率仁义和礼乐系统,再加上汉儒的笺注...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时期,老学空前繁荣,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在阶段性上,汉魏六朝的老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远远超出后世的巨大影响,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期;在特殊性上则表现为大量老学作品问世、研究老子的阶层非常广泛、研究形式趋于多样化、人们对老子其人不断作出新的解释,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子观等方面.而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汉魏六朝的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魏六朝石刻中的语料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六朝时期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从汉魏六朝石刻中数字缩略语的构成、词义的发展以及语用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汉魏之际是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走向典型的自然经济的关键时期,但商品经济仍在顽强地生存和发展。汉魏之际的商品经济体现出政府垄断性、官商结合性和军事经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既与汉魏之际特殊的政治、军事、经济条件相关,更与这一时期自然经济逐渐强化的社会经济规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