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出版社的性质,首先需要对出版社所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产品——图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它是由表达知识内容的书稿和适于大量复制书稿内容的物质载体相结合而成。书稿和物质载体两者缺一,就不成其为图书。因此,既不能只着眼于书稿,说图书是精神产品;也不能只着眼于它的物质载体而说图书是物质产品;笔者认为,宜把图书这种劳动产品定义为载运着书稿形式精神产品的物质产品,或者说它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同于知识产品,不同于文化用品。知识产品是指文章、科技成果等精神生产成果的直接体现,文化产品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大量复制而成的知识产品。纸张、文体用具是掌握文化需要使用的文化用  相似文献   

2.
编辑管理学是出版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一项重要的编辑业务技术建设。管理来源于业务活动,但管理从业务活动分离出来并系统地发展起来,就形成了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在业务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如果编辑工作管理不善,书稿的选题、计划、流通就不可能有规律、有秩序地进行。因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建国以来编辑管理工作的经验,探索编辑管理工作的规律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编辑管理学以环绕出版社编辑部门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研究主体。具体研究内容可分为: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计划管理、书稿管理、版权管理、出书后管理、制度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出版工作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下,贯彻改革精神,推行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注意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个别地方由于单纯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因而在社会上和出版社内部,对出版社要不要注意经济效益产生了疑虑,似乎精神产品的出版部门强调经济效益就必然会走偏方向。这种认识是缺乏辩证观点的,他们只看到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矛盾的一面,看不  相似文献   

4.
同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偶尔谈及“搭配书稿”之事,大家所见皆同。所谓搭配书稿,是指作者或编写单位把一部书稿交某出版社出版时,将另一部书稿作为搭配,也要求给予出版,否则,前一部书稿亦不交出版社出版。这种搭配来的书稿,有的不是适销对路,有的质量低劣,如果不用这种搭配手段是不容易被出版社采用的。但是,这种搭配有时就成功了。这是因为,有些出版社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只看重某书稿有利可图,有的仅编写单位就订购若干万册,所以宁  相似文献   

5.
用适当的方法作用于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或服务的)、流通、分配等过程,以获取一定效益的活动,就是经营。经营包括一切管理,而不能用管理代替经营。解放初期,比较重视经营。提高效率,核算成本,是出版社天经地义的事。但同时又常把经营看成单纯的经济核算或生意买卖的行当,误认为出版经营仅仅是经营部门的事。随着“左”的思想的发展,逐渐把出书与经营对立起来,讲出版经营似乎就是经济挂帅、不问政治,从而受到歧视和否定。上海出版界一度曾把出版社的出版、校对和核算工作,全部交给出版印刷公司承担,从而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提供给读者的必须是合格的精神食粮。要出版合格的读物,必须坚持三审制,即在责任编辑做好一审、复审做好二审的基础上,审读要把好三审最后一关,特别要把好书稿的政治关。那么,在对书稿进行三审的过程中,如何把好书稿的政治倾向关呢?首先,在三审的工作实践中,必须始终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意识。上级管理部门对社会效益不好的图书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即图书内容如果出现政治性错误,则无论该书能创多少利润都要判定为不合格读物,轻则停止该图书出版发行,已出版的图书要收回处理,重则通报批评,甚至出版社停业整顿,追究有关责任人相应责任。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作为企业也要追求经济效益,但要以社会效益第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需要加强管理,如果只是不痛不痒地说说,谁都会,但真要去做,就不容易。确实,出版社对人、财、物、编、印、发都得管都得理。从“出版社应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是人”的论点出发,那么,对编辑工作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则是出版社中最重要和最棘手的事了。“惇论”的惑近年,我们的一些出版社似乎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形:因甲发稿甚多,故甲工作不错;因甲发稿甚多,故甲图名图利。因乙书稿发排后又大量改动,故乙违反齐、清、定原则;因乙书稿发排后又大量改动,故乙对工作认真负责。囚丙好给社里提建议,故丙积极参与,有主人翁精神;因丙好给社里提建议,故丙怀有野心,只想当  相似文献   

8.
书稿档案是出版社的历史财富。一份完整的书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书稿出版合同书、作者简历表、书稿列选单、书稿外审材料、出版社审读报告、编辑加工报告、出版社复审终审报告、校对记录、编辑与作者来往信件、出版社支付作者稿酬的计算单和通知单等。书稿档案中的每一内容,都直接源于出版,是出版社出版一本书的方方面面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出版社历史的宝贵材料,是印证出版的各类著作的可靠依据。书稿档案与其它档案一样,它的服务性、公益性不可能直接体现于档案部门本身,而是包含在广大档案利用者的获益当中。一、书稿档案是出…  相似文献   

9.
作者及其他     
某大学有一位讲师,写了一本汉语语法专著,在送出版社之前,送给教研室主任征求意见,这位室主任修改了数处,便在讲师的名字前面把自己的美名加上了,随后将原稿送系主任征求意见,系主任在原稿上改动了几个字,大笔一挥,把自己的芳名加在那位室主任和讲师的名字之前。于是,一部由一个作者单独完成的书稿变成了由三个作者合作完成的书稿了。此类事情在研究部门也时有发生。据说,这些领导者在别人完成的书稿上署上自己的名字,“理由”还很“充分”——他们对书稿提过指导性的意见,甚至亲自动手帮助修改,对作品的完成也付出了劳动,他们的劳动也应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书稿质量,而且在出书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影响着书籍的命运,故摸清其内在联系,掌握其运行规律,总结其管理经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是书稿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闻出版署、国家档案局曾于1981年发布了《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暂行规定》,1992年又印发了《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我们必须随着出版发展的需要,确立新的观念,实行新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物尽其用的价值,使书稿档案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书稿档案的作用1、书稿档案是考察编辑工作实绩、水平的重要依据书稿…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出版社内部机制,首先要弄清图书生产的阶段性以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劳动形态。 图书生产在出版社内循环可分为编、印、发三个阶段。 编辑阶段。是出版社的首要环节,是图书产品精神生产的阶段。其劳动表现为:从接到作者的作品起,首先要对其进行政治思想、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社会道德、艺术水平、经济效益等标准的审视,然后确定选题并报上级机关审批。接下来是对稿件的汇集、加工、整理、装帧设计等一系列技术性劳动,最后达到“齐、清、定”的要求,将书稿发到下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出版社在出版图书的同时,也编辑出版少量的期刊、丛刊,这是十分必要的。有许多期刊、丛刊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发行量也大,既为出版社扩大了社会影响,也为出版社取得了经济效益。因此,有关领导部门和出版社都很重视,投入了一定的力量,要把刊物办好。但期刊的编辑工作和书稿的编辑工作不尽相同。从编辑的本身条件和具体工作来看,就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3.
某大学有一位讲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了一本语言和语法方面的书稿,拟送出版社出版,先请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读,这两位主任对书稿作了一些修改,随后大笔一挥,把自己的名字署在这位讲师名字的前面,这位讲师觉得不妥,提出异议,两位主任十分恼火,说:这本书稿是我们帮你修改定稿的,我们的劳动就不算数?我们就不能署名?另有一个研究所,大量翻印出版社出版的该所一位工程师写的书,在同行业公开征订发行,出版社发现后要求该所停止翻印,该所回答:这本书是我们所的人写的,版权是我们的,出版社不应干涉。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出版社总编辑的工作关系全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出版社是图书的生产经营单位。图书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它的内容是精神产品,载体是物质产品。我们研究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编辑部门是图书特别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编辑部门决定着图书的品种、数量、质量、品位、方向、效益,从而决定着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编辑部门的主管,总编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对编辑的要求首先是对总编辑的要求。比如,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政治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第二,质量原则。图书作为产品,特别是精神产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第三,效益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编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首  相似文献   

15.
张菁  唐柳艳 《出版视野》2010,(3):25-25,24
书稿档案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出版社书稿档案是出版社档案管理中的一类别,也是出版社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档案工作是对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材料如:选题、组稿、出版情况记录和书稿的有关合同、各种文件、协议书、原稿、编校加工记录等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加强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加强书稿社马燕珠书稿档案是出版社从事出版业务活动重要的档案资料,是以文字、图表、声像(如光盘等)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保存的文件材料,它是出版社出版图书的原始记录。它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书稿档案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书稿档案的重要性新闻出版总署于1992年制定了《书稿档案管理办法》,这对于规范和加强书稿档案管理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出版社在书稿档案的管理上仍存…  相似文献   

17.
书稿的编辑加工和校对是图书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科技期刊把编辑加工和校对合在一起,而科技出版社则多数是编辑与校对分开。但是,不管二者合一还是分开,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品质完美的精神产品。作为科技图书的编辑,如能掌握和熟...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编辑人才的管理是整个出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编辑人才的管理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直接生产者。编辑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和手工劳动的结合,即书稿的编辑加工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任何工农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便是商品,那么,精神产品一旦标明了价格,进入市场,便也成了商品。书就是这种商品之一。如果不去看它与其它商品的不同之处,也就理所当然地会用等号把它和别的商品等同起来,书=奶油酥糖,书=“3·5”牌烟,书=麻辣子鸡,书=……其实不然,书是精神产品,其它商品所能具有的利润价值,书却不能全都具有。生产书的部门(出版社)也不象一般经营工农业和商业的部门一样,可以把盈利看作是情理之中的法则。好书能  相似文献   

20.
按《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但在实际校对书籍稿件的过程中,须要注意的事项还很多。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杜绝疏漏大错,起到提高书籍出版质量的作用。一、要协助编辑把好书稿质量关。按常规讲,中级职称以上的编辑审读和加工整理书稿的水平是比较高的,各出版社也正是依靠这些“台柱”,形成每个出版社独具特色的出书体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编出的任何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在校对书稿时,校对人员应从把好出书质量关和对广大读者负责的高度出发,严格审校。只有这样,才能挑出书稿中的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