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些论著里,对类书的性质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类书和百科全书是同一性质的工具书”。“我国类书从内容、体例、功用以及它在古典目录学中的位置,都可说明它与百科全书性质是相同的。①“我国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就是我国类书的继承和发展。”②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类书“实际上跟现代百科全书是两码事。”③或者认为类书是“兼‘百科全书’与‘资料汇编’两者而有之。”④有人在其论文题目中就把《古今图书集成》称为“古籍资料类编。”⑤这与一些常引用外国人所赋予该书的“康熙百科全书”称号正好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是类书,这一点现在似乎争议不大了。因为用最基本,最起码的条件,即概括已有全面知识和对知识分类整理(且不管分类的科学程度如何)这两项标准来衡量,类书作为古代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何况中国类书还不像西方古代百科全书那样,起源于教科书而后发展为工具书。中国类书一出世便是工具书,后来人们称之为文史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外国百科谈我国类书我国的类书一向被外国学者视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外国许多百科全书都在“百科全书”条目中谈到中国的类书。讲得最系统的要算日本的《平凡社大百科事典》,而提到中国类书种类最多的是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前者在介绍中国百科全书时还分设“类书起源”、“类书世界”、“类书与百科全书”等节,系统论述了中国类书的性质、渊源、分野和特点。谈及类书渊源时还提及《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尔雅》等书,且简要地介绍了南梁之《华林遍略》、北魏之《修文殿御览》、隋之《北堂书钞》、唐之《艺文类聚》、《初学记》、明之《三才图会》等类  相似文献   

4.
类书编撰是中国古代编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明至清代中叶,以<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两部空前巨著为标志,中国古代的类书编撰进入了繁荣与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百科全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就有<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少儿类百科全书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就不下40个品种.开展和加强百科全书的市场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古罗马瓦洛和普里尼等人的那些并不以“百科全书”为名的著作,一直被认定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那么,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外国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学者的回答则不尽是一个声音,或不完全肯定,或肯定得有点犹豫。这不奇怪,因问题提得有点含混。第一,将近1800年来,中国历代的类书汗牛充栋,门类繁杂。近人大概区分一下,已有10门(邓嗣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  相似文献   

7.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是我国古代按照事类抄集材料的书,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藏海》李桓序);“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应》)。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某些特点,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历史上出版过大小类书四百多种,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魏,衰亡于清末民初。明清两代,是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类书的出现,把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百科全书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这一问题涉及到对百科全书性质的认识,也涉及到对中国古代工具书《尔雅》、类书性质的认识,以及如何看待一些百科性质的著述等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考证,以便搞清楚中国百科全书起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类书,顾名思义,正如皇甫谧《甲乙经·序》所说,是“事类相从,聚之义也”。类书所辑资料,一般并非单门单类,而是“区分胪列,靡所不载”,实际具有知识总汇的意义。在编辑方法与体制含量方面,由最初的资料汇编,逐渐发展为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自唐宋以降,编纂形式上有了重大改变,内容体系上接近近代百科全书的,便是明朝初年编就的《永乐大典》。它不仅是编辑史上一部空前的巨型类书,而且是我国古典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焦竑著述提要补正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朝献征录>与<国史经籍志>是晚明学者焦竑的两部代表作,然而<四库全书总目>对二书的著录却存在着诸多错漏,致使学人不能很好地认识它们的价值.文章所作的补正,有助于充分运用其中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1.
着意改革类书的研究方法,深入揭示类书的本质特征,客观描绘了类书的发展轨迹,系统构建了类书的理论框架,《类书通论》给类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途径。该书承类书研究之传统,谱类书研究之新篇,探赜索隐,撷英集萃,新见叠出,是类书研究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胡道静生平及其文献学论著--<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代的类书>、<道藏>和<梦溪笔谈校证>的介绍,总结了他在古文献学和中国科学史上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胡道静文献学研究思想所具有的理论和学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类书到百科全书”,是我手编姜椿芳百科全书文集所用的书名,现在我愿意借来用作本文的题目,因为我写本文时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敬意怀念我的老师、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从类书到百科全书,也就是我国现代百科全书如何继承类书的有益传统,吸收外国编纂百科全书的经验,并有所创造,以求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独树一帜,具有中国之特色。这也是姜椿芳生前和我们百科编辑们长期切琢切磨,并付之实践的事情。我们的探索,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宪章录>是明代薛应旂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颇高.该书通过原文照录、剪裁融合等方法,广泛征引<实录>、<宝训>、野史笔记及口碑史料等各类文献,在史料上表现出博洽、珍贵、慎核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我国出版第一部单卷本地域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第一版)(简称<全书>)起,到2006年,我国已先后出版了数十部地域百科全书,这些地域百科全书(又可称省、市百科全书)是一个省或一个市(县)的地域文化建设基础性工程,是人们了解某一省或市历史和现状的权威性工具书.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2004,(2):111-111
西方古代开始成形(已不是讲学的讲义)的百科全书,是古罗马瓦洛(Varro,前116-前27年)编的《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libriⅨ)和普里尼(PlinytheElder,公元23-79年)编的《博物志》(Naturalishis-toria,又译《自然史》)。这些并不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著作,被认定为西方古代的百科全书,那么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不是百科全书呢?外国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17.
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是知识的总汇。无论是从西方古希腊,还是中国古代类书算起,百科全书已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则是出现在十八世纪,以法国狄德罗编纂的  相似文献   

18.
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中国的首次销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百科全书之一,历史悠久,声名卓著,素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也是我国知识界最熟悉的百科全书,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最近,本人在查阅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时发现:1906年11月下旬至1907年11月15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曾在中国首次大规模地销售.因此,这无疑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彦  李银平 《编辑学报》2004,16(2):93-94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中医期刊.其编者唐大烈被认为是中医期刊编辑第一家.提倡百家争鸣,讲求学术质量是他的编辑思想.所制定的编排体例规范,成为祖国医学早期的期刊出版的范型.故探究其编辑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介绍了我国古代书目和类书编制的发展简史,旨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书目、类书编制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