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的融合式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融合式创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融合式创新、以工程知识为载体的多要素融合式创新。SECI模型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范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框架。从SECI模型的视角来看,现代学徒制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多重优势。如校企双主体开放式合作搭建共享型知识创造平台,理实"一体化"与"交叉式"安排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内在机制,以及制度群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多元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以解决职业岗位问题为指向,有较高职业技能并且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与丰厚理论积淀的职业人才。技能型知识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核心,它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根据相关理论与规则采取相应措施以回应具体情境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感悟性、意会性和语境性特征。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变革应该遵循技能知识形成的底层逻辑,开展现场型教学模式,创造学生具身体验的“工作现场”,构建“跟班式”学习模式;创新语境型教学模式,构建技能型知识形成的“实践语境”,增强师生的互动性与体悟性;倡导对话型教学模式,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机制,实现技能型知识的理解与共享。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方法是围绕任务开展实验,以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实践过程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实现对课堂时间重新分配的一种教学组织方法。通过对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结构进行研究,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结合生态鱼缸和水培芽苗菜的特点,创造一个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智能化鱼和立体水培芽苗菜共生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在创造、使用和改进这一系统的过程中开展一系列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跨学科学习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该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家校携手开展鱼和芽苗菜共生的课内外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运用掌握的知识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实现知识的创造、沉淀、共享、学习与应用和创新提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企业价值创造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汽车研发型企业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激发研发型员工知识的贡献与创新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呢?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研读思考和相关行业知识管理的了解及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激励机制构建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6.
黄晓祥 《学苑教育》2023,(22):17-18+21
议题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学的创新和变革下孕育而生的,是一种偏活动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议题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的精髓,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首先阐释了开展议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实现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其次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引导、注重素材收集、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实践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策略,以期能体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以结构化学科知识为支撑,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新的实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创新的可能性存在于实践对象的无限可能性空间中,存在于实践着的人的无穷创造性中;知识创新从属于实践活动,发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力量使知识的创造力得以发挥,实践的创造性使知识创新得以实现,实践的效果是评价知识创新的标准;使用知识、依靠知识进步和知识创新的实践,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创造性学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性学习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是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造性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 ,学生在开放性的自由和谐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 ,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方式 ,帮助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同时 ,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形成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创造思维方式、创造意识、创造技能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育人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进行具体应用。理论教学中推行研讨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在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创新实验和开放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推行该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大军 《高教探索》2015,(2):11-15,31
因应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时代的诉求,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孕育出从知识习得学习和社会参与学习向知识创造学习的发展路径。知识习得学习是认知主义视角下"独白"式的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一般性和规范性。社会参与学习是情境主义视角下"对话"式的学习,关注的是活动的设计和社会参与水平。知识创造学习则是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交互"式的学习,倡导的是协同创新。高校应该通过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和利用现代化学习技术、改善学习评估等策略,推动大学生知识创造学习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知识创新是指科学知识的增长。归纳逻辑作为一种冒险的逻辑,其知识创新功能比演绎逻辑强。贝叶斯规则着力刻画了新证据在知识增长方面的作用,从而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新培根主义归纳概率逻辑较好地满足了知识增长的要求,展示了科学知识创新的途径。要增强科学逻辑的知识创新功能,必须实现从单调逻辑向非单调逻辑的转变,从外延逻辑向非外延逻辑的转变,从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进入了战略联盟高发期,而知识联盟是我国高校联盟的主要形式。SICA模型是企业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过程模型,借用这一模型提出高校知识联盟协同创新过程可分为知识分享聚合、知识重组整合、知识激活创新和知识积累内化四个阶段,其过程具有隐蔽性、双向性、循环性和协同性等特点,为此提出了高校知识联盟组建的前提以及运行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溢出、组织学习及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三个方面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集群企业通过组织学习获取集群内外的知识溢出,从而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但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受到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知识创新与应用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然后对民办大学知识管理对提升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就民办大学知识管理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章从图书馆保存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知识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个社会职能,论述了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基地;认为知识创新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章还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方面探求了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虽然很难为创造力与创新给出精确的定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难直观地体验到其存在。创造力、创新与体制化的教育间存在一个悖论:常规性的创造力和创新往往离不开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然而,局限于既有知识的刻板规训又往往会抑制非常规性的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创新。因此,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在不同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想象力、陶冶其审美情趣、呵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激情,继而培养其独立精神、理性地反思和批判意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这一悖论。中美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的创造和创新活力匮乏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症结所在,或许就是阶段性教育制度设计理念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合芜蚌自主创新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其空间位置和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合理构建三地知识溢出模式推动试验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本文提出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应构建以层级模式为主结合传染模式的知识溢出模式,并提出加强知识溢出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要由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为主,即实现管理模式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知识领航是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与其它行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知识管理的具体服务。本文指出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并提出要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9.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a dominant force in today's world, and innovation policy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re central to it. In this article, we draw on different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theories of risk to engage critically with innovation policy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Beck's understanding of a risk society, Schumpeter's innovation thesis, and Perez's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are used to consider the risk economy, and the broader risk implications of knowledge economy policies and their associated innovation systems. Derrida's theory of haunting provides the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our discussion. We use his notion of “hauntology” to conceptualize the risk economy as a ghost that haunts knowledge economy policies and systems. The spectral risk economy draws attention to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challenges the certainty of its economic dogma by offering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The risk economy problematizes knowledge economy policies and systems by revealing the uncertain and “undecidable” future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hazards ignored in the interest of commercial gain.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协同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二者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创新战略竞争力.国际上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基于知识中介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及发展趋势是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移,不能被竞争者轻意复制的独特技能,建立知识驱动,开放的及更加交互的创新系统.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借鉴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合模式;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