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目主持人自然指的是掌握或处理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有人说:“节目(栏目)办好了是主持人的成绩,办砸了是你无能。”这种把节目的成败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说法,实属偏颇,有失公允。因而,有的主持人感叹:“这碗饭不好吃。”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以下这三方面入手。 A要有不断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主持人节目(栏目)实际上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这“桥梁”由许多人共同参与架设,每位主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团为其…  相似文献   

2.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3.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吉士 《视听界》2002,(5):24-25
近两年来中国内地荧屏上谈话节目如潮如涌,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内容有新闻评述类、情感生活类、法制教育类、科技知识类等等,几乎是人间万象无所不能拿来入“戏”。现在电视媒体为什么热衷于办谈话节目呢?一则是为了赶潮流;丰富自己的节目品种,二则认为做谈话节目比起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来要显得省事、省钱,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董惠君 《视听界》2000,(1):48-49
少儿节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节目,也是比较难办的节目。正确理解节目的个性特点,是关键一环。为了使节目办出特色,有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有一种意见认为,少儿节目应该办得“老少咸宜”。即适合不同年龄受众的口味,皆大欢喜。持这种看法的人还列举社会上有若干若干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收听或收看少  相似文献   

6.
张溶  左彦 《新闻前哨》2004,(5):48-48
每到年末岁初,全国各个电视台的大小栏目都要来一次改版。节目运行好的只要小改即可,节目质量不太稳定的则可能要大动干戈甚至改头换面,“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已成为电视台节目革新的“常用药”。因为改得勤,有的就难免考虑不周全,只是把曾经取得成功的节目形式当作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考虑自身条件与节目内容是否适应,往往是旧的栏目改掉了,新的品牌却并没有创起来,有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推广荆州电视台经验,在全省电台、电视台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同一个品牌栏目——“垄上行”,与四千万农民真诚对话,全力助推全省新农村建设。黄石电视台过去没有办过针对农村的栏目,对农业的宣传主要是在新闻节目或不同形式的专题节目里。这次省里要求开办单独的《垄上行》农业栏目,节目能不能办好、观众喜不喜欢、节目质量高不高、坚持时间长不长等,对黄石电视台是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谭宗琪 《视听界》2001,(2):33-33,27
常熟广播电视台《农事五分钟》栏目,至今已办了10年,一个短短5分钟的栏目,历经10年而不衰,几次调整节目设置,上级领导和农村观众都要求保留这个栏目:曾设想改一下栏目名称,观众们说“看惯了,亲切好记”,还是叫“农事五分钟”好,这足以说明这个栏目的生命力之强大,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我们电视传媒如何办好农业科技节目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追求质量.追求卓越是电视人做节目的永恒理念。但事实上却不能希冀电视节目个个都精彩,因为品位高雅,质量上乘、耐人寻味的节目毕竟是少数。观众虽然不会提出打开电视机就要被吸引住的苛求,然而,那些经过认真策划了的节目必须做得让人爱看.让人感兴趣、让人能够感受到有兴奋点。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制作播出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广播》2005,(2):32-32
经济频道按照“开门办广播”、“打造名牌栏目”的理念,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有力促进了节目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游本根 《视听界》2002,(6):31-33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是县级广播电台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和人才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一些县电台办台、办节目的指导思想不明晰,因而节目的总体质量还不高。现在进一步提高县台广播节目质量已成了县级农村广播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坚持小台精办,优化节目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最近阅读报纸、杂志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很温柔的词语——人关怀。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的各种栏目,诸如“新闻故事、消费新节拍、司机您好、对话、相伴到午夜”等等,无不体现或渗透着创意与策划对受众的“人关怀”。作为广播从业人员,尤其是广播艺节目主持人,如何在广播中对听众进行“人关怀”,成为笔思索的问题。笔认为,在广播中体现对听众的人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财经报道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较为特定的观众群,但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性栏目又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些宣传任务。如何既圆满地完成宣传任务,又不脱离自己的栏目定位,不使观众流失,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这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结合自身特点,以连续报道的形式推出了系列报道——“红色财经之旅”,节目播出后受到各方的肯定。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笔者认为这一系列节目的策划和拍摄较好地解决了兼顾宣传任务和节目定位的问题,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品质、个性、价值观和文化品位的具象化表征,是栏目、频道、电视台最直观的象征和标志性符号。主持人是节目生产制作的终端。是节目制作团队智慧、能力的体现。主持质量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主持和内容是节目的“人”字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广播热”也在边远的新疆勃然兴起。广播以它独特的优势,在自治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事业发展很快,我们的管理工作、法规建设、队伍素质、经费来源、技术手段等万面没有完全跟上,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散滥现象。比如,有的台没有坚持“重播重审”等有关制度,播出了有政治性错误内容的节目;有的违背办台宗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乱办节目栏目;有的台各类责任事故、技术事故时有发生,险情不断;有的台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追求大时段…  相似文献   

16.
节目风格与节目主持人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鸿 《新闻知识》2000,(3):37-38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个颇受欢迎的名牌栏目《生活》,这个栏目以服务经济生活为宗旨,采取平民化的视角,选择具有消费时代特征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贴近大众的题材,像“怎样选择羽绒被”、“关于婴儿奶瓶的质量调查”、“怎样识别无铅皮蛋”这样的内容,使人看来亲切、周到。这档节目早期是由文清一人主持,文清的形象端庄、大方又不失热情,两只大大的眼睛无时无刻不透着主妇般的精明能干,她的语调抑扬顿挫,用词简洁有力,并时而配以果断的手式,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对于既要外出工作又得兼顾家庭的现代人来说,有这么一个热情。精明又…  相似文献   

17.
萧山电视台自1997年创办综艺栏目《欢乐今宵》,至今已经举办了140多期节目,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通过举办春节晚会和综艺栏目,我们在举办地方艺节目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体会。我认为要办好地方台艺节目,主要是要把握好“土、小、新”三个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日益发展,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也越来越多,而文化趋向及价值趋向的多元性,使观众的“胃口”越发挑剔,因而众家电视台想方设法在自办节目上下功夫,以争夺观众。作为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财力、物力、节目创作的区域资源不能与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相比,因此在创办栏目和栏目运行过程中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品牌栏目”。这样才能在广大观众中占一席之地。这里仅就临沂有线电视台一年来自办栏目的实践加以分析。 定位准 定位准是一个台自办栏目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临沂有线台目…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承揽了中央电视台大部分境外节目的引进、编译、制作、播出。每周近30个小时、20个栏目的首播节目,是60余名工作人员高强度无私奉献的硕果。不论是电视观众,还是我们办节目的电视人,你可以承受偶尔某个节目的枯燥乏味,你却绝对无法忍受这20个节目的消失,哪怕是短时间的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监督难”,“难监督”,这是媒体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舆论监督性节目走出这个怪圈,保持长盛不衰。下面谈谈我们办舆论监督性栏目创新和探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