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福州刻印“三藏”,其中佛教二藏属于民间寺院刻本,而道藏则是官刻。其后,福州刻书基本沿着民间私刻与官刻两条线路发展,其中官刻略占上风,而罕见书坊刻书。仕宦在外的福州人氏在外省刻书,与南方各省区的刻书形成了交流与融合的各种可能,促进了南方各省刻书业的共同发展。这是有别于此前学界普遍将闽人在外地刻书与福州本地刻书混为一谈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刻印书籍,是古代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皇帝、藩府、私宅、书坊出版的线装书均很可观。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明代的雕版印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值得,提的明代官刻书籍很发达,内府刻书由司礼监主理其事,司礼监下设“经厂”,专门负责刊印书籍,所以称这类书籍为“经厂本”。虽然司礼监为太监把持,主管刻印书籍的太监文化素质不高,印刷的书籍校勘不精,往往为后人所轻视,但官方大规模地刊印书籍,无疑对地方及书坊出版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读书与教师素质传统意义上书是承载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往往以“纸质印刷品”的形式存在和展示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提供保存于其上的信息。当然,在现代社会,书的形式已经不囿于“纸质印刷品”,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之可以以电子信息这种“无质无形”的形式存在,但从其功能上鉴别,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书这个范畴之内。1.读书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读书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归结为两点:一塑德;二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他们不但必须了解、懂得人,掌握关于人的学问,自身更要先塑德成人。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身教”…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官刻本、家刻本与坊刻本各具特点,繁荣了宋代社会文化,促进了雕版印刷事业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宋代雕版印刷力量雄厚技术先进,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不同地区又各具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雕版印刷商业化的进程,图书编纂与刊刻内容日臻丰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宋代辉煌的印刷业,是在唐、五代时期奠定的基础上兴盛的,宋代不但雕版印刷达到鼎盛,而且发明了铜版印刷,宋代已有健全的出版机构。佛经印刷对宋代印刷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西夏在接受中原印刷术的同时,也仿照宋朝体制设立印刷管理机构,印刷业极为发达。西夏印刷仍以佛教为主,除佛经外,不家儒学著作,历史、政治类兵书、律令法典、天文历法等,近年宁夏出土的西夏文佛经是研究西夏印刷术,中国印刷史,世界印刷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现在尚能见到的最早的木刻印书,是在敦煌发现的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这种说法,现在在印刷史研究者中,被公认为是存疑的,至少有三种说法可以作为对此说的否定。其一,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十九世纪末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发现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印刷史上的冠冕。关于最早的印刷品的说法之一,也与这个斯坦因有关,有人认为他在新疆吐鲁番所得到的一张纸片,是公元594高昌国的印刷物但也有人认为不确。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文化市场发展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文化市场”是伴随着音像、图书、文印、印刷、出版与发行、文化娱乐及演艺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纵观近十几年来,文化产业始终是以健康而蓬勃向上的趋势引领并服务于社会.并在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点和线构成形体来传神、达情、表现人的审美心理的,书法发展到东晋王羲之成为新体书法之祖,及至唐代,张旭、怀素以其豪放的笔法将草书推向高潮,而颜真卿又突破了王羲之优美书风的樊篱,自开旷达拙重的壮美书风,“欧、柳”二人同时也为唐代书法的繁荣大注生机。宋代“苏、黄、米、蔡”,元朝的赵孟頫,明董其昌,王锋,清代的郑板桥等人都  相似文献   

9.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0.
爱国诗歌是华夏诗歌之魂,宋代的爱国诗歌更是我国爱国主义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宋代爱国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仅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就连诗歌王朝李唐王朝也只能望洋兴叹。宋代爱国诗的发展盛况主要表现为量多质高、风格杂陈、内容丰富,具有气势由“逸”转“怨”,揭露时弊,痛陈厉害等特点。宋代爱国诗之所以堪称奇葩,值得驻足品评,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的反映,也是诗人笔耕不辍努力和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宋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寄居”、“土居”等语为线索,考察宋代士大夫的社会性格。“寄居”是“暂住”的意思,《汉书》中就已出现,如《息夫躬传》记载:“躬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是极普遍使用的,但做为制度史用语,在其他时代则不多见。然而在宋代史籍、特别是《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寄居士大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博购王羲之故贴”,“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宫内,他令诸太子临摹王羲之书迹;宫外,在弘文馆里“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录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在国子监内设置书学,置书学博士。在科举考试中设“明书”科,把书法当作铨选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工书也是进身之阶”。  相似文献   

13.
宋代雕版印刷日渐兴盛,因此,任何一部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宋代古文献的整理深受刘知几特别是中唐以来疑经辨伪思想的影响,故校勘学在宋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宋代对古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据《宋史·艺文志》、《玉海》卷五十二、《文献通考·经籍考》、《直斋书录解题》卷八等古籍记载,宋代大规模的官家校书有五次:北宋三次,南宋两次。第一次,起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在乾元殿东建崇文院搜访阈书,止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王尧臣等上(崇文总目…  相似文献   

14.
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就印刷本的书籍而言,最早的实例大概产生于9世纪的中国.在西方尽管要到15世纪才出现这种形式,且常为几乎是整块木板刻印的图版再配以简短的文字,但却在后来得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在宗教的书中,被用来启发观者的信仰;在文学的书中,被用来说明场景和行动;在科学、旅游和其他的书中,则往往是实用性的,起到延伸或补充语句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5.
《宋代都市笔记研究》一书是郑继猛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共七章30万字。第一章梳理了宋前都市发展史,考察了汴梁、临安在都市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状况。第二章对宋代都市社会生活做了全面考察,重点在国家政治理想对都市生活的作用。第三、四章考察了宋代都市笔记反映出的都市声色及都市“奇”“观”,追溯宋代都市文化发生的根源及宋代都市文化的体现。第五章探讨了都市笔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宋代雕版印刷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及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在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图书。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地区之一,雕版印书历史悠久,自宋迄明六百年间极为发达,所刻印图书的种类、数量都很多,流传甚广,对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海内外的刻书印刷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远在秦汉之际,中日两国文化就有所交流,公元285年王仁博士将《论语》带到日本,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此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把习汉语、学汉文,吸收汉文化作为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一方面使土地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及“产去税存”状况的存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世界各国都有刺字和纹身的习俗。我国宋代亦然,大多数囚犯、某些少数民族、还有许多普通百姓在身上某一部位刺字。这一习俗也反映到军队中来。刺字通常刺在身体哪一部位呢?书中常发现有“黥其面”,“涅其面”、“涅手背”、“手号军”等记载。大体说来,宋代军...  相似文献   

20.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