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望月亮     
那天爸爸对我讲,月圆他就回家乡,我牢牢地记住爸爸的话,在学校里画月亮。画月亮,画月亮,画个月亮亮堂堂;画月亮,画月亮,画个月亮长翅膀。我含着眼泪问圆月,当兵的爸爸咋就这么忙。  相似文献   

2.
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从时空合一思维的角度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合一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思维特点。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表现时空合一思维的重要意象,往往揭示了深邃的宇宙生命之道。月亮意象又是永恒的时空意象,常用来抒发深沉的历史人生悲慨,传达出中国化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古代游子诗人与月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国人爱月亮,仰望明月勾起多少美妙的幻想;最爱月亮的是诗人,歌咏月亮的诗篇如璀灿的星光。而咏月的诗人大多是游子,他们诗行中的月亮多是忆国怀乡的月亮,多是思亲恋故的月亮。不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是游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也是游子;吟出“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的白居易,正客居异地;遥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其时也远在他乡。为什么偏偏是月亮幸运地成了诗人游子痴痴以求,眷眷相思的对象?为什么恰恰是游子诗人一齐爱上了那轮高不…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读音问题唐作藩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说话的人用语音表现自己的思想,传达所说的内容;而人们凭借语音接受对方所说的内容,了解对方的意思。因此,读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们使用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掌握正确...  相似文献   

5.
拍月亮     
天上的孩子,爱拍月亮。圆圆的月亮,拍一拍,泄一点儿气,再拍一拍,又泄一点儿气,拍了半个月,月亮只剩一点儿气了,像根弯弯的绳子,哇,不能再拍了。没关系,他们会对着弯弯的月亮,“呼呼———”地吹气,吹一吹,大一点儿,再吹一吹,又大一点儿,吹了半个月,月亮又变成了一个圆圆的球,他们又可以接着拍了,直拍到只剩一点儿气。噢,我真想上天去,和天上的孩子一起拍拍月亮,再吹吹月亮,那一定很有趣。(责任编辑黄玮)拍月亮@江谭  相似文献   

6.
月亮意象原始及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月亮神话的分析中看到原始的信息是先民们对生殖的崇拜,赋予月亮阴性特征;随后月亮本身具有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女性的月水守信共同衍生了月亮比德入诗,具有爱情忠贞、君子守信的意义;唐以来月亮表达了一种人情结——富有悲剧意识之思,从而月亮学意象内涵便凝固了下来。这三次转变都未脱离月亮的视觉特征,但它们本身又是承传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王丽 《现代语文》2006,(7):30-30,33
月亮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解不开的情结,中国人甚至还专门为月亮设立了一个节日——中秋节,这是合家团圆的一夜,是把酒赏月的一夜,“幕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朗星移,明月如盘,这样一个夜晚总是会引起人许多暇思,于是嫦娥奔月成了千年相传的话题,吴刚伐桂成了流传至今的感慨,玉免捣药成为亘古不变的无奈,“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亮的故事伴着一代代人成长,月亮的神话,随着历史一年年流传,因此,月亮在中国人心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位置,没有了月亮,黑夜将是多么可怕,所以古时中国人会把“月食”形成的原因认为是大狗吞月,会在月食时敲打锣鼓以希望把天狗吓走。这样,在中国人眼中,月亮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月亮了,它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与中华民族的传说走向息息相关,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惩者的精英——古代诗人,更是与月有着不解之结。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总是要向听者或读者传达一定的信息。为了使对方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意识,我们往往强调这些信息。不管这些信息是主要信息,还是次要信息,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英汉语言在表示强调时,一般会使用特定词语、词语重复、调整词语的位置和运用强调句型等手法。这样,对方就能更好地领悟所传达的信息。汉语的词语重复用得多一些,而英语的词语前置则用得频繁些。英语还有自己的助动词强调手法和感叹问句强调手法。  相似文献   

9.
月球采访记     
小COOL龙是月亮的超级粉丝,无论月圆还是月弯时,他都觉得月球是最美的天体。可是,最近他却听到很多有损月亮形象的言论,有人说月亮是“偏心眼”,还有人竟然说月亮是“小偷”,而且月亮老是把它的另一面藏起来,不让地球人看到。  相似文献   

10.
月,是古诗词当中常用意象之一,以其清高明净之美、渺远幽深之境、善感多情之意倍受历代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喜欢借月抒怀.因此,这轮览尽世间沧桑、看够人心机变的月亮便异常生动鲜活起来,成为一个多情的使者,向后人传达和诉说着缕缕情意.  相似文献   

11.
一、引子近日看书,看到唐传奇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是说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说的是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留月》里说的是一个人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相似文献   

12.
一、引子 近日看书,看到唐传奇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是说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说的是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留月》里说的是一个人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相似文献   

13.
胡展奋 《新读写》2012,(1):58-58
以月自喻或者喻人,古已有之,但是,以月讽世,李佳晟同学可谓别开生面。 旧体诗文里,月亮是常客,诚如李佳晟同学所言,月亮在古人的心中是无比神圣的,“那玉盘似的月儿永远在人们内心发亮,特别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那月亮成了最亲近的倾诉对象,成了真挚情感的寄托?”。 然而,境随心移,在李佳晟的眼里,“现在的中秋之月是孤寂的”,“只有一个淡淡的、模糊的印象留在人们的臆想中,空有‘圆月’的名号挂在人们的嘴边……” 少年的心,为什么如此寂寥而伤感?这个问题不该问少年,而应该是成人世界的自问自省。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就叫做“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说的是月亮的脸每天都在变化,由月缺到月圆,又从月圆到月缺……但是你知道吗,月亮除了形状能够变化,它的颜色也是能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八月中秋月正圆,平分秋色一轮满。”提起中秋,人们自然会想到月亮。月亮和中秋节的确有绵延千古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走月亮     
车恰一 《教师博览》2023,(35):71-72
<正>今晚,一个人走月亮。抬头望,月并不十分圆,也不十分亮,但有。有,就好过没有。至少,可以叫走月亮。哪怕,只在附近随意走走。走月亮乃古时吴地民俗。中秋夜妇女盛装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沈复的《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也提到了走月亮:“中秋日……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显然,我走的月亮,与旧时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而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读者吟咪着、咀嚼着,觉得月亮已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的词是清新、婉约,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月亮走,我也走……”月明之夜.走出家门,置身于乡间小道或都市大街,随意看着天空,便会发现:自己走,月亮也走:自己停,月亮也停.月亮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天使,总是跟着自己。  相似文献   

19.
顾散原 《考试周刊》2009,(12):25-26
在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极为丰富。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月亮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月亮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是诗人乡思的寄托,是纯洁友谊的体现。是离愁别恨的情丝,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感叹,也是诗人失意孤寂时的伴侣。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诗人与月融合同构.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睿悦 《音乐世界》2010,(16):90-95
Q 对能做事而不这么做的人最生气? TOP1 龟梨和也 人际文往中。“背叛”这样的态度会让龟裂和也很生气.例如,他想好好和对方交往,但是对方的态度却是爱理不理,这种情况下,他就会有点生气。龟梨并不是不能接受意见不同,只要好好地传达给他就行了,他的想法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100%尽力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