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斌 《考试周刊》2015,(2):22-23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但是自"天宝危机"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开始从向衰落,天下没有不亡之国,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唐朝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在唐朝的衰败过程中有多个因素的作用。本文就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皇权渐趋稳定,扭转魏晋以来门阀大组对皇权的压制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产生的科举制度使得文官集团的力量不断扩大,"关陇贵族"在接连的打击下不断走向衰败,"出将入相"的局面被"文武分途"现象替代,加之东北边地复杂的社会和民族状况,"重用藩将"的策略成为唐朝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是随着当时"外重内轻"的局面的不断发展,执政者没有处理好对藩将的制约,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一策略成为李林甫为人诟病的一大污点.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4.
正"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  相似文献   

5.
唐代"景教"音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618-907年)从贞观到开元的一百多年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唐朝统治者在文化艺术方面采用了兼收并蓄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为不同地区的音乐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这时期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即"景教"),经历了从兴旺到衰落的第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唐朝考生朱庆馀听说诗人张籍乐于提拔后进,奖掖后学,于是,在临考前将自己的一些文章托人呈给张籍,希望得到他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班,有一件事让我十分头痛.这就是关于"老杜""小杜"和"阿杜"的区别,那可不是唐朝诗人杜甫和杜牧的区别,而是我和同学杜奕侃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释"皈"     
彭瑛 《现代语文》2006,(12):110-111
1.0 皈 "皈"字在《说文解字》中并无收录,在金文甲骨文中也不见古字体,本是为翻译佛经而造的后起字,最早见于唐朝.如: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这首《乐游原》诗象征地显示出晚唐王朝的衰败,点染出诗人一生的寥落,抒发出他这个封建知识分子对唐朝微弱的哀惋和自身失意的郁闷,情调比较低沉,可以作为理解李商隐的时代和生平的提引。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八一三年(唐宪宗李纯元和八年),死于八五八年(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二年)以后。  相似文献   

10.
<正>汪高鑫:从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国家长期分裂,中经隋朝的短祚和初唐的强盛,再到中唐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的衰败,使得从"庙堂"到"士林",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而这种民族忧患意识又促使人们关注于史学,希望从历史的总结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表现出了浓厚的史学经世情结。以下我们分两个部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韩愈所处的时代 ,实际上已是唐朝走向衰败时期。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朋党之争更加严重。因此 ,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八年考中进士后 ,即卷入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政治斗争漩涡中 ,此后一直不得志 ,屡屡遭贬。所以 ,教材所选的他的两篇短文——《马说》和《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马》和《送》) ,都反映了埋没人才、不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马》中 ,由于能够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常有 ,所以 ,“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  相似文献   

12.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最后两句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的"子云"即是西汉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  相似文献   

13.
"三"与"九"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里的"三"、"九"都是数词,如果按数排列,三在四下,九又小于十。而这首诗开阔的意境、磅礴的气势,却是借助"三"和"九"来显示的。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周远喜 《初中生》2007,(33):19-21
歌词《涛声依旧》取意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使怀着旅愁的诗人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土家掉渣饼”这一典型案例,对实施连锁经营餐饮企业的成长路径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经营从兴盛到衰败的根本因素,即:加盟管理失控,经营模式落后和资源供给不足。这些对其它连锁经营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历史上最强盛时期 ,也是民族融合的高潮 ,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唐朝的繁盛。本文想透过唐诗中出现的胡姬的前后变化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植物"兰"、"菊"视为审美对象,并将其升华为综合性的审美意象."兰"、"菊"的人格化,是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菊"意象在唐朝,较之前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借用补白的空间,略抒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这是人们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借用唐朝诗人罗隐《筹笔驿》中的诗句)它明白的告诫我们,要抓住时间的重要性。人们常听到抱怨时间之不足,因为他把时间都耗费在穿、吃、睡和聊天上  相似文献   

19.
安国寺是唐朝中后期京城级别最高的皇家寺院.西京安国寺早已废圮,而咸阳安国寺却依旧存在.本文对咸阳安国寺的现状及由来作了较深入地探赜,否定了咸阳安国寺"创建于唐代"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唐朝诗人王维,少年时才华出众。他在写诗前,总是躺在床上,蒙头大睡,然后起来一挥而就,一篇佳作就写出来了。难道他在梦中也能写文章吗?当然不是,他躺在床上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进行诗文的构思。而老舍先生在写作前,总是先袖手案前,认真在脑子里理清思路,再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就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