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革命精神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档案工作作为革命文物工作、革命纪念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视角出发,开展革命文物档案理论研究,对革命文物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概括革命文物档案的特点,探究革命文物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价值,旨在提升革命文物档案开发与利用水平,为革命纪念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传承好红色精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其价值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诚信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运河文化和孝贤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帝、少吴帝、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的故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济宁市又新发现文物点3448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我虽然是来自松花江畔的满族,但是对民族文物的重要性并不了解,自从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文物研究生班”后,眼界大开,对民族文物有了深入了解、再反过来审视一下自己在吉林市博物馆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到民族文物工作的重要性。一抢救民族文物为当务之急民族文物指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具有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大而则分,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文物指有民族以来所留下的物质文化,如百越文物、滇文物、南诏文物、西夏文化等,这些是考古学研究的范围,不是本文的重点。狭义的民族文物是指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如…  相似文献   

4.
1998年5月,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加快抢救民族文物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引发了我对当前我国的民族文物工作的一些思考。一民族文物的特点什么是民族文物?目前争论较多。笔者认为,民族文物是文物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民族文物是自民族产生以来、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信息、又有一定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具体说来,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指自古而今的民族文物,后者指清代以来的或近代民族文物,我们所说的抢救民族文物,主要指后者,因为这块民族文物处于几不…  相似文献   

5.
韩晓玲 《新闻前哨》2007,(10):52-53
在文化领域,文物考古报道"含金量"较高,受到各媒体的重视。湖北是文物大省,屡有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但文物考古报道也向来被视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一专业性很强,圈内较封闭。如何找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文化记者不断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对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再到博物馆、古城、创新等工作的指示,希望广大文博工作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和重要性;能够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物、古迹、古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文博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使展览、交流、文创等以文物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真正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确定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如何更好的进行以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特别是重点探索通过博物馆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品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是当前博物馆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92家文物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的中山舰博物馆,探索通过"借船出海""抱团取暖"和"独立自主"三种模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同类博物馆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物是西部省区文物工作赖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认识民族文物的价值具有战略意义。多元文化前提下民族文化特征的唯一性, 是民族文物的首要价值;超越很多文物的文化承载功能,同民族习俗世代传承的历史伴随,是民族文物的特殊价值所在;民族文化之间互动所产生的融合和积淀,是民族文物在其外部获得认同的重要价值;民族文物消亡和流失的现状,正在成反比地提升民族文物的价值度;非物质文物遗产同民族文物具有难分难解的共同性,非物质遗产保护正在拓宽民族文物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公益类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文物资料等的陈列,以丰富的馆藏文物、历史信息及资源,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水准、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对博物馆来说,文物藏品就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了建立一套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体系,文物征集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文物征集是博物馆工作的三大职能之一,文物征集是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图书馆工作的指示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省文化局于九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在沈阳召开了全省文物、图书馆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市、地文化局长、文化科长、图书馆馆长和博物馆馆长等六十多人。副省长陈北辰同志  相似文献   

11.
宋晓蕊 《兰台内外》2020,(11):41-42
依托文物藏品建立起来的文物档案,是佐证文物的"身份证",更是开展文物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发掘、拓展等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在目前纪念类博物馆中,由于在最初征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物档案保管中存在的弊端,使得文物档案在日常管理和使用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探讨在实际工作中纪念类博物馆文物档案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是文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理解,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不断的丰富藏品才能不断促进博物馆业务的开展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宏观理解,文物是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实物形态,文物征集工作具有为中华  相似文献   

13.
王婷 《兰台世界》2019,(z2):4-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在文物领域不断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文物领域的中外人文交流主要集中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文物博物交流。到了改革开放后,辽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逐步活跃起来。辽宁学者亦陆续应邀出访讲学或赴国外举办文物展览,强化了与国外学术界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辽宁文物工作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认真做好各项文物基础工作和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拓展了文物外展、学术交流、国际考  相似文献   

14.
沈璐 《今传媒》2022,30(2):5-8
电影哲学大师认为纪实主义是客观的影像使记忆成为永恒的具象,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将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以形象的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使得纪录片在文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影像记录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通过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今人对既往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修补历史、打通古今、传播文明为主线,从重现历史记忆、传承古老文化、主题的全新讲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红 《兰台世界》2017,(Z1):88-89
<正>文物档案是在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文物检测、文物展示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实物、拓片、模本、声像等原始记录。文物档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记忆和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和再现历史的最好印证。如何把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我国有几千年乃至更长  相似文献   

16.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档案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档案是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真实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保存价值,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科研提供珍贵的物质基础。收藏管理好考古档案,无疑是文物考古研究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那么考古档案工作则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基础。考古学者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发掘程序,即原始记录、摄像、拍照、绘图,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年度发掘报告),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考古…  相似文献   

17.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正是基于此种思考,开展青铜器科学分析、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息,为后期科学展示与利用积累资料。通过文物保护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丰富山东地区商代文化内涵,并为此类文物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幸 《陕西档案》2020,(1):42-43
博物馆是集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研究与陈列布展于一体的场所,而连接这三者的桥梁就是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说,文物档案就是文物的“身份证、名片牌”,每一份文物档案都详实记录了该文物的相关资料——调查、发掘、修复等情况,最终以照片、图纸、文档、报告、摹本等不同记载方式进行汇总归类,最终为科学管理和妥善保护文物提供保障,为文物工作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博这种体育文化新形式,早在四十年代就有最初的提议,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体育文物工作作为体育文博事业的的基础工作,是体育文搏机构区别于其它文化机构的重要标志。目前,展藏在中国体育博物馆5000多件体育文物,是建国近50年来体育文物工作者辛勤劳动结出的硕果。这些体育文物不仅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以及同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依据,也是宣传我国悠久的体育文化和辉煌的体育成就、向人民群众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做好体育文物工作是关系到体育文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走过半个世纪的新中国即将进人21…  相似文献   

20.
文化数据资源因其种类庞杂、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长期无法形成统一的数字化模式。但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不同领域均有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建设成果。2001年,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首次开启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业的国情资料;2011年,财政部和文化部又提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概念,并重点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需要从其基本规律入手,采取科学、灵活、有效的方法,逐步实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