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语文故事     
别开生面的演讲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有一次,他应邀到武汉大学作演讲。在学生的掌声中,他提着一个口袋走上讲台。未曾开口,他先从口袋里抓出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让鸡靠近米,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粒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过来了。正当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陶行知说话了“: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法,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就跟喂…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竟然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并从容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陶先生扳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米。于是,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了。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针对于学生学习,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按住鸡头让它吃米,鸡挣扎着不吃,把鸡放了,鸡便会自由地吃米。仔细想想这点放在学生身上也是一样,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主,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王然 《黑河教育》2004,(5):18-18
当其他学校还在大搞“题海战术”、“阳光加灯光”等教育行为时,衡水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早已轻松地摘到了知识这颗大桃子。我国一位著名教育家给广大教师上过生动的一课:硬按着鸡吃米鸡会拼命挣扎,放开鸡,鸡自己会去吃米。不消说,鸡是学生米是知识,但教师不应是那只强硬的手。人的潜意识里都有逆反心理,衡水中学的成功就在于对学生不强迫、重引导,随之而来的是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我国实践教育家魏书生和衡水中学的教学方法在本质上很相似:把学生当成人看,而不是把学生当成“筐”。学生自己“摘”,得到的不仅是“桃子”,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方法…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陶行知老先生还说过,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就会乱叫乱挣不肯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教学也是如此,以育人为目标的思品课更是如此: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去思考,探索,实践,活泼地发展,尝试让学生模拟各行各业的角色有助于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行为。  相似文献   

6.
黄波青 《生活教育》2011,(10):34-35
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陶行知先生居然带着一只公鸡上台了,正当台下吃惊之际,陶先生却从容不迫地喂起鸡来。他掏出一把米,按住鸡头逼它吃,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硬塞进去,鸡仍挣扎着不肯吃。  相似文献   

7.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课堂教学如同喂鸡,方式不同则效果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选择、加工具有很大的能动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听、看、想、记、做,教师施加的全部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为了激励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一个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苏吉池 《考试周刊》2012,(49):67-68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去外地讲学,他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可让我们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9.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曾以“鸡吃米”的演示来阐述教与学的关系。他先是强摁住鸡,抓把米去喂,鸡因紧张害怕,不吃反躲。先生又退至远处,鸡平静下来,向米寻去,自找米吃。先生通过“米喂鸡”和“鸡找米”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鸡)以宽松的环境,让  相似文献   

11.
据说陶行知先生在为他的学生讲课时曾演示了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手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撒下米粒,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拧着脖子,坚决不从;陶行知先生又扒开鸡嘴,往里面硬灌米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教育前辈给我们讲了"公鸡啄米"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爱吃米是公鸡的天性,主人只要将米撒在地上,公鸡就会高兴的冲过去将米吃光.而有一位主人,对公鸡关怀备至,生怕公鸡找不到吃的饿死,于是将米都放在一堆,同时按住公鸡的脖子,让公鸡吃."有压迫就有反抗",被按住脖子限制了自由的公鸡变得郁郁寡欢,于是开始拒绝吃米.这位主人看到公鸡不吃米开始着急了,于是开始自己喂它吃米,但公鸡仍是不吃米,最后连嘴都不愿意张开.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放开鸡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看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  相似文献   

14.
据说,陶行知先生在为他的学生讲课时,曾演示了这样生动的一幕:先生手抓一只鸡走进教室,在讲台下撒下米粒,向下按着鸡头强迫鸡吃米,鸡挺着脖子坚决不从;陶行知扒开鸡嘴硬灌米粒,鸡还是昂着头,挣扎着不吃;先生松开了手,只见鸡在讲台上甩甩头、抖抖毛,便悠闲自得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带着一个箱子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陶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演讲带只鸡来干嘛?“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硬塞到鸡嘴里,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怡然自得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你放手了吗?     
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用手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  相似文献   

18.
毛威 《教育》2011,(1):51-51
曾有一次报告会,当轮到教育家陶行知登台发言时,他竟然抱着一只鸡走上讲台。陶先生在鸡周围撒了些米,开始强摁鸡的头,让它吃米,可鸡硬是不吃。而当陶先生放手走开,鸡却自动而贪婪地啄起米来。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尤其是1938年他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在讲演之前他采用公鸡吃米的演示告诫大家:逼着鸡吃米甚至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而给它自由,它就主动吃米.我们的教育如同鸡吃米,没有自主的、强迫的学习,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去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育法,我以为先生不是教学生书,仍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七十多年前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曾以"鸡吃米"的演示来阐述教与学的关系.他先是强摁住鸡,抓把米去喂,鸡因紧张害怕,不吃反躲.先生又退至远处,鸡平静下来,向米寻去,自找米吃.先生通过"米喂鸡"和"鸡找米"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鸡)以宽松的环境,让其自主、主动地去寻求知识(米)、获取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人.从学生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