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性电视节目是江苏电视台于1984年开创的。虽然开始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发展到今天,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都在进行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的拍摄试验;继江苏电视台开辟了纯文学性电视栏目“文学与欣赏”之后,不少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纯文学的电视专栏,或开办了带有电视散文一类文学节目的电视文化专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卖方市场”跨入“买方市场”,电视节目“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相当一部分内容毫无新意,节目形式雷同。有些节目仅仅靠诸如不断变换舞台背景、主持人等外在形象包装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对此,有关专家呼吁:电视综艺节目应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表演”(晚会)类到“游戏”类再到“益智”类,直至“真人秀”的大行其道、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演变历程,是对大众文化不断靠近的进程.是大众传媒和资本市场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的过程。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加剧.规模复制和商业因素不断渗透到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中.汇成电视节目的消费性内涵。娱乐性、审美性以及受众的情感表达也在不断突破传统文化的限制。媚俗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4.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电视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技术上,在电视的覆盖领域的占有量上,还是在节目的发展变化的创新上,都可谓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中央电视台和30多家省级上星台,通过卫星把自家节目送到千家万户,使观众可以自由选看诸多的电视节目,这就给电视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竞争。这种挑战、竞争,促使电视的从业人员,认清形势,不断对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各具特色的众家电视节目,在竞争中经受考验。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机,即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模仿”和“雷同”的现象。一、“纵向”模仿…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影视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虽然全国各地已有38家电视台,但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既不活泼,也不丰富,数量也少,电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极低.如何使电视节目提高声誉,扩大影响,这是当时我们这些电视工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由于影视创作不繁荣,缺乏足够的节目源,电视节目改革最现实的路子就是先从新闻节目入手.当时北京电视台(中央台的前身)每天只有一次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叫《电视新闻》,在当时主管电视宣传的军代表提出的“一条新闻片,三四分钟为宜”的思想指导下,每条新闻的时间都很长,二十分…  相似文献   

7.
吕欣 《传媒》2015,(4):24-26
虽然电视台每天依然还会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定时定点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但那个曾经是全家人围聚观赏的媒介终端却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受到冷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调研结果显示,电视行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已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周刊、新浪网、激动网联合进行了一项“2000中国电视调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存最佳电视节目排行榜中拿下多项第一。有的评论家说它们“成功营造电视与观众的兴奋点”.“成为中国电视娱乐浪潮集大成者”。应该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9.
“造成电视传播低俗倾向和泛娱乐化现象的终极原因,是中国电视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利润指标的片面追求。因此,用主流价值观统领中国电视的评价标准是大势所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看来,首先应该有制度保证,“增加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的比例,缩小游戏娱乐类节目的播出平台”。他建议:“把欣赏指数、满意度等软指标变成具有市场导向的硬指标,着力构建电视节目恪守审美与艺术价值判断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0.
电视是一种“声像结合、视听兼备的现代化传播工具”,电视节目“一般是以视觉形式为主的”,它“主要是给观众看的”,虽然在许多电视节目中,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起着主导作用),但无论如何,这种语言总是需要与图像、画面,甚至音乐、音响相互配合而存在的,所以,有声语言与图像、画面相和谐,兼顾到“视”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日益繁荣的电视节目在“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引导下.“听电视讲那过去的事情”越演越烈。四川电视台更是把四川卫视定位成“故事”频道——“四川卫视.故事从这里展开”。目前“故事”获得了焕发光彩的全新契机.它颇有点突如其来地坐上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不仅影响电视节目生产的模式,并且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生存的有效手段.甚至内在地影响到电视节目美学新质的形成。欣喜之余.应该看到,节目从一个极端正走向另一个极端:20 分钟左右的节目.数次被人为割裂开来;“故弄悬虚”的“钩子”、不断减慢的节奏、不厌其烦的“情景再现”、“真实再现”充斥荧屏;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说评书、说相声、讲方  相似文献   

12.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主动提出“要向电视收视率开炮”。他说,如今中国的电视节目被收视率绑架,电视节目严重娱乐化、庸俗化,长此以往,中华文明将被蚕食,值得警惕和深思。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虽然不尽准确,但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确实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低俗的根源,一味地媚俗,不仅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的下滑,而且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其最“硬”的部分当属新闻。而电视新闻在各类电视节目中又是最具“标准”、最具有严格的内在规律的节目类型。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电视节目的不断改革、深化和多样化,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广大的电视新闻观众也愈来愈对新闻播音风格的多样化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李国强 《新闻窗》2015,(2):86-87
现代社会,媒体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要求不断提高,媒体的包装已成了媒体间新的竞争手法。电视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新的理念、包括电视节目包装在内的新的竞争手段都需要同仁们不断探讨与实践,本文就节目包装问题谈点看法。一、电视节目与频道包装的作用和意义"包装"原指对产品进行包装,具有审美和提示功能,主要是对外推销之用。电视节目的包装是借用产品包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全人类的“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极易形成新的“拜物主义”,对电视“百依百顺”,从而失去应有的觉察与判断。本文拟就某些电视台节目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分类汇聚,并略加评析,以提请人们在看电视时用心留意;同时也望电视工作者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尽量减少谬误,以正视听。一、节目的栏头设计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有了明显地改观和进步,特别是电视节目的栏头设计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但由于考虑不周,在栏头设计中的差错与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映  邹洁凡 《东南传播》2012,(8):131-133
本文以广东揭阳锡场镇华清村为例,围绕电视接触行为、电视节目偏好、电视功能认知、电视内容认知等四个变量对留守和非留守两类儿童的电视观看和认知状况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两类儿童虽然拥有相似的电视观看环境,在对电视媒介功能的认知方面也较为相似,但由于所生活家庭环境和结构的不同,留守儿童对电视媒介的依赖性强于非留守儿童,并且更倾向于从电视节目中寻找情感渲泄的渠道。而且,在电视认知方面,留守儿童对新闻节目的批判性更低,但却比较不容易被电视广告所劝服。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声屏世界》2010,(2):39-4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在电视业改革的浪潮中首次推出了“主持人”这一称呼。从此.中国的电视主持业开始了蓬勃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设置有主持人的栏目,同时也造就了一些为干家万户所熟知的“明星脸”,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随着电视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核心化”和“明星化”。然而,受传播规律的制约,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二级传播”的“舆论领袖”.其作用的优劣意味着一个媒体的品位、可信度与权威性。在当前的电视荧屏中,  相似文献   

18.
今天,在电视事业化模式向产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作为电视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被赋予品牌标志的色彩。一批极富个性魅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成为某些栏目或某家电视台的“Logo”。个性化透视出的是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气息。在西方电视传播领域.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言,个性化的实质就是要聚人气,要让观众锁定在你的栏目前.从而拉动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高贵武在《中美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特征比较》一文中指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与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还是巨大的差异。在评价和要求中国的主持人时绝不能”言必称美国”.唯美国是瞻,对待美国电视主持人的经验和作法要有分析性的效仿和借鉴。文章从个性,年龄,学历.所学专业、现栏目主持、工作阅历比较了中美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这奇妙神秘的光束,是关于我们的故事。这里的声音和图像从空间传向你,带给你一片惊喜和新奇……”,这是英国广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时,演员为庆祝电视诞生唱出的一首《电视之歌》,此后电视节目虽然日新月异,但比起其他的媒介而言,她还是那样年轻,那样具有生命的张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