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板印刷术,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到宋朝而趋于完善。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刻印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墨色均匀,由七个印页接成,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着的最古老的雕板印刷品。宋元明清期间,我国已使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印书,但大量使用的,还是雕板印刷。绿杨城郭扬州,自古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刻书业相当发达,著名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虽然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但历史文化悠久,有关本省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地方文献卷帙浩繁,且多集中在首善之区的昆明。特别是在十三世纪初叶,在云南行省的中庆路(昆明),开始采用雕板印书,加之内地私家藏书风气的影响,到明代中叶,同样出现了一些藏书家和藏书楼。如明朝嘉靖年间,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公  相似文献   

3.
阐述大理古代雕刻印刷的兴起,各个时期雕刻印刷的基本概况,以及雕刻印刷对大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之所以繁荣的基础上,指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特点,并探究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影响,既有利于本土气息的传承、旅游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之所以繁荣的基础上,指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特点,并探究出明清时期海南军坡节庆文化的影响,既有利于本土气息的传承、旅游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三棒鼓"作为土家族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土司文化制度之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下探讨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之下"三棒鼓"艺术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商帮文化对浙西古建筑群审美文化影响深远。徽商、浙商对明清浙西的建筑审美影响也是颇大,了解商帮的起源、走向及商帮对明清浙西古建筑群的审美文化起到哪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在明清时期浙西古建筑群的改变方向。  相似文献   

8.
"室内家具"是人类生活所使用的一系列器具,是建筑和人之间的连接点.因此它的宗旨是以满足人类基本活动为目的."室内家具装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部分.古代家具陈设的发展受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特性、风俗习惯、地域差异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本文旨在对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好地在当代室内陈设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共生设计.  相似文献   

9.
李公 《云南档案》2000,(1):28-28
大理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唐宋时期,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首都,历时500余年,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明、清至近现代,大理一直是滇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碑刻、画卷、族谱、家谱和文书档案.现选择其中的<张胜温画卷>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色彩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析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发展、思想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明清时期的4本典籍文本为语料,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明清时期色彩知识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体标注、实体关系抽取、色彩演变分析、色彩与社会阶层关系探究,探索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文化内涵。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通过量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色彩等级随着政治、经济、染色工艺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艺术学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东西方著名的商贸通道,是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既广且深,然而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却一直略显薄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巨量明清丝绸之路档案揭示:明清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分为四条线路,即东面过江之路、南面高山之路、西面沙漠之路、北面草原之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四个方向,即东洋之路、南洋之路、西洋之路、美洲之路。明清国家记忆告诉我们,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直在延续和伸展;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不限于传统的两条经典之路,而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八条线路。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勾勒了历史与现实相通的时空走廊,这是"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历史依据和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沈峥 《兰台世界》2016,(12):134-136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各族人民影响深远。随着云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儒释道文化逐渐传入云南。尤其在元明清实施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以及明清时期汉移民逐渐进入云南彝族地区,儒释道文化与当地彝族毕摩文化不断交融,极大影响彝族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是白族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宗教、民族、地域研究价值,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民族道德教化价值,探讨其价值属性,调查与分析其流失现状,对于明确云南大理白族绘画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的发展史起源于远古时期,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武术在理论文化层面上有着突破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窥探明清时期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的发展史起源于远古时期,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武术在理论文化层面上有着突破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窥探明清时期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瓷器上丰富多样的纹饰图腾形象是古人图腾崇拜意识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分析了明清时期瓷器纹饰上图腾崇拜意识的体现和意义,分析了明清时期纹饰的表现,探讨了其文化寓意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版权问题是印书事业充分发展——尤其是印书商业化的产物。印刷术发明以前的抄本时期,版权问题应该不会出现。那时还没有出版者,而作者则唯恐作品不能流传,当然是欢迎抄写的。抄本时期的书价,根据纸料和抄工计算,作者得不到经济利益。印刷发明以后,初期因为投资大效率低,印书不是很赚钱,甚至是赔钱的事业,所以也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旅游者按照其职业划分主要包含四大类:贵族官僚、文人雅士、商人和市井乡民,这四种旅游者的旅游内容、旅游方式和旅游动机均有显著的差异。明清时期旅游已经表现出近现代化发展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明清时期,各阶层旅游呈现大众化发展趋势,旅游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二是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且伴随着近代化的商业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旅游服务者;三是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专业旅游组织;四是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服务于旅游活动的旅游书籍以及专职导游群体。  相似文献   

19.
管郁静 《兰台世界》2013,(12):144-145
明清时期瓷器上丰富多样的纹饰图腾形象是古人图腾崇拜意识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分析了明清时期瓷器纹饰上图腾崇拜意识的体现和意义,分析了明清时期纹饰的表现,探讨了其文化寓意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