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东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1月1日创刊的《救国报》及以后的《冀热辽日报》和《长城日报》。《救国报》出版发行到1945年11月底,共出刊240期。从241期起,也就是从1945年11月3日起,改名为《冀热辽日报》。这是冀东解放区第一张铅印报纸。4开4版,《冀热辽日报》出版发行两个多月后从1946年1月12日起,又改名为《长城日报》。第一张《长城日报》的期号是262期,是从《冀热辽日报》顺延下来的。从1946年5月15日起,《长城日报》又更名为《冀东日报》,期号为298期。所以,《冀东日报》的前身,虽数易其名,但报纸发行的期号,则从1940年1月1日创刊的《救国报》顺延下来,并未中断。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在抗战时起过很大作用。有一说法,该刊自第7期起改名《抵抗》,迁至汉口后从第30至86期都用原名。事实如何?叶再生主编的《出版史研究》第一辑第50页刊载《调查小记》说:编辑部找到了上海书店1984年的影印本,影印本刊名叫《抗战》,但该影印本第7—26期中的第  相似文献   

3.
《红旗周报》的封面伪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周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上海继《红旗日报》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它于1931年3月9日创刊,至1934年3月1日终刊,历时三年,共出64期,另出附刊13期。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为了躲过敌人的检查和破坏,《红旗周报》以种种化名作掩护,秘密出版发行。该刊第1至9期是以报纸形式出版的。从第10期起,即以刊物形式出版。也是从第10期起,直到最后一期,都是用假  相似文献   

4.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王润泽  王云宁 《新闻界》2012,(21):79-80
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法文报名为Au Secours de La Patrie),1935年5月15日在法国巴黎出版,原名《救国报》,同年12月9日改为《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共计出版152期,发行43个国家,每期平均发行2万余份。《救国时报》最初为对开四版的周刊,从1936年1月第6期起改为五日刊,有时两期合并,分三日刊、双日刊出。该报是中共领导海外宣传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受局势影响,内地许多著名报纸和报人纷纷南下赴香港复刊或创办报刊,继续进行抗日宣传,从而使得香港报业迅速发展。弹丸之地,竟有30多家报纸同时发行,将香港地区报刊的团结抗日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地报纸迁港出版或由报人到港再创刊的主要报刊有:1.申报原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评1938年1月15日迁往武汉出版,后考虑能否在武汉长久,马荫良、俞颂华等《申报注持久又将《申报》转辗香港,于3月1日发行了《申报》香港版。社址在云咸街79号,督印人为聂志场。该报在发…  相似文献   

7.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7,(1):108-111
民国初年的新剧(早期话剧)期刊大都寿命不长,只出了一两期就停刊了。由上海民友社发行的《剧场月报》从1914年11月至1915年2月出了三期,算是比较多的一种。该刊主编王笠民,主要撰稿人除王笠民外,还有柳鹃、铁柔、许指严、张申甫、冯叔鸾、张冥飞等。据刊内所附《看本报者注意》的白话广告,介绍刊物的宗旨与内容:“哈哈,今天《剧场月报》出版了。  相似文献   

8.
《抗到底》杂志于1938年1月1日创刊于武汉,半月刊,由老向编辑、君文发行,从第十五期起开始在重庆出版发行,由何容编辑,老向发行,办至第二十六期停刊。《抗到底》杂志是一面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更是一部壮丽的民族史诗。  相似文献   

9.
《晋绥日报》(前身系《抗战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抗战日报》于1940年9月18日创刊,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共出版二千一百七十一期。该报是四开四版铅印报纸,曾出三日刊、间日刊,从1944年9月18日起改为日刊。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与抗日救国运动赵晓恩提起邹韬奋的名字,人们立即会联想到他创办的生活书店,联想到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还有《生活日报》、《抗战》和《全民抗战》三日刊等一系列抗日救国报刊。邹韬奋先生正是因为通过办报刊、办书店的文化渠道,在...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从战区流落到湖北来的难童与难民所携带的失学儿童为数很多,如何管教兼施,以期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充实持久抗战力量,成为当时在武汉主编《抗战》三日刊的邹韬奋先生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題。为此,他于1938年3月中旬在《抗战》三日刊的第53期上撰写了一篇题为《战时的儿童保育》的社论,文中指出:“儿童为国家的未来国民,为民族未来的生力军,所以略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社会事  相似文献   

12.
段勃 《传媒观察》2011,(7):59-60
《战时记者》由浙江省战时新闻学会主办,创刊于1938年9月1日,月刊,16开本,每期向国内外发行2000多份。《战时记者》停刊时间不详,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晚一期是1941年2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6期。《战时记者》的第一任主编是《东南日报》主笔杜绍文,曾任《东南日报》总编辑的汪远涵也担任过此刊主编。  相似文献   

13.
该刊原名为《国防科技情报》工作通迅,1978年创刊经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从1982年起改为现名,限国内发行,由《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编辑部编辑,双月刊,每期48页,16开本。北京市期刊登记证861号。《国防科技情报工作》是以研究和探讨科技情报工作现实问题为主旨的综合性刊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6期第16页《弄堂里的地下党中央》一文关于上海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是三曾里(即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秘密所在地)的提法有误。该处不是三曾里,而是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事实上,三曾里位于闸北区临山路202~204号处,但原建筑在淞沪抗战中已被毁。  相似文献   

15.
《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出版的军事政治刊物,由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郭化若、萧向荣组成编委会。该刊1939年1月15日于延安创刊,二十四开本,白报纸铅印,每月一期,每期约十万至十二万字,(自三卷十期起缩减篇幅)约发行三千余册。到1942年3月停刊,共出版39期。这是自中国工农红军以来,人  相似文献   

16.
傅仕彬 《新闻界》2001,(4):45-45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春天,《自贡日报》迎来了它的50周岁华诞。1951年3月3日,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头,建国后四川地区创刊最早的一家城市党委机关报——《新自贡报》正式创刊。半个世纪以来,《自贡日报》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发展过程。1951年初,中共自贡市委决定将《自贡工人》报和《自贡通报》合并创办市委机关报,并定名为《新自贡报》。《新自贡报》创刊初期为三日刊,4开4版。1958年10月1日改名为《自贡日报》,刊期为周六刊,1959年11月23日起改为周7刊。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自贡日报》改为周3刊并更名为《自贡…  相似文献   

17.
《立报》是抗日战争之前在上海风行一时的一张小型报纸,从1935年9月20日创刊,到1937年11月25日因上海沦为“孤岛”而被迫停刊,前后只发行两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历史虽不长,但它的声誉却盛极一时。直到今天,新闻界中从当时过来的人,谈起《立报》来,觉得它确实办得不错,在办报的方针、报业管理、编辑采访、推销发行等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由于《立报》积极鼓吹抗日救国,要求民主、进步,使得这张“小报中的大报”能够盛行一时。它的销数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曾高达20万份,超过了当时的《申报》和《新闻报》。  相似文献   

18.
《星期评论》于1919年6月8日在沪创刊,是一份时事政治性的评论周刊。它是在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申城实行“三罢”之际,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创办的。《星期评论》的社址先设于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新民坚5号,后迁至白尔路三益里(今自忠路163弄)17号。《星期评论》起初每期四开一张,后增至八开四张,它除单独发行外,还随上海《民国日报》免费附送。廖仲消、李大剖、陈独秀、施存统、邵力子、刘大白、朱执信等都参与撰稿。该刊曾用许多版面来分析社会现状,对社会改造问题、劳动问题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到后期则逐步倾…  相似文献   

19.
《新新小说》主编者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4,(2):100-103
《新新小说》是中国近代优秀小说期刊之一,它创刊于清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在上海出版,由新新小说社编辑和发行,开明书店总经售。所刊文字以小说为主,或著或译,间附戏曲、诗话。初为月刊,但从第2期起就开始脱期,到1907年5月,将近三年时间仅刊行10期,以后是否续出不  相似文献   

20.
达文 《青年记者》2005,(8):33-35
严怪愚先生不畏强权、忠直敢言、独来独往的胆色与人品,一直为人所仰慕和钦佩。抗战期间,他是第一个在全国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新闻记。1946年冬,范长江陪着严怪愚到南京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拜望周恩来。周恩来称赞:“《力报》确实是一张不简单的报纸,是一张坚决抗日的报纸,严怪愚先生确实是一位有勇气的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