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广播新闻等媒体肩负着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建立及正确的舆论引导等功用,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媒体等要立足于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及紧迫感,正确地把握广播新闻在进行舆论引导过程中的主动权,科学地发挥广播新闻对社会价值观所具有的引领作用,从而真正地将广播新闻等媒体传播渠道变成政府与人民、人民与人民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的渠道,并确保信息沟通交流过程中的畅通性,以期广播新闻对社会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2.
张琳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24-124
新闻传播,是一个有规律的新闻信息流程。新闻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的处理,让受众接受新闻,就完成了一次新闻传播的传收过程。新闻传播的客观效果不完全由传播一方所决定,只有当受众理解并接受,才算是一次完整的过程。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广播传播规律,把广播媒介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充分开发,才能让新闻事实在广播媒介中得到最有效的处理和发挥,将传播效果提升到最有效的层面。一、广播音响的运用必须真实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对于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感受比较真切。音响直接把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果、时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狭义上的广播评论就是指广播新闻评论。是通过广播发表的对新近的或正在变动的新闻事实的评论分析,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可以说,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是新闻性和政治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30名中国英汉双语播音学生的英语广播新闻实录样本,并对比英语本族播音员的播读样本,深入考察了他们在播英语广播新闻中的各类失误,并据此探讨出现各种失误的的主客观原因。分析表明,新闻播读不仅涉及语音层面,还涉及词汇、句法、句子及篇章的理解能力,不是单一过程。双语播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注重播读技巧的训练,更重要地还是要不断提高英语其它层次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做到准确把握英语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把话语分析与广播新闻话语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广播新闻话语的语言学特点,从而丰富语言学的研究,并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广播新闻话语。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要真正做出受众欢迎,并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要求的社会新闻,就必须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道社会新闻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宏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已往关于新闻英语的研究结果,通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自建广播新闻语料库和报纸新闻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验证并总结了新闻英语,尤其是广播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表现为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关系.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在广播英语新闻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尤其体现在上下义词、词组的运用以及上下义句的运用.从语义学的这一视角分析广播新闻的词汇和句型特点,并分析上下义关系在广播英语新闻中的运用,从而指出上下义关系词在理解英语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表现为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关系。上下义词、上下义句在广播英语新闻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尤其体现在上下义词、词组的运用以及上下义句的运用。从语义学的这一视角分析广播新闻的词汇和句型特点,并分析上下义关系在广播英语新闻中的运用,从而指出上下义关系词在理解英语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广播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代信息传媒的多样化,广播正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在时政新闻的报道对象、内容特殊、审稿程度严格等条件的限制下,应如何将时政新闻以受众喜爱的方式传播出去呢?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针对广播时政新闻优势,提出新时期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加大广播时政新闻的推广,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增强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联播"作为一个特殊的新闻栏目,依其独特地位而享有至高权威,并在其力求客观的新闻叙事中传递政府执政理念,折射群众心声。实践中,"新闻联播"叙事常通过选题倾向展现政治权威声音,侧重表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主流形势;为提高其论辩说服效果,"新闻联播"除权力权威外,还大量诉诸于人格、职业、经验等传统修辞权威;主题新闻更是注重经验性权威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水平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听力部分中新闻听力是难点。文章就TEM4改革以来2004-2010年新闻报道的听力试题的特点和考点进行了分析,提出这部分考试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发表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注重具有倾向性的观点。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兴起,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日趋融合,一种新的新闻评论形式开始在电视荧幕上出现,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民生新闻因贴近生活而具有自己的新特点,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中新闻部分的应试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中,新闻部分历来是最难点。本文从教师的自我知识储备、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对新闻部分的应试技巧几方面加以论述,以提高学生这部分的应试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近现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况周颐晚年移居上海,卖文为生,积极挥墨于报刊这种新型媒体,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1924-1926)里,他于《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词作30余首。这些词作以题画、咏物、酬赠为主,亦庄亦谐,艺术精湛,雅俗共赏,体现出况周颐词的最后辉煌与深远影响。况周颐逝世之后,《申报·自由谈》刊载《况蕙风先生外传》、《况蕙风遗稿》以志纪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及当时的世风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20年的北高师图书馆学讲习会是近代中国首次全国性的图书馆员在职专业培训。全程参与其中的杨昭悊连载于《晨报》的相关评述文章,记载了这期讲习会的盛况,提出了诸多图书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的真知灼见;这些期刊史料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教育史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杨昭悊图书馆学思想及实践活动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它代表着媒体的政治立场与观点思想,在舆论引导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新疆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仍有待于继续发展,究其原因是其仍然存在着数量不多、内容同质化、观点立意不新、节目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旨在对新疆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更好的发挥引导舆论作用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穆青是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战斗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时期他又领导新华社融入世界媒体潮流,为新闻战线的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愧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9.
刘虹 《海外英语》2012,(10):279-281
The present paper concerns itself with a general review and analysis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an introduc tion t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second part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major branches in the realm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Broadcast Media and the Print Media.Thirdly,the British media’s coverage of Beijing Olympics is pre sented to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well accepted classification of UK mass media,especially newspapers and television as well as its in fluence.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 describes her work as Education Officer for Thames Television. Broadcast ETV has failed to make as much impact as it should because of teachers’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time to integrate television into their teaching, and producers’ difficulties in discovering programme styles which work for children familiar with adult viewing. There is a real need for greater D.E.S. involvement both in sponsoring research on children's media comprehension and in encouraging teacher training in television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