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卓异而独特的艺术追求──论巴金的创作思想龙泉明巴金以自已的文学实绩,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丰富了我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成为我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经验大都见诸于他的自述和议论之中,比较零散,如论文、评论...  相似文献   

2.
《寒夜》是巴金先生很有影响的一部小说。本文试从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刻画的人物形象,运用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论述巴金先生现实主义表现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寒夜》是巴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国统区重庆为背景,描写了一家小职员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巴金和李箕永是中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国文坛上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巴金与李箕永的前期代表作《家》和《故乡》的比较,剖析了两位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异同.重视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寻求文学的真挚性、推崇生活的真实性等是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巴金的和谐观和李箕永的革命现则是两人不同的现实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5.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6.
茅盾和巴金同属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列,但茅盾的现实主义和巴金的现实主义显然有着质的不同: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从塑造人物的方法,或者从结构形式的运用来看,巴金显示出“热情就是他的风格”①,而茅盾则强烈地显示出“兼具文艺家写创作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②——即理性的基调.那么造成他们风格不同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巴金长篇小说中同样罹患肺病的各色主人公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对其不同的死亡催化剂进行分析。从而认为巴金出色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诚地再现了当时知识青年所面临的三大生存困境,使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现实主义光芒与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8.
1.1947年3月,巴金的《寒夜》问世了。这是继《家》之后代表着作家创作最高成就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巴金卷帙浩繁的作品茂林中的一篇现实主义佳作。近年来,这部力作益发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并曾一度蜚声于日、法等国文坛,甚而被誉为“巴金最优秀的作品”①。《寒夜》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博得这般高度的评誉,原因之一就是它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标志着“作家感情和艺术的成熟”②,而这又突出地表现在它那力透纸背的心理描写中。它通过对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大后方”一个普通市民家庭悲剧的记叙,  相似文献   

9.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巴金和屠格涅夫是中、俄文学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大量激人奋进、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巴金在行为上始终追求特立独行,在道德上主张民主平等博爱与人道主义。而屠格涅夫的作品中也无不在表现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观。在写作手法上,他们都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长于抒情,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个性化的情感和相似的艺术倾注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1.
果戈理的作品以揭示下层人物命运和巧妙运用讽刺著称,对鲁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的同名作《狂人日记》在借鉴果氏作品的同时,在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突破,然而却在肩负社会使命的同时弱化了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元稹的《谴悲怀三首》与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都是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但由于东西文化传统和作者创作理念的不同,两诗在创作风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情感抒发上的含蓄委婉与奔放直白、艺术塑造上的伦理性与情感性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写实性与写意性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冶铁矿业余作家马景源的长篇小说《克虏伯之恋》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反映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的作品。该作品以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钢铁公司的兴衰为背景,虚构了创办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4个家族的儿女们的爱情纠葛、家庭纠纷和为创办中国钢铁联合企业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既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又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品中涌动着、奔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矿冶人铁血丹心的诗意书写。  相似文献   

14.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叙事技巧的力作之一,更是向读者展示她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之一。文章从空间政治学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伍尔夫在作品中塑造的艺术空间,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认为女性生活在一个由男权话语、权力结合而形成的层层网络的真实空间中,其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外界空间的排挤和渗透,致使女性思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能按照自己原有的轨迹发展,只能在和外部空间不断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大师,二者的艺术立场相去甚远。然而,前者的《〈抒情歌谣集〉序》和后者的《艺术论》都主张艺术"情感论",而且二人对"情感论"的诸多理解都惊人地相似。相似性在某种意义上显露了艺术的普遍规律,这是导致二者异曲同工的深层缘由,当然,它也显露了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霍达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获得不少奖项,而其中一项便是中国最高文学奖。此著作曾以各种方式传播,直至今日,其文学影响力仍不减。在这部小说里,霍达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内容精彩纷呈,这些艺术形式中,其叙事手法的娴熟运用值得关注。作者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令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交相辉映,呈现出不同的悲剧内容,产生历史厚重感和较强艺术魅力。本文借鉴小说叙事学和小说写作的相关理论,从时间的控制、空间的设定这两个方面,探讨增加叙事频率、设置悬念、戏中戏手法、平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尚·丁格利,20世纪瑞士后现代艺术家,以独特的动力装置作品震撼欧美各大现代美术馆,一生曾多次受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在内的多家有影响力的美术馆邀请为其创作,最终使达达主义以独立的艺术风格跻身世界艺术史,然而他本人却拒绝承认属于达达主义者。正因如此,国内研究达达主义艺术的学者总是将目光集中于马塞尔.杜尚,而忽略对丁格利艺术理念的研究,而事实上,正是丁格利的作品以更加清晰、全面的艺术理念体现了达达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短篇叙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多以青少年、知青及文工团生活为题材,时代色彩比较浓,艺术手法上较多地因循和承续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982至1986年,青少年和知青生活的作品大幅减少,上海弄堂生活的作品有所增加,日常生活叙事逐渐浮出历史地表,对人物性格也有了更多的关注;1997年之后,淮河边的乡村生活再次引起作家的关注,叙事也越来越呈现出传统小说观念所不能规范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审美角度赏读格拉宁的《一幅画》,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画和一幅充满艺术魅力的绘画创作,两幅图景交互映衬,汇成人们心目中的一幅美好画卷。它不仅是自然生态美的艺术体现,还促生了人们心灵审美的生态诉求和维护精神家园的生态斗争。小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共生共存的生态审美观,保护自然、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生态观,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的发展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