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人生是为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事业恒久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教育的终极追求。职业教育关涉人的幸福在于职业教育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生命体验的完整性和精神的平等性。幸福教育审视下的职业教育,应是树立学生正确幸福观、培养学生善于感知幸福、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一个永恒话题.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活动,其终极目标也必然指向幸福.当前,"幸福教育"也成为了教学理念新的发展取向,而幸福课堂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回应,引导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幸福教育的涵义,并分析教育与幸福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构建幸福课堂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4.
何海江 《学子》2014,(2):40-41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5.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5):19-2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幸福度",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也发生了偏颇,认为"教学质量"就是分数,教师也由于长时间的循环地教书、育人,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挖掘积极元素,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笔者认为:首先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注重教师的幸福感教育与宣传,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体验,帮助教师打造幸福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明东 《教育与职业》2007,(36):164-165
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幸福,而人的一生中有近40年是工作阶段,因此,营造完美的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追求成功、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角色,价值观、态度、行为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应该进行四项修炼,营造完美的职业生涯,成就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磊  郭祎 《中国教师》2013,(23):24-27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丰台第五小学将“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不仅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学校要始终立足于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斯宾诺莎劝诫人们放弃那些扰乱人心的外物,认为真正的幸福是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人的心灵获得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是理性的完善和理智对情感的克服;是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统一。正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斯宾诺莎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保障人生幸福的关键,追求在整体幸福中实现个人幸福的伦理宗旨。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生活实在的全部意义,是人实现其存在的终极目标。虽然对幸福的理解众说纷纭,然而幸福也有它自身的特点。教育中,学生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育者给予学生的关爱、公平的对待、理解、自由及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实现学生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幸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4.
人权与主权问题,均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制度的演进过程,但二者间的关系却呈现出复杂的形态,既存在内在的对立,也存在外在的冲突。这些对立与冲突的存在并不会阻断其沟通与契合、实现统一的可能。人权与主权存在共同的哲学基础,是均服务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即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处理好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理论中存在的误区,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形成健康和谐的国内秩序,推动实现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追求幸福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永恒情结.体育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应以人生幸福为永恒追求,应当关涉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社会幸福.构建幸福体育应当关怀生命、关注人文、关心社会,从而实现体育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当人类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理想得到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左右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有人格、心态、教育、文化、认知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和压力、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和人文环境、社会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要提升高职师生幸福感,需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日益强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对运用手段、途径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追求,弱化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关怀和意义追求,从而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人与人关系的功利化、人精神家园的荒漠化。在价值理性弱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在幸福现方面也出现一些不良表现,为此,我们应立足实际,探究不良表现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积极引导,以促进大学生成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民生幸福是民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诉求,是衡量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效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改革发展合法性的应然尺度,对于一个社会的治理来说,实现民生幸福才是最终目的。政府善治是政府与民众合作,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内在的贯通性:民生幸福、安居乐业,社会方能长治久安;政府善治是民生幸福的外部条件和手段,只有实现政府善治才能为民生幸福提供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从而保障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