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5篇
体育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能够激发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动呈现出区域流动失衡与校际流动失衡并发、整体流动率偏低与明星学者流动频繁并存,以及人才违约流动与高校限制流动的零和博弈等困境.推拉理论对分析高校人才流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推拉理论出发,要实现高校人才流动的良性治理,一是政府要发挥"中间障碍"作用,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监测和约束功利化流动行为;二是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制定合理合法的人才引留政策,发挥"拉力"和"粘力"的作用;三是人才个人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理念,利用和化解"推拉力",积极参与流动的同时,严守学术道德,拒绝功利化流动.  相似文献   
2.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基于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有关小学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教师、教育经费、硬件设备和校舍的数据,构建用于测评我国31个省(区、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及省域差异的指标体系和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基本受供给与需求原则支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省域差异体现在各省(区、市)域内各指标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策略包括:第一,推进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走向优质均衡;第二,加强对小学学龄人口的统计和监测,动态调配教育资源;第三,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或略低但均衡的省份应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发展,非均衡省份要提升其弱势指标和待提升项目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下不去""难留住"与"不作为"等现象是当前乡村教师政策激励"低效化"的实然样态.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够完善和合理,政策的解读不够精准和到位,政策的实施不够及时与有力.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强化地方政府与行政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强化教师激励政策的评价与监督等途径,可以突破乡村教师政策激励的"低效化"困境.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我国是很必要的,但目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很多背离合作学习初衷的现象,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之进行反思。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时,应充分关照国内原有的文化价值传统、教育传统和现有教学条件等因素,在正视现实、审慎对待的基础上谋求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实现超越发展是实现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及价值备受关注。本文以东京都大田区矢口小学六年级的新矢口渡调查为例,通过对矢口小学六年级学生新矢口渡调查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评价过程的考察,分析了日本小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重建课堂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堂秩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由于师生对课堂情境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冲突,会导致课堂秩序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课堂秩序的形成经过制度化、合理化两个阶段。课堂秩序的重建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控制行为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交往技能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革以及师生之间有效的“磋商”。  相似文献   
7.
8.
教学中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师生交往前提条件的缺失和对学生需要的忽视,教师常常采取消极的方式控制课堂。建构合理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不成为外在的专制者,与学生保持双向互动的信息联系,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的基本看法,是人们界定诚信内涵、评定其价值和水平高低的基本取向与内在标准。诚信观包括内容、标准、价值三个基本方面。通过对全国四省11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对诚信价值的认识及其诚信行为评定标准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培育高中生的诚信观: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在诚信教育中突出诚信的个人功利价值;教育者要以信任学生为表率;引导学生把诚信推广成为协调整个社会人际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0.
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师生之间权力与地位的悬殊差距 ,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的师生人际互动。解决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权力和地位的因素及造成师生之间冲突的根源 ,才能使师生关系合理化 ,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