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蕾 《山东教育》2002,(27):43-43
自从我园的保教活动进行了改革———实施主题活动后,因为主题活动打破了以前六科教学的局限,实施网络性教育,相对来说,难度增加了。大家认为家园互动配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究竟如何来做,以下是我的几点经验。一、家长参与确定主题我们将确定主题这个权利分为三份,孩子、家长和老师。根据孩子的在家、在园的表现、兴趣等,由老师和家长共同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老师最后分析确定,设计出主题的网络,张贴在家园联系板上。家长根据自己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对网络进行补充与修改,同时与老师共同为主题的开展做好知识、物质等准备;…  相似文献   

2.
钱芬 《学前教育》2005,(4):22-23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隔壁小学里的“风筝节”也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由此,孩子们对风筝特别感兴趣,于是,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便在我们大(3)班开展起来了。我和孩子们制定了目标及活动步骤:第一周完成收集,第二周将收集到的有关风筝的作品(图片、图书、实物等)分类展示,第三周研究风筝、了解风筝,  相似文献   

3.
刘婷 《学前教育》2014,(4):19-21
这段时间,大班的主题活动是“怎样让纸人站起来”,很多活动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4.
邓珏 《南昌教育》2005,(2):27-27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味强调知识技术的掌握,很少把它和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联系起来,即便在幼儿园轰轰烈烈搞综合主题教育的时候,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是单独列开,和主题没有联系。其实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都包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欢乐购物街”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是融入元、角、分等人民币的量的学习的主题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货币的价值,丰富对量的体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具体而言,可以围绕“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活动规划、主题活动实施”展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积累跨学科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螺丝在拧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内容艰深难懂,意义复杂,历来对它主题的理解的评论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文中每一人物,每一事件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作品中广泛运用的象征手法来阐释作品的主题。 首先,作品题目的几个动作贯穿于全文,是全文最重要的语言象征。其次,作品的背景以及主题的反映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具体反映在把对“罪恶”的看法和圣经及弥尔顿作品的象征手法联系起来。另外,联系到作者所处的特殊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帚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时代的道德观对主题的象征意义,并以这一道德观的集中代表——女家庭教师为例分析此象征意义。最后,作者自身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作品特殊的发表方式也都在作品的人物刻画中得到了象征性的体现,文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作者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象征性原型。  相似文献   

7.
1关于主题活动式教学 1)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其涵义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活动”,这里是指课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言语活动以及社会性的形体活动;而“主题”,则是指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教育、教学目标,指向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活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8.
金琪 《上海教育》2007,(7B):59-59
在教育的多维时空中确立“月主题”教育活动概念 当我们讨论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时间概念时,一般是以课时、天(日)、周、月、季、学期和学年(年)为时间概念的。而以月为时间单位概念来设计和全面规划学校全年的重要主题教育活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内在规律性。由此,我校尝试进行了阶段性的德育活动暨“月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展现了人、妖、佛在情爱面前“人”性内部最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外部就是作品中呈现出角色的生存状态的困境。作者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法来体现主题(包括人物关系的设置和主人公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44):165-166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强调儿童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事物为主,儿童所接触的事物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的、生活化的认识。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园主题活动正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各幼儿园所接受和推崇。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会发掘与整合教育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在实施时还要关注儿童的学习活动情况,调整活动方案,使主题深化,使儿童获得与主题中心内容相联系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同时,要充分调动儿童群体、教师群体、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多方面资源创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主题服务。文章以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为例,探寻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内容选择、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以后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64):100-101
信息技术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学习。在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规划设计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加工表达作品等,在主题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文章主题有极大帮助。社会环境描写对作品主题有暗示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能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小组操作型壁报,就是教师或幼儿将一些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材料,比如:挂图、实物等材料布置在幼儿活动室的小组壁报上.其特点是:这些材料是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材料的取放是幼儿自由的行为,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这些材料来学习和复习与音乐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主题实践活动旨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各小组分工合作,实践探索,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动。这一年来,我在南通市港闸实验小学四(二)班中队尝试了一种新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现依我们所做的主题活动———相约濠河为例介绍如下。活动主题:了解、宣传、保护和建设濠河。(注:南通:中国近代名城,濒江临海,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濠河:南通老城区护城河,国家4A级景区)活动过程:一、激趣师:南通最美的景区就数濠河了,这个月,我们就与濠河…  相似文献   

15.
构思,是指作家、艺术家在着手创作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在构思过程中,作家、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动或静,总之,他们用自己独特方法构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思的佳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运用自然力、动物和超自然的意象,营造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氛围,从外部推动戏剧冲突,寓意深刻,形象鲜明,使剧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哲理、心境、感觉等得到清晰、深刻、本质地揭示,使观众能于瞬间领略其中深藏的奥妙与主旨,从而有效地揭示了主题。  相似文献   

17.
幼儿艺术主题活动教育历来是幼儿园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在这次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的实验中,我们注重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将幼儿置身于优美、富有童趣的艺术氛围中,在创设物质环境时,教育主题与其联系起来.并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美感。同时,以美的行为去感染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美去影响他们;尊重个性,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使用材料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自我表现和表达,让孩子们在民主、宽松、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以整合的发展观来看待幼儿的学习,如何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各个学科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在此,人们似乎更致力于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育的整合,忽视整合观念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尤其是区域活动的渗透。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在区域的划分上似乎仍然按学科领域来进行。区域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操作方式、教师的指导等实际上具有分科活动的明显特征,各区域间缺乏相互的联系。这就有碍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鉴此,我园着力于探究如何将整合的教育观融入区域活动,打破区域中存在的分科界限,建立各个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强化“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提出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两类课程内容。数学主题活动是将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与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数学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各学段要求“”主题活动各学段内容“”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主题活动的设计”等基本要求,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我最向往的地方"是一次社会化网络参与式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化网络工具"好看簿",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作品的创编表达和学习交流。本次主题活动教学实施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节课学生主要是在"好看簿"上创编作品,第二节课学生主要是在"好看簿"上进行作品的观摩交流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