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其他非劳动产品(1)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区别①用于交换②有价值③是历史范畴①不用于交换②没有价值③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联系①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2)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商品其他非劳动产品区别①是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③是历史范畴①不是劳动产品②不用于交换③是永恒范畴联系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商品其他劳动产品其他非劳动产品区别①用于交换②有价值③是历史范畴①不用于交换②没有价值③是人类社会永恒…  相似文献   

2.
生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种的。各种动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在多种动力之中,生产斗争是根本性的动力,它体现如下:(一)生产斗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是从劳动开始的,有了劳动便开始有了人类。没有生产劳动便不可能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一旦停止了生产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会消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它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生产斗争史。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生产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二)生产斗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是发展精神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生产性劳动的性质的认识不应该拘泥于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物质化的需要,能直接或间接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实物或非实物)并用于交换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前进的,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劳动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生产性劳动的性质的认识不应该拘泥于物质生产领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社会物质化的需要,能直接或问接提供某种使用价值(实物或非实物)并用于交换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我们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对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1.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 ;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 :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 ;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 1 .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 .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和生殖条件。它跟人类发生密切的关系,并由它派生出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①本文试图从土地制度入手,探索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习惯淀积的人们审美心理结构中,充满着各种艺术的奇光异彩。而经济则难以在灿灿然美学殿堂中占一席之地。这是美学史的定格,也是美学史的迷惑。当代科技革命引起劳动的属性结构全面转换,劳动属性结构内部美的属性层次崛起,对美的意境的追求日趋超过对经济功利的计较;促使美学从典雅的殿堂内走出,向最普通最广泛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靠拢。经济学与美学两大学科际“碰撞”,吸引着人到经济美学这块蕴涵着丰收的处女地开拓。一、对美学与经济由分离转向趋同的历史反思和现实观照 (1)人类的劳动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人的劳动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再塑物体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生产的美体现在美的生产中。正是在这点上,使人的生产具有动物的本能性生产所不可能有的意境与质感。劳动过程及其物化对象所遵循、  相似文献   

10.
既然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生、发展的。文章从以下四个层次论证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生活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第一,人类对食物的保障性基本生存需求,成为社会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内动力;第二,人类对生活消费资料需求量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始终是社会生产力中剩余劳动产品产生并可持续性增长的不竭内生动力;第三,人类为了生产多样的生活消费资料,必须进行多样的生产消费,因此从源头上说,生活消费是生产消费的原始内在动力;第四,必须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源头上倡导并致力于清洁的生活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既然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生、发展的.文章从以下四个层次论证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生活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第一,人类对食物的保障性基本生存需求,成为社会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内动力;第二,人类对生活消费资料需求量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始终是社会生产力中剩余劳动产品产生并可持续性增长的不竭内生动力;第三,人类为了生产多样的生活消费资料,必须进行多样的生产消费,因此从源头上说,生活消费是生产消费的原始内在动力;第四,必须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源头上倡导并致力于清洁的生活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是在人类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只有通过对劳动发展历史的考察,研究劳动结构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就此谈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是人类由于劳动分工而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又以其所拥有的最新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向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回归。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期关于生产劳动论述的研究,提出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认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关系的观点.认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生产劳动是人类劳动中对人类社会起基础性作用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人类劳动中反过来失去生产劳动继续发展的那部分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与价值创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断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数字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而第三产业中的情感劳动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新形式。情感劳动是作为人类交际和互动而产生的,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社会性活动。这类活动通过数字平台、数字移动设备发生。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情感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同时,受到了比以往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劳动更为严重的剥削。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的经济意义广东魏立真有的学者认为,成人教育的本质有两种属性,一是社会性,一是自然性。所谓成人教育的社会性属性是指成人教育同一切教育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所谓自然性,也是生产性,是指成人教育是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教育的对象是社...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效益是指在从社会的角度观察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教育不直接生产可以交换的物质产品,也不能直接补偿投入生产的资金,但它同样有社会经济效益问题。马克思说:“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既然是生产劳动能力的,那么就有从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劳动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是生产劳动中得以不断发展的.人类很多创造发展是在劳动中实现的,劳动对人的创造能力、高尚品德的形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如何促进劳动教育价值回归,是当前的教育需要直面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新,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生产劳动的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劳动教育,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价值的多元性等新特点。适应劳动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劳动者面对的社会状况更为复杂的客观现实,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内容层面、形式层面还是意义层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价值澄清。  相似文献   

20.
劳动意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寻求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并积极进行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中,一种有目的、自觉的、能动的精神状态。劳动意识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是人对劳动的知、情、意的统一,是人对劳动的理性追求、热爱向往。尽管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人的不断进化和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