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里,不可能实现计划调节。但是,实践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计划调节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与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是社会分工与社会中心掌握生产资料的产物;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国家掌握生产资料(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传统观  相似文献   

2.
计划调节作为社会经济形式的一种调节手段与方法,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与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之后出现的一种调节手段与方法。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形式仍然是商品经济,因此它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变为现实。目前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计划调节是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服务,本文拟就计划调节的含义、两种不同计划调节的区别、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调节新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思想,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当今世界上,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而且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出现了同一种计划调节手段的经济现象,期间必然包含着共同的基础。这种共同的基础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了生产社会化决定计划调节存在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4.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互关系的思考陈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运用这两种手段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各具有什么特征,两者在什么层次上发挥作用,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结合...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认为,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里,不可能实行计划调节。但是,实践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不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一、马、恩、列、斯关于计划调节与所有制关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作家们都认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生产的比例是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生产才有了计划性。这样就把计划调节与公有制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论述计划与市场都是市场经济的“中性范畴”;阐明社会主义国家选择计划与市场的基础和条件;分析计划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本质区别,充分发挥计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机制、两种管理办法转换交替时期,要使经济合理运转和良性循环,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协调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本文对此试作些探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不可分射的统一整体国民经济是动态性的整体系统,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在经济运行中是两个主要的调节手段,具有相互补充、完善的功能,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维持着经济系统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8.
仔细拜读白永秀同志《计划调节与所有制关系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很受启发。但是,在该文中,白永秀同志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内在逻辑中的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区分开,把计划经济混同为计划调节,陷入了自设的矛盾困惑之中,并且由此提出一些偏颇乃至错误的观点。笔者认为,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使计划与市场的长处结合起来。为此需要讨论:第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第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的目标模式及其体制条件是什么?第三,在我国目前双重体制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怎样结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做一粗浅回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相互联系及其作用的运行机制;并具体地回答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的和以计划调节为基础、市场调节为辅的两种结合模式的不同适用时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新形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实践为基础.阐明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三大机制的建设为重点.循序渐进.并依靠知识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加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有两次加速,这不能仅仅用领导人急于求成的心态来解释。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它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新民主主义加速过渡到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环节的赶超战略的实施对这一加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对此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本就是通过对考试作弊的研究,揭示大学考试制度中的弊端,挖掘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根源,并且对此做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目标定位是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界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始终未能摆脱市场经济是补充的概念,没有认识清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定位不准的瓶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多年来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的争论作出了科学总结,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改革目标的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庞大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子女们也正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桎梏而有可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变革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公共性分析,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理角度解析了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如何从公共角度为城市农民工子女构建完善的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本文就我国转型期人才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计划经济时期,市管县体制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它推动了城市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体制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枯,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行政效率的提高,面对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的弊端,改革市管县体制已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是转型发展经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非均衡发展的现象。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式改革,体制改革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难以协调进行,因此,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宪政实践的创新发展时期。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回归“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地位和建设“权威体制”,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承认私营经济,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正是经过这四个阶段对宪政实践路径的探索,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自由,才使中国政府一步步成为民主法治的政府,才使中国政治一步步成为以法理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法律制度更国完善,但法制建设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国家机关和公民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要认真总结吸取国内外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