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雅》的七十四首诗中,被前人视为政治讽谏诗的有十余首。这类诗着眼于对国政的针砭和讽谏君王或上层执政,《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就是其中的力作,是我国政治讽谏诗的奠基作品。通过这三首诗,可以略窥《小雅》中政治讽谏诗的一般特征。 政治讽谏诗产生于西周濒将灭亡之际,厉王、幽王之时。郑玄《诗谱序》说:“厉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汉书·礼乐志》亦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显然,政治讽谏诗的产生背景,是由于西周末世政治昏乱、国君荒淫无道、上层统治者骄奢横暴所引发的。透过这些政治讽谏诗,人们可以看到西周末世的政治社会兴衰败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许奉恩是晚清典型的幕宾文人,其《兰苕馆诗钞》中收录了64首怀古咏史诗。他的怀古咏史诗类型多样,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诗中主要体现了三重人生境界:沉沦幕僚之境渴望相识知音;穷困位卑之时期待著述自解;现实无望之际追求隐逸超脱。其诗作具有独特的审美范式:主体意识浓厚;客观叙事与小说家笔法相结合;意象凄凉"硬语盘空"。  相似文献   

3.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4.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5.
《前出塞》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用兵吐蕃之时。诗人先写过《出塞》诗九首,后又写了《出塞》诗五首,因此加"前"、"后"以便把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相似文献   

7.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8.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婚恋生活的优秀诗篇。很久以来,许多学者过多的把视角放到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看这首诗,人为地给人物身上打上一些富有封建色彩的烙印,却忽视了诗歌产生时代的社会背景、婚恋习俗以及诗篇中人物的感情、个性等因素,把《氓》当作弃妇诗来看待。如《诗序》说:“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困而自悔,……”朱熹也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诗集传》)当然,“淫诗”这一说法早已  相似文献   

10.
唐人刘长卿,是在盛衰之际,名噪中唐诗坛的著名诗人。元人辛文房称他“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关于刘长卿,《新唐书·秦京传》载:“(秦京)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据权德舆在《秦征君授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中所语。“长城”,为比喻义,乃壁垒严整牢不可破之意。这里有两点值得研究:一、长城前的限制语为五言,长卿《刘随州集》有诗十卷,五、六、七、杂言均有所作,然独尊五言,是知五言特为其所长。确实,总随州存诗五一○首,五言共三七四首,竟占百分之七十;在五言诗中,五  相似文献   

11.
《感遇》一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之时,在其十二首诗中,诗人对被贬之后自我情绪的描述,呈现其对仕途的淡化和对逆境的顺适与超然。该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从意象衔接的角度,对张九龄《感遇》诗中所营造的意象展开分析,旨在揭示意象衔接手段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为《感遇》诗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写了不少爱国主义诗歌。其中写于一九一五年五月的《挽易昌陶君》诗,是最具特色的一首。今天,举国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五十周年,迎庆澳门回归之际,我们重读五四运动的先锋,伟大爱国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这首诗,是很有启迪的。该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鲲 《现代语文》2006,(5):48-49
阮籍以《咏怀诗》名世,一般提到他的《咏怀诗》,都是指其五言《咏怀诗》。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阮籍”条说:“……(阮籍)长于五言诗,代表作《咏怀诗》82首多抒写忧生伤时的苦闷,为后世传诵。……”但阮籍是否还写有四言《咏怀诗》,有多少首,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因为建国后几部通行的文学史著作都不提这个问题,只有胡国瑞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提到阮籍还有四言《咏怀诗》三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阮籍”条说:“……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另外质量较高的《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4.
《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中选编了曾居黔北桐梓的僧人莲月印证的僧诗252首,莲月是整个僧诗选中选诗最多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其典雅、生动的语言反映了明清之际特定历史时期下禅师的心境和他经历的佛法故事。其诗歌中蕴含了特殊的近代汉语词汇、佛家用语和地域方言词汇,构成了特殊的禅师诗词语汇。  相似文献   

15.
成熟于陈子昂而来复古之风浩荡诗坛之时的王昌龄自身,大约起初并非刻意想夺“七绝圣手”的桂冠,否则他作《诗格》和传授作诗经验就不会主要留连于古诗了。可以用时代风气解释。殷璠亦看重其古诗,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十六首王昌龄诗中,绝句只有三首。然而与《河岳英灵集》大致同时稍后的“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的《国秀集》里,绝句与古诗之比就跃为五分之三了。且越往后,各种诗集选其绝句越多,而昌龄自己得意的及为殷璠欣赏的古诗却一首首散  相似文献   

16.
近时受李教授灵年兄转托,为《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整理4部诗集。从平山沙门行昱所著《晴空阁诗集》,却意外地发现《曹楝亭银台兼摄两淮盐院呈赠》七律一首。诗曰: 花柳江南锦障开,天心特简摄盐台。 垂裳早辅君王德,煮海争夸相国才。 禅阅却从三昧得,诗篇况自八叉来。 当头明月无私照,旌节何时顾草莱。诗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次乙酉。行昱写这首呈赠曹楝亭七律诗,正值康熙御驾南巡之时。这有呈赠诗前后多首诗为证。此前有《三月初九日清江浦接驾》(2首)、《十一日驻跸高桥》、《恭和御制赐高旻寺僧纪荫诗原韵》、《乙酉闰四月初一日銮回驻跸高旻寺御前应制赋得龙出晓堂云》、《初二日御赐澄旷二字恭颂》,在呈赠诗之后还有《恭和御制塔湾行宫诗原韵》、《初六日恭送圣驾谢恩》。从前后诗题可知康熙此次乙酉南巡,涉及地名有清江浦、高桥、高旻寺和塔湾行宫,时间从三月初九至四月初六,几近一月。  相似文献   

17.
“酒”,与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似乎结上不解之缘。本文在读李白酒后酣写《将进酒》之际,从诗内隐含情感、诗句构思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鉴赏,为今后大众感悟此诗精髓内涵内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鸭绿江》杂志举办诗苑民意测验,要求全国的诗人、诗评论家、诗编辑推选一九七九年发表的最好的诗歌时,《将军,不能这样做》和《小草在歌唱》,获票最集中。今年该杂志对一九八○年一至八月份发表的诗举行“民测”时,在收到的199份应测表中共提出174首(组)诗,选票很分散,最高票数是29票(《太阳》,作者:流沙河,发表于《诗刊》八月号)。在这174首(组)诗中,艾青的诗有十首,公刘、张志民、流沙河各四首,李瑛、黄永玉各三首,青年诗人舒婷有六首。  相似文献   

19.
曾坤 《语文知识》2015,(1):75-76
杜甫诗集中有三首以《望岳》为题的诗,分别写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其中最著名的是写东岳泰山的诗,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其为:"公集当以是为首。"浦起龙的评价虽有一些拔高,但该诗写得很成功当是千载不刊之论。这首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起初笔者发现,学生认为这首诗很难理解,于是笔者便引用王维的《终南山》诗,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不仅快速地理解了这两首诗,而且饶有兴致地背诵了《终南山》。下面将这两首诗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 自从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范宁同志介绍吴敬梓这组《金陵景物图诗》,我们又得知他晚年一些事迹、思想和心情。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快事。首先,从诗的次序看,可以看出这一组诗是有计划的创作,不是随意先后,而有一定的安排。第一首《冶城》(石头城),次首《杏花村》正符合作者创作《儒林外史》时,在《沁园春》词中所概括总结说的,“向梅根冶处,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的词意。其次,他的创作,除了依据游览考察外,还检阅图籍作为篮本。在《桃叶渡》诗的小序中说:“图作于康熙丙午年(1666),正有木桥之时。图中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