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学式”教学法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再现知识与探究知识的统一。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本文以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改善学生学习状态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2.
导学探索式教学活动,突出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使“导”与“学”有机结合、导学相一。导学探索式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特征:(1)突出了学生的“学”。先学后讲,“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自己先阅读、惑知、理解教材,收集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实践,主动探索求知,以探索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居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现有效“导学”的目的,提出了引领式导学的定义,设计了引领式导学模型,并以“电大在线”为实验平台,对模式进行了实施和评价.引领式导学模型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充分挖掘教师在远程教学中的“导学”潜能,能够解决教学资源呈现有效性的问题,使教学资源在“助学”中发挥最大作用,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导学式教学法强调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沿着“课前自学—展现问题—探究重点—拓展应用—随堂练习”的路径应用导学式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彻底扭转教师霸占课堂的局面.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我们借鉴“345”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关理念以及“尝试教学”理论.探索使用了“四六”导学式教学模式.“导学式”是指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志愿导学
  2013年暑假,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相关通知,决定在暑假期间开展教师义务“志愿导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老师自始至终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导”,以服务于学生的“学”。1.导学,即指导与培养学生自己学。导学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安排一定时间由学生先行自学。教师可以把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设计成各种形式,如问题式、表格式、示意图式等等。比如,在教学《黄河象》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学家的假想合理吗?”然后引导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9.
“导学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思维观点的培养,是一种贯穿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学原则的新模式。运用“导学式教学”,必须依靠教师在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好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此“导学式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一设计:启发式的诱导、质疑式的引导、探讨式的疏导、知识结构形成的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10.
“导学活动单”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它能帮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强力推动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导学活动单应重点突出学生“说得清”的教师作“点焊”,学生“悟不透”的教师作“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就作“点补”这三大方面.教师应精心编制导学活动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让导学活动单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创造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导学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基础,训练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做习题,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获取新知。我在探讨“导学式”教学法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问题导学式,二是题目导学式。 (一)问题导学式问题导学式,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坡度适宜的问题,学生沿着问题去动脑、动口、动手。我  相似文献   

12.
教师学习力:高校竞争力提升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单导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代之以“活动单”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活动单”中问题的设计成了导学成败的关键,亦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活动单”中的问题不是以往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堆积。  相似文献   

13.
陈秋 《宁夏教育》2012,(6):80-80
所谓“问题活动型”,是以问题引导教学为主,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解决活动化”的原则进行导学和教学设计。整个导学案由若干个带有情境的问题构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导学活动操作,自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教学中。对“导学”内涵的理解 “导学”,从词义上解释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导学式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灌注式”“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体精神,独立思考或同学间讨论交流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导学——学导式教学法由教师概讲→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精讲→学生演练五个环节形成教学的基本过程。导学——学导式与学导式相比,教学思想是一致的,都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导式,学在导前;导学——学导式,导在学前,学后再导。实际上,后者是将前者的第三个环节“精讲”变为第一个环节“概讲”和第三个环节“精讲”。后者的“概讲”,重在  相似文献   

16.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模式在江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这种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创新发展,其积极作用勿庸置疑。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历史教师对活动单导学模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有了活动单这个载体后,教师在课堂中就觉得特别轻松,感到无所事事,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在历史课上,学生讨论积极,活动频繁,表面上历史课堂非常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历史教师认为,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如果参与其间,就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他们在历史课堂上缩手缩脚。笔者认为,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所谓“导学”,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激励评价、总结升华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应该携手。  相似文献   

17.
“导学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思维观点的培养,是一种贯穿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学原则和新模式。运用“导学式教学”,必须依靠教师在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好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此“导学式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一设计:启发式的诱导、质疑式的引导、探讨式的疏导、知识结构形成的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18.
邹莉 《新疆教育》2012,(16):155-155
活动战略”模式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活动探究”中的问题设计成为导学成败的关键,亦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活动”中的问题不能也不可能是以往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堆积。一份简明并具有很强导学、导思功能的“活动探究”,各项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必须实现核心化和结构化,追求差异性和开放性,臻于主体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朱友林 《中学物理》2023,(10):23-26
开展项目式学习需要师生合作寻找合适的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经验与专业能力,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技能、提升核心素养与能力.本文提出“导学·实验·创新”项目式学习的经验模式,其指导思想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以“导学”策略为桥梁,通过教师的有效“导学”,让学生经历项目式学习的完整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引导学生实现“创新”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简介“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以“活动”为中心展开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成一个个“活动”,每个“活动”可设计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到深、由低到高,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把按照自然章节设计好的“活动单”印发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即可参与“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解决各个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