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选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单元,本文主要从现代性解读《论语》选读中部分不合逻辑、观点偏颇、带有陈旧时代烙印等节选,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无疑给争论多年关于语文性质的大讨论画上了鲜明的句号,《先秦诸子选读》无疑承担了实践人文教学的历史重任。《先秦诸子选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选读》因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文言特质等优势得到了许多学校和语文老师的青睐,本文对高中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之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教材进入高中语文课.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著作该怎样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作者就《先秦诸予选读》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选读》这一选修课程的宗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且诸子文章中语言艺术成就极高,修辞丰富,说理严密,行文恣肆而又典雅,为我们语言的积累、学习提供了源泉。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读书时间有限,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注及思考缺乏深度,导致在作文上立意不深、切题的角度不准、语言空洞无物、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创新能力等。《先秦诸子选读》中孔孟思想的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那些文质兼美的素材中挖掘写作方面可以鉴赏的要素,让作文训练在《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中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唐衍 《学周刊C版》2013,(28):70-71
《先秦诸子选读》在新课标选修课系列中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该课程设置有助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积淀,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笔者对《先秦诸子选读》的教与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反思。首先,执教者必须深入研读选文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备课、整体把握的方法。其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鑫 《教学随笔》2014,(8):20179
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针对社会现实有感而发,著书立说,积极 回答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先秦诸子选读》所选篇目,均可以作为训练中学生提升审题能 力、提炼中心论点等写作水平的重要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以人教版为例,包括《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苏教版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有《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史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等。从这两种版本的教材选择来看,对于文化论著研读这一点,编者都是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文化论著研读这一选修课程,最大的难题是如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韩非子》选读的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的第二个语段,对“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中的“学者”注释是:读书人。对“今世学者多粪此”中的“学者”注释为“学者”。这两处注释错误,并且相互矛唇。  相似文献   

12.
执教《先秦诸子选读》一书时,学生对课后的“相关链接”“知识卡片”及其他资料中出现的“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等概念分辨不清。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以及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以上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选修课“文化论著选读”模块,我们选用了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在教完《论语》选读部分之后,深感教材编写说明所确定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和文化是正确的: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以提升思想高度。笔者执教的是普通中学的普通班,针对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好这门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北平 《考试周刊》2013,(37):30-30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实践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于不同方面,如教材设置、现实学情、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等。文章分析现实存在的困难,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是我校开设的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包括“《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四门课程.先秦诸子散文是先哲们留给后世的丰厚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馈赠给世界的大礼.尽管学生知道阅读文化经典意义重大,但还是对内涵博奥语言艰深的诸子散文敬而远之,这正应了幽默家马克·吐温那句话:“经典是人人希望读,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伦语)选读》是其重要组成部份。“先秦诸子选读”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先秦学派众多,而儒家“卓然自树壁垒”,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因此,教材编者选了《论语》的一些篇章组成了《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单元,并通过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建议: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涉及思想、表达艺术以及语汇等各方面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往往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以期通过对选文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论语〉选读》不仅是一片引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的精神土壤,还是一个蕴含丰富写作教学资源的宝藏。  相似文献   

17.
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论语》一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所在。它虽经波折,但始终存活,在国学兴起之时,在人性缺失、道德沦丧、文化混乱等诸多社会问题存征之时.《〈论语〉选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选修课占高中语文总课时近三分之二,无疑是重头戏。如何在选修教材多元化的背景下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案例及其教学思考,是设立“选修纵横”栏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据我们掌握的不完全数据表明:出版课标教材的六个出版社都有十几种选修教材,其体例各有特色。人教版按单元分课编写,苏教版以专题分板块编写。目前这两种版本的使用者较多。人教版有:《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苏教版有:《(史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唐诗宋词选读》《写作》《现代散文选读》等。受版面所限,我们首先对这些使用较多的模块进行研究,组织稿件的构想是: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一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在政治、哲学、道德、伦理、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有着很多鞭辟入里、影响深远的见解。对于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在课堂上学好《论语》,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