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钟向前 《现代语文》2009,(11):153-155
“喝”和“饮”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用来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但文言文中一般用“饮”。在近代汉语时期,“喝”开始与“饮”具有同义关系。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以期大致描写出“饮”与“喝”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身分”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口语词,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地位”义是其现代的常用义,但其本义为“身体某部分”。只有搞清楚“身分”词义发展脉络,才能正确理解本义“身体某部分”和现代常用义“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身体,身子”义是“身分”词义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他意义都是以此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  相似文献   

3.
方言和语言史研究关系密切,四川方言和汉语史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对四川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根据四川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史。四川方言在词义上有不少独特之处,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对四川方言“挨”、“漮”、“篾”、“舔”、“争”、“鲰”之义逐条训释,即是尝试。  相似文献   

4.
汉语古今词义演变中,“走”在“行走”义上对“行”的替换是学者们早就注意到的问题。如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把“走”、“行”、“跑”作为事物是怎样改变了名称的例子。然而,“走”如  相似文献   

5.
形容词"任性"由"任"和"性"所组成的动宾短语演变而来。汉唐时期,"任性"开始连用,明朝时期开始出现词汇化倾向,直到清代最终词汇化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任性"词义更加泛化,多带有调侃或宣扬意味。"任性"的发展过程中,频繁使用和重新分析等动因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词义既有词义相同部分也有词义不同部分。词义相同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即使词义相同,若词义范围不同的话是不能互换的。这种词义范围的不同限制了日语同义词中汉语词汇和外来语的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蓝越 《现代语文》2009,(11):55-57
“喫(吃)”,是继“食”和“饭”之后“食用”类词的又一成员,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基本活跃于口语之中;五代时在口语中完成了与“食”的义位替换;到了宋朝,“喫(吃)”字大体上确立了在“食用”类词中的统治地位;在现代汉语中它已发展成为“食用”类词的核心。本文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统计的方法观察“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萍 《现代语文》2010,(1):75-77
本文对照《辞源》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叫”的词义,根据词义引申发展的线索,对“叫”的义项作出了调整,并按照系统论方法对“叫”字义项进行了排列。在此基础上,对照“喊”字词义,探讨了“喊”与“叫”语义交叉发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吴语中“叫”“喊”使用的语言事实,分析了普通话词义对吴语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西"起初是两个方位词,表示"东方"和"西方".在现代汉语中,"东西"已演变成了一个词,具有两个基本义项:①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②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东西"古今词义相差甚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一些探索成果,谈了"东西"一词由词组变为一个词的词义演变的具体历程及后起义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尤其”和“特别”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副词,都表示程度深,隐含比较义,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自由替换。  相似文献   

11.
词义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但其内涵也有深究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是广义的词义。狭义的词义则专指词汇意义,即人们对一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现象、关系的认识,它具有概括性、模糊性等特点。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的词义教学,主要是狭义的词义,尤其实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着”的虚词义用法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其用法和词义复杂多变。笔者选取《西游记》中的虚词“着”为对象.对其使用状况和语法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也好”是近代汉语中新形成的一个语气助词。本文描写了现代汉语中三种形式的“也好”功能,总结了其句法意义,并从历时角度把语气助词“也好”的虚化分析为:由跨层结构到一个双音节词,句法环境的改变是其词汇化的动因;意义融合后重新分析为一个句末助词;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及对语境义的吸收促成了“也好”的功能扩展。“也好”语法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语法化过程。“连”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颇多,这种共时方面的差异是历时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连”的本义是连结,是一个动词。后来由于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词义随之泛化;反过来,词义的泛化又引起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因此。在这种虚化机制的作用下,“连”的副词和介词用法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汉民族集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隐喻映射手段,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词串和词族为代表———形成的内在历时机制。这里将讨论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议题:(一)认知发展和新范畴形成的相互关系;(二)隐喻映射在词义范畴扩展和词义网络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映射的主要类别;(三)源范畴和目标范畴通过能指成分形成词义范畴网络体系的内在机制。从而说明以词串和词族为标志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历时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代时取代“赁”成为主导词.现当代时期最终实现了对“赁”的替换。  相似文献   

17.
陈莹 《文教资料》2009,(30):43-44
“嫖”这个现代汉语中十足的贬义词.在古代却是个褒义词,并能用于人名。本文旨在从读音、词义变化和其同源字等方面.对“嫖”这个字的历史作一个较为彻底的梳理,用实例来证明古今词义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考察发现,“幼齿”应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新词,指称“幼年或小孩子”,今仍存活在汉语方言口语中。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幼齿”源自台湾闽语,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其词义及语体色彩也发生了变异。该词的传播途径是以方言翻译外来文化产品,再以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网络等手段输入大陆,遂扩散开来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9.
说"理"     
本文从“理”的本义入手,搜集词义扩展的例证,探究词义引申的途径及理据,并追溯了“理”作为古代哲学概念发展的脉络,重点阐述程朱理学中的“理”超越词义的抽象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瑞刚 《学语文》2010,(3):45-46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高速发展.语言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约定俗成”的使用规则,汉语中一些常见常用词汇的语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这些新词义的改变.对于规范使用汉语和各类备考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