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上海《青年报》是全国当前所有青年报中“报龄”最长的一家。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上海解放,六月十日《青年报》就正式创刊了。《青年报》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以上海作为窗口,让青年了解国内、国际的形势,明确青年应负的历史责任。同时,千方百计为青年服务。发行量最高时近百万。考虑到青年中大年龄部分和小年龄部分之间还有所不同:小年龄青年较多还处于经济上非自立阶段,  相似文献   

2.
《北京青年报》在我国青年报刊之中,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经济效益,都是站在前列的。它的发展速度及方式曾引发了关于“北京青年报现象”(以下简称“北青报现象”)的讨论。在一定意义上,《北京青年报》对于我国青年报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对于青年报业前景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从解剖分析“北青报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3.
《青年报》是新中国公开出版的第一份青年报纸。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青年报》已由当初的周报发展成为现在的日报 ,由原来一份报纸发展到目前拥有一个信息网络、两张报纸和三本杂志的规模。现在《青年报》成为上海报业主要传媒之一 ,并在全国青年类报刊中位居前列。那么 ,在《青年报》的发展中 ,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呢?为此 ,本文拟对《青年报》近年的一些发展策略加以评析。一、准确的读者定位为《青年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青年报》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机关报。过去 ,它一直凭借共青团组织牢牢占领着团员、青年学生这一市场。但随…  相似文献   

4.
我常为一些报刊的文学副刊撰稿,更多的时候是仔细阅读它们。在众多的报刊中,《浙江青年报》隔周五的“读书·文学”版渐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因为我尚属青年,对专为青年所编的文学副刊自然关注,但更主要的是被它颇具特色的内容和安排得当的形式所吸引。  相似文献   

5.
1984年春节。在这个象征着新春到来、万象更新的传统节日里,深圳市的闹市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呈现一派节日欢乐的气氛。“深圳青年报,深圳青年创办的报纸,青年朋友,各界人士快来买啊!”一伙青年人的高喊声,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这些卖报的青年,就是这张报纸的年轻编辑记者们。那个戴着近视镜的瘦高个儿,就是该报副总编辑刘红军。  相似文献   

6.
1984年春节。在这个象征着新春到来、万象更新的传统节日里,深圳市的闹市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呈现一派节日欢乐的气氛。“深圳青年报,深圳青年创办的报纸,青年朋友、各界人士快来买啊!”一伙青年人的高喊声,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这些卖报的青年,就是这张报纸的年轻编辑记者们。那个戴着近视镜的瘦高个儿,就是该报副总编辑刘红军。  相似文献   

7.
张玲 《云南档案》1998,(5):34-35
<正>《云南青年报)是五十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云南省委的机关报.报纸开辟有农村版和城市版,由于当时较全面地在青年中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因而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真正起到了党的政府的喉舌作用.《云南青年报)的创办始于第一份团内刊物《团的生活》.1950年,青年团云南省委开始筹建团的组织,随着一大批基层团组织的建立,就需要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对团员做好教育工作,使团组织在生产运动中进一步巩固发展,发挥好党的助手作用,于是1951年12月,团省委创办《团的生活》.《团的生活》当时为半月刊,发行范围限于团组织内部,以土改时的农村团员为对象,团省委通过这一刊物,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土改.1952年9月,土地改革在云南全省基本结束,随着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转变为互助合作运动,团省委决定改  相似文献   

8.
2003年有几件与青年报业相关的事件还是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是《北京青年报》积极谋求组建报业集团,并已经开始上市辅导,欲成为第一家直接上市的传媒企业;二是上市公司北大青鸟系加速了其在传媒领域的投资步伐,7月份刚刚与上海《青年报》结盟,随即又与《中国青年报》联姻。然而,这些亮点并不能掩饰青年报业整体的危机,特别是在被简称为“三报二刊”(除中央保留一报一刊、各省一份党报一份党刊、各市一份党报外,其余挂靠各级行政部门和部委的报纸一律切断利益纽带,使报刊  相似文献   

9.
《浙江青年报》自1999年10月斥千万元巨资改版以来,一扫以前沉闷的感觉,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版面日趋新颖别致,一份对开八版的报纸零售价只需五角。但是,半年多时间过去,销量并不尽如人意,在杭州市区的零售量只有区区八、九千份。而在同一年初创刊的《都市快报》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六、七万份的零售量。 比较两份报纸,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浙江青年报》有“特别关注”,《都市快报》设置了“特别报道”;《浙江青年报》有“天天服务”,《都市快报》则有“市民热线”;  相似文献   

10.
全面加强媒体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影响力是上海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也是《青年报》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青年报》57年的发展史,一个客观事实是,团属新闻舆论阵地的作用正在减弱,而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这样的变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青年报》曾经是在广大青年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报纸品牌,其影响在很长时间甚至覆盖了整个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成立“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以该报青年编辑、记者为主体,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评报、编写会刊、定期举行“周末交流会”等活动,受到报社领导和青年新闻工作者的热情支持。这个研讨会的宗旨是:为办好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成立“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以该报青年编辑、记者为主体,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评报、编写会刊、定期举行“周末交流会”等活动,受到  相似文献   

13.
孙斌华 《今传媒》2004,(6):18-19
2003年9月,一张以追求纯粹的新闻为理念的报纸开始切入上海报业市场,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新闻“早餐”。她追求“新闻、新闻还是新闻”的理念,“严肃、负责、大气、主流”的风格,着眼于打造“上海最好的报纸”。这就是2003年9月18日呱呱坠地的新《青年报》,她的啼哭声划破了上海报业的那份寂静,也搅动了上海的报业市场。今年9月,在上海文锦大厦11楼,《青年报》执行副总编辑郭煊向笔者阐释了这份理念背后的智慧。以真正的新闻撬动上海的报业市场问:《青年报》已经改版一周年了,一年来,《青年报》在上海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您认为这些成功从采编方面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从报纸意义上来讲,目前还不能说是非常成功,因为现在不像以前办报纸,做出来了一张报纸,市场接受了就是成功。现在的报纸成功还包括品牌是否达到了预期,采编队伍是否成熟,占有了多大的市场份额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经营性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青年报》作为报业改革的探索者,更多诉求是通过采编队伍的调整,通过版面内容的扩张,和对新闻全新的阐释,让市场接受我们,得到市场回报。一年来,采编上的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整合了一支比较杂的队伍。...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新闻作为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力求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近几年来为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青年报刊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着五大功能: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文化娱乐、社会服务和宣传教育。如果把前四种功能都视为服务范畴的话,那么青年报刊的基本功能可以简单概括为服务青年和教育青年。而教育性又是青年报刊的基本属性.这里所说的教育主要指政治理论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另外还包括对青年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近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李杰 《传媒》2007,(1):58-60
<重庆青年报>自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在为自己的青年定位和特色而努力,但20年来,品牌仍是<重庆青年报>生存壮大的瓶颈,制约着报纸的发展.<重庆青年报>迫切需要注入一种新的力量,推动它创立真正高水平的报纸品牌.  相似文献   

17.
青年报刊报道经济新闻要追求经济人文关怀关心人(读者)的处境、命运、奋斗、追求,关注人(读者)的生存环境、状况,是青年报刊的主旨和特色之一。青年报刊的经济新闻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宗旨,追求一种经济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我原所在的都市青年报是80年代初创办的市级青年报,在计划体制下创造了煊赫的辉煌,在80年代后期创下了每期发行10万份的纪录。进入到90年代,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报业市场启动,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报业资源  相似文献   

19.
《青年报》是周报,一个星期才出一次,新闻是天天发生的,等不到《青年报》发表而其他报纸早发表了。青年界又是社会上最敏感最出新闻的部分,一直是各新闻单位注意的中心。《青年报》在一九七九年复刊以来,虽也曾  相似文献   

20.
吴纪椿现任青年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他是江苏镇江人.“老三届”高中生,插队落户多年,电视大学毕业。酷爱数学和书法。1975年调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曾担任团刊编辑。1979年参与青年报复刊工作。前10年担任《红花》副刊主编,该副刊在繁荣青年文学创作上颇多建树,成为沪上诸多新作家的摇篮。他与报社同仁一起投身新闻改革,使大特写这种新闻体裁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