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闽方言与粤方言、客方言持续体标记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它们的相同点都是谓词性成分后附持续体标记的形式.不同点是当动词带宾语时,闽方言不用体标记,而粤客方言带体标记,此外闽方言持续体标记不与方位介词短语同现,可以跟动结式短语同现,而粤、客的持续体标记可与方位介词短语同现,不可以跟动结式短语同现等.  相似文献   

3.
方言体貌范畴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阳曲方言的体貌范畴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系统,分为两大类、四个层次、七个小类.具体来说,两大类指体系统和貌系统;体系统包括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完整体分为完成体和经历体,非完整体分为起始体和持续体;貌系统包括动量减小貌、随意貌和反复貌.文中用大量实例对阳曲方言体貌范畴各层各类标记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作了系统分析,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了阳曲方言与普通话在体貌范畴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邵东方言属于老湘语,其体貌表达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按照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差别,把邵东方言的体分为八种,把邵东方言的貌分为四种,并详细描写了各种体貌的标记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
汉中方言中的助词"倒"既是体貌标记又俱形容词词尾功能。它的体标记功能分别是将行体、持续体、结果貌、可能态等。"倒"的本字应该是"到",是移民从赣语区带来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属于典型分析性语言,句子中各种句法成分缺乏必要的格形态标记,介词就成为标记句子中部分句法语义成分必要的外在形态。不同类型的语言,介词与它所介引间接题元的句法位置不尽相同。皖北中原官话介词和普通话介词一样都是在古代汉语介词、近代汉语介词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在介词系统上同大于异,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为了更全面认识皖北中原官话介词系统,探讨其类型学蕴含,需要追根溯源,了解汉语介词演变的历时轨迹,从历时共时角度进行比较,才能把汉语方言介词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来源于处所词,这是吴语和闽语的共同特征.但莆仙方言的这两种体标记来源于处所代词"即、许",而不是方位后缀或动介词,这又不同于吴语与闽语的其他方言.本文先描写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特征,然后结合吴闽语其他八种方言的资料,分析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的语法化序列,从而观察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仓上方言较多地保留了江淮官话动词体貌形式的现状,仓上方言动词的“体”可分为两,类,即完整体和非完整体;仓上方言的“貌”只有一类,即动量减小貌。  相似文献   

9.
澄海话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所使用的情貌词相同,区分的标准是看情貌词的具体位置。当情貌词在动词前时,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当情貌词在动词后时,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进行体搭配的动词是动态动词,持续体搭配的动词是状态动词。澄海话进行体和持续体的情貌词是由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演变而来的。但还没成为真正成熟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0.
杨进 《考试周刊》2009,(5):37-38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处所概念的作用。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在结构、句法、音律、文化等方面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表现出差异。本文从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中表达方位的成分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两种语言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妮娅 《高教论坛》2007,(B12):47-49,55
区分英语动词短语中动词后的介词和副词的词性有助于帮助成教学生掌握和记忆英语动词短语的意义及句法使用特征。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射体和界标”理论及范畴理论重点探讨了英语同形近义的介词和副词的认知差异及联系。研究发现:多数表方位意义的非复合词形的介词可以省略界标,担任副词;可以省略界标的方位介词都是常用的基本词汇,与人类的基本空闻经验有关,属基本范畴成员。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英语中几个方位介词的多义现象及其深层联系,指出当方位介词表示"经过"时,TR与LM的关系是动态关系,表示"方位"时,TR与LM的关系是静态关系,在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全面深刻认识方位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并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不同词类在句子中的标记作用是不同的,介词可以成为汉语句式语义成分的标记,主要介引受事、施事、比较对象、条件、范围等.介词成为汉语句式标记是有成因的,一方面介词成为句式标记与其本身的原始义有关,汉语介词几乎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虚化为介词后,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动词的语义遗迹.另一方面介词标记的使用与句式义表达需求有关系,为了使句式内部各要素之间实现和谐,更好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说话者常常使用介词标记.介词标记在构句时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而且与句式语境密切相关.介词标记随着语言演变而发展变化,研究介词标记,既要进行静态考察,也要进行动态分析;既要进行历时考察,也要进行共时研究.  相似文献   

14.
琉球写本《人中画》的与事介词替可表达与事范畴的受益、相与和指涉三种关系,这与当时的北京官话不同,而与今天的吴、闽、粤、客等典型的南方方言与事介词的功能分布相平行。典型南方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使用一个介词通表与事范畴三种关系的用法,北京话、西北方言和普通话却不存在这种现象,而用不同的介词来表达,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清末粤方言的13个体貌标记进行考察。“体”标记“V番”“V紧”“V住”“V开”“V亲”“V吓”和“貌”标记“V过”“V埋”“V嘥(晒)”“V定”“V亲”的意义与功能都沿用至今,其中,“V亲”兼有“体”特征与“貌”特征。至今,“V哓”在粤方言部分片区仍然使用,“V起嚟”发展出“V起上嚟”的形式。清末时期,粤方言体貌标记基本定型成熟。  相似文献   

16.
曾德万 《文教资料》2005,(28):117-119
全文从语音的角度,分歧义现象为同音异形、同形异音、同音同形、异形异音四个大类。这与传统歧义分类法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多义语素和同音同形语素在辞书中予以区分,首创于《现代汉语词典》,晚出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继承这一做法,并有所改进。本文从两部辞书的比较中归纳出划分多义语素和同音同形语素的11种规律和原则,使之更明确化条理化。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特殊的词组有一些词组的结构比较特殊,不能象一般的词组那样去进行分析,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特殊词组”。共有四种:1)介词结构是由介词同名词或代词(有时也可以同数词)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如:从北京(来) 往广州(去) 为人民(服务) 对他(说) 凭什么(打人)关于你从三数到十五有的介词结构除了介词和与之有关的名词之外,往往还在末了带上一个表示方位的名词。如:  相似文献   

20.
惠红军 《现代语文》2013,(5):68-71,2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