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话题 西方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什么是美?有人说:“时髦就是美。”李白认为,朴素才是美,有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当你用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时,当你用真诚的心去拥抱生活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美。这人间真好,这人们真可爱!当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很天然,一切都很精彩,一切都很奇妙!  相似文献   

2.
美是什么、这是个困扰过多少古今中外美学家的问题。柏拉图对美的论述可谓洋洋洒洒,但是最终仍无限感叹地说“美是难的”。嗣后,一代又一代的美学家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对美的本质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他们或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如黑格尔和康德;或从物质世界中寻求美的本原,如亚里士多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或认为美客观地存在于现实事物的关系中,如狄德罗。然而,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的  相似文献   

3.
美感是美的反映。什么是美?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生活中的确充满着美,但也不是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美的,在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人说:“凡是我们认为美的东西,总是和生活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需要的东西确实有不少是美的,但需要的又不一定都美。环境是人们生活需要的吧,有的环境是美的,但也有的就是不美。又有人说:“美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丑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开展 几千年来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出:“美是难的”这一最原始最古老的感叹。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伟大的秘密”。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说:“在我们称为美的一切存在物所共有的性质中,我们选择哪一种性质来适应以美这一名词为标记的东西呢?……那只能是它一出现,就使一切存在物美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常有或稀少……就使这些存在物有较多或较少的美。而没有这种性质,就使它们不再有美”。看上去狄德罗对寻找美的本质,思路很清晰,似乎成竹在胸,但他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也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的人都同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休谟等经验派美学家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也有人说美是完满,美是自然,美是心里流淌着的暖意。美是主观的,从不同的角度,美有多个定义,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理解是:  相似文献   

6.
豁达之美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大自然的朦胧美,文学的虚虚实实,音乐的神奇莫测,美术的似与不似,雕塑的夸张变形,我们都能够由此推及人生,想一想人生的世相!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一种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啊,豁达,你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7.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难解之谜。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的研究者们虽然运用了最现代化的方法,在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取得了比前人更可喜的成就,但是,寻找美的本质的最佳定义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原因究竟何在?有人说,是由于没有象研究“美”一样认真地研究“丑”。我以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来,美与丑是两个对立概念。但在实际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与丑却常常结伴而行,而且,有些事物或现象就同时具备着美与丑两重性。稍一留心,我们就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任何时代,任何艺术流派和艺术门类,都不仅不能缺少美,而且不能缺少丑。可以说,美与丑它们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丑,就无所谓美,反之亦然。因此,离开了丑去孤立地探求美,是得不到美的。如果能从丑中求美,就能鲜明地感受到美的特征领略到美的意义。美与丑这种事实上的依存关系,美学家们都看到了,而且也都承认,但在美学研究中却往往只关心美而忽略了丑。  相似文献   

8.
美,在飞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什么是美呢?就请您听听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吧。写字课上,学写生字“美”。我问“:‘美’可以组成哪几个词语?”“美丽。”“美好。”“优美。”……我连声说好。突然,张宇轩说:“美人!”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发出哧哧的笑声,还唧唧喳喳地说:“美人,美人……”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些孩子对美人一词特别敏感呢。我大声说:“对,美人!”“老师,还有美女!“”对!美女!”一说到美女,孩子们哄堂大笑,有的在挤眉弄眼地窃笑,有的红着脸在伸舌头……看来孩子们对“美人”的认识已经社会化、狭隘化、复杂化了,似乎“美女”一词是不能…  相似文献   

9.
<正> 在美学中,美是最基本、最中心的范畴,但由于美的具体形态和它们审美特性的不同,还有其他一些范畴,如崇高与优美,悲剧与喜剧、丑等。什么是崇高呢?有人说它是“艰难的美”,有人称之为“伟大的美”。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用简单明瞭的语言来回答,把两者综合起来,可以说:崇高是艰难而伟大的美。  相似文献   

10.
张扬同学: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讨论美究竟存在于哪里。这在美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美学研究的历史中曾经为此发生过许多次争论。有的人认为,美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向客观事物的投射。他们的理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本来不一定美的人在情人的眼里却是美的,这说明客观对象不一定美,美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把这类观点概括为“美的主观说”。而与这种观点对立的一派观点是,美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美只是对现实事物存在的美反映的结果。他们的理由是,有一些事物任何人都不会说它是美的,这说明美是有客观规定性的,并不是主观创造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美学史上,对于美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曾有这样的话:“美恶皆在其心”.与此差不多同时,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来源于美的理念,有了美的理念,一切事物才成为美.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则更为明显地宣称:“美本身应该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此外,西方近代美学中还有里蒲士认为美是感情的外化,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曾提出“文质彬彬”的命题。《论语·雍也》记载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孔子的这个思想 ,在文艺概论、美学等方面影响很大。历代的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问题上 ,常常以“质”指内容 ,以“文”指形式 ,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即“质”与“文”的统一 ,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这两种偏向。有人说得更形象 :“质”好比是树 ,“文”就是树上开的花。朱湘的《采莲曲》就是一首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歌。一、质的美《采莲曲》是朱湘成熟期的作品 ,是一首既充满着典雅的古…  相似文献   

13.
<正> “美在关系”是狄德罗在《论美》中提出的一个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著名论断。狄德罗从唯物主义哲学观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进行了深入的、富有启发性的探讨研究,奠定了唯物主义美学的基础,并使其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历来就是美学家最头痛的问题。拍拉图就曾哀叹:“美是难的!”但这并未使狄德罗丧失对美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信心。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研  相似文献   

14.
风度是什么?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为之作了这样的界定:“风度可以说是人们内在的精神品质、文化教养、聪明才智和外在的举止、动作相统一而形成的一种格调。”当一个人内在精神气韵的美外化于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动作姿态时,便形成了风度美。个人的风度美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一个人的容貌、体形保持青春状态的时间是短暂的,但风度美则可以保持到中老年,这是一些人白发苍苍仍风度翩翩的原因。语言是风度构成中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一个人的情操、修养、作风、人格的直接现实。它既是风格化、个性化的特定内在精神风貌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  相似文献   

15.
提起数学,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枯躁的数据,冗长的算式,复杂的论证。但是,当人类利用数学揭开事物迷人的面纱认识其本来面目时,无不为之“惊奇”,“骄傲与快乐”。因为在数学王国里,存在一个瑰丽多姿的美的世界。伟大的数学家堪称为另一类型的自然诗人,他们探寻出自然的客观规律,用富有活力的符号表现出来,其中包含多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大自然的许多事物都呈现出对称性,古希腊美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提出:“美是对称、和谐与比例。”对称是美的基本特征之  相似文献   

16.
<正> 1、“现实美”是美学家用以概括美的一种基本形态所造的术语,与“艺术美”相对称;其内涵是指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这个内涵与新闻的基本范畴相同一,但要说明的是,美学中“艺术美”,虽可成为新闻对象,但这里不单独标明,把它置于“社会事物”的概念之中。从美的形态来说,新闻美,属于现实美。新闻的现实美,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美。现实生活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以塑造学生灵魂为目的,以教材为源泉,以学生的心田为土壤,广泛地播下“美”的种子,让美在学生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  相似文献   

18.
一盆鲜花,会使我们的房间增添不少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我们疲惫的身心顿时感到轻松、舒展;峭壁上的劲松能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九寨沟的山光水色,会使我们流连往返……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充满理想的活泼少年,渴望美、追求美成为这一代人的时髦。但什么叫美?美在哪里?就很难说得清楚了,加之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所以总觉得自己周围的事物都那么平凡,没有什么美的光彩。其实美好的东西并不都是炫人眼目的,许多事物的美就藏在平凡的外表…  相似文献   

19.
从词性的角度看,“美”本来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形容词只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不指称事物本身。追问“美是什么”犹如追问“愉快是什么”、“好是什么”、“慢是什么”,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从概念的角度看,“美”是属性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反映事物本身,不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从事实的角度看,“美”表述的是一种主观情感状态而非客观实体,追问“美是什么”是缺乏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美,古往今来,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尽管人们难以给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对于美的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美的若干要素,还是得到了古今中外美学家的公认的。一、数学美怡情开普勒认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拥有至高的真善美。数学的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数学的善体现了数学的社会价值,数学的美体现了数学的艺术价值。“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象数学这样泽被后人”。的确,数学科学直接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成败,数学文化在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提供给人的不仅是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