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方院校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依托,对实验中心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改进了实验教学组织过程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多元化的实验考核体系,提出了实验教学中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条件所限,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一直是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软肋.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依托科研项目,建设创新型科研小团队,对本科生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科研训练,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符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本科院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化学科技创新社团依托化学系与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科研实验条件,培养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电专业知识面宽、应用广、综合性强的特点,结合学校轨道交通特色,提出了机电专业实验平台体系建设的规划方案及建设目标,建设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提出实验课程建设的系统化新方案。依托实验教学平台对实验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注重基础型实验课程的典型性、趣味性,综合型实验的创新性,研究型实验的前沿性,实验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前后衔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提出了基于机械综合实验的团队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以机械综合实验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团队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决策判断与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团队具有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能通过团队合作很好的完成项目任务,而且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研究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导论及实验课程目的是教授生命科学知识,学习实验技术,培养科研兴趣,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知识信息。授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实际;实验课程依托"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资源;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将该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7.
依托科研项目购置的传热强化实验设备,在项目后期,对即将停用的设备进行合理改造,建成传热强化创新实验室,吸纳部分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项目或实验的接续研究,搭建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是创新型开放实验的有益探索和延伸。本创新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实践表明:该方式是高校挖潜降耗、废旧设备再利用的有效措施;此类创新实验室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机会;其运行方式和培养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找到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佳契合点,更好地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构建体现强军目标要求、具有科研试验部队特色的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模型,是加快推进科研试验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必须按照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着力构建以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的科研试验高级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模型;以科学领导力为核心的科研实验中级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模型;以贯彻执行力为核心的科研实验初级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模型,以此牵引科研试验指挥人才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多年来,北华大学通过建设大学生机电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本科生科研助理为运行模式,组织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开展多层次的创新性实验和实践。与此相适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配套改革,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创新面临着国际大变局和“十四五”正式开局的挑战。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存在以下问题:高校科技体制组织保障不充分、科技创新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短板、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较缺乏、双创基地产学研用融合度不够等。亟需加强科研组织建设,健全科研支撑体系;实施灵活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增设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依托多样双创基地,强化服务经济能力。以实现高校成为创新策源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优良生态圈,显著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