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佛道二教影响分不开.人们较多地关注她的平风息浪、海上保安的功能,很少关注妈祖信仰与民众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基于此深入探究妈祖与巫道文化的密切联系.本文从民间文献、民间文学及田野调查道坛科仪资料着手,以文化人类学、民间宗教学的视野,对妈祖信仰形成的巫道背景、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学、妈祖信仰与巫道女神陈靖姑信仰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于妈祖信仰文化研究有新领域的掘进和发现,扩宽这一课题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国内仪式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承载体.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分别从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建设性探究.1.关于仪式与信仰的基本理论研究.(1)仪式的界定及仪式功能的探讨.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古典神话和仪式的诠释;二是对仪式的宗教渊源和社会行为的探讨.(2)自然崇拜、祈福禳灾等巫术信仰文化的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在汉族、土族、蒙古族、藏族等地区广泛流传,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的论述较少。以家乡所在地为例,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从猫鬼神信仰的由来、供奉规则、功能、驱神策略,以及产生的原因等五方面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布洛陀信仰是壮族民间传统信仰形式。在右江河谷进行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发现,布洛陀信仰具有多维性。从历史人类学来看,它是古代百越文化的传承;从宗教人类学来看,它是原始宗教信仰的残存,与民间麽教信仰、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密切相关;从生态人类学来看,它是稻作文化演进过程的一种社会记忆;从社会团结来看,在非正式制度意义上,亦起到社会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仪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民间信仰场域中发挥着特定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场域与功能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渭源县本庙索陀龙王身世的传说和演进,阐释了索陀龙王神游仪式中游神、迎神和安神的三个不同场景,从多维度分析民间信仰仪式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对索陀龙王神游仪式场域与功能的分析,着重揭示民间信仰仪式文化功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着变迁,民间信仰仪式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正在慢慢地褪去,而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功能正在渐渐地彰显。  相似文献   

6.
拔河游戏的文化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材料对古代拔河游戏的原始文化蕴涵、功能和意义进行了阐释与破译。作者认为,拔河大绳的显性原型系指龙蛇,潜性原型是男根和以男根为核心的男女交媾,拔河游戏是男女交媾的文化拟态,是上古一种特殊的崇拜生殖的仪式实践活动。拔河有祈雨解旱的巫术功能,深藏着祈求丰收增产的生产性动机。拔河还是一种厌胜辟邪的民俗活动,其厌胜辟邪功能导源于龙蛇图腾崇拜、绳与龙蛇神异凶猛凶险的自然特性和以荤制邪的巫术信仰。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和“嘛呢经”,是流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信仰艺术。同时,它也是有着多元民间信仰形态以及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的、一种具有地方标志性特征的民俗生活文化。嘛呢经在当地乡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教化、调节及维系等功能。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角度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中,通常用表层和基层来把握复杂的宗教现象,日本宗教的表层和基层这两个词中却包含着时间、结构、价值的内容.日本民俗宗教主要包括精灵信仰及基于这种观念的祖先崇拜和巫术性的宗教现象.哈尼族以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为主并保留了长期培养出来的宗教传统,形成了复杂的宗教形态.作者从表层和基层出发,对日本和云南哈尼族民俗宗教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灵韵"是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独一无二性"、"距离"感、经验的"真确性"、对象的"权威性",以及神秘的"永久性"等特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阐释这一概念,它具有神话信仰渊源与文学的仪式功能、自然人化的审美经验与生态审美的文学体验、讲故事的口传文学传统与对话性叙事等人类学维度。本雅明灵韵理论凸显了文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关联性,能为传统文艺作品的"袪魅"走向数码时代文艺作品的"复魅"提供新的解释,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地神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地位低下但又历受崇奉,影响迄今不绝。文章尝试运用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理论分析这一文化现象,这对当代的移风易俗也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