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定科 《学会》2013,(9):49-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2,(24):18-22
王如松:在科学轨道上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近日,记者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特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和丰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内涵发展和丰富的具体体现。"五位一体"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幸福的"总体布局"。在总体布局的变化中,人民群众看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从"两手抓"、"三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让人振奋,相信其必将为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力量,将开辟人民福祉的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乃至其战略地位提升,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  相似文献   

6.
张玉明 《科教文汇》2012,(1):192-193
近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中一点就是把1978年以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看成"只是一部荒唐史",赞扬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的回归,把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前30年的历史割裂和对立起来。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和艰辛的开拓。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由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增加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可见其具备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论自信在于不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如何引导、激励和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走集约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安全型、人际和谐型的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使国有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表率和引导作用,是值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 当前,我国有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没、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建没成为国家战略,包括我们科技团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发展迎来历史良机。另一个趋势,是政府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根本体现,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郑丽 《科学中国人》2014,(6):142-143
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双重冲击下,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深刻性以及过程与信念实践性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左"的错误的历史影响和改革开放以来过分重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思想道德的积极引导。新形势下,最主要的是要建立起更为强大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陶万轮 《华夏星火》2003,(12):65-66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既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大政方针,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这既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既要善于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又要善于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凸现亮点,不断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质及规律。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并在民族地区取得了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颜兵  赵凯  徐洋 《科教文汇》2008,(7):160-160
本文通过查阅我国足球文化建设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下的足球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思想保障,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由科学理论指导、历史经验反思、实践发展检验和国际道路比较等构成支持系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倡行实干兴邦和遵循建设规律等。  相似文献   

18.
杨开元  詹峥 《科教文汇》2009,(13):190-19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现代情报》2002,22(6):156-157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治理国家的两个重要方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郎宗源 《情报杂志》2001,20(B06):15-15,17
通过形象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描述了三种基本形象关系,论述了形象工程及形象工程建设过程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形象工程建设带给社会的可喜变化及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象的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