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两廊一圈"建设与中越旅游合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廊一圈”是中国与东盟两大经济体之间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相连接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组合良好。旅游业是中越经济合作中最先得益的行业,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两廊一圈”中越旅游合作的模式是:中越双方实施相同的政策,各方面也通力合作;既发展国内游,也发展出国游,以外向型旅游市场为中心,国际国内跨境旅游相结合,合力将该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旅游热点和重点地区,以达到中越两国旅游业“双赢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未来“两廊一圈”旅游经济将持续增长,旅游业将给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来良好的机遇;中越旅游合作将成为世界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两廊一圈”背景下研究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配套基础设施、较好的互补性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北部湾是壮、瑶、京、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历史上和现实上看,都是个重要的区域。作为沿海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其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住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应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建设和200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这些大背荣,用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海洋人类学等方法对环北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进行科学、系统的田野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推动"两廊一圈"建设是基于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全面深入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具体成果,标志着中越经济在迈向一体化方面步入了规划和实际操作层面,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个战略举措,并对区域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越经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TPP基本协议的达成与实施将对中越经贸合作带来的影响,如抢占中国纺织业的市场份额;缩减中越双边贸易规模;引起中国国内资本流向越南等.然后提出在TPP背景下促进中越经贸合作的措施建议,包括推进中越双边FTA建设、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语源学和认识语义学两种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汉语方言现象:文章首先以音义关联为线索分析洛阳方言中的“坷漏”、“坷廊”和“康宀良宀”,进而证明三者与“空”和“壳”为同源词。最后部分结合洛阳方言调查,考察该方言体系中“坷漏”和“坷廊”的相关语义,并从认识角度来推测它们的语义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8.
节外生枝一般来说,一张长方形纸条很容易做成一个纸圈,这个纸圈有上下两条边和正反两个面(见图1)。可当我们把纸条拧转180度,A点和C点、B点和D点分别重合时,做成的纸圈却只有一条边、一个面(见图2)。这就是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它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的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新数学课程标准,编进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活动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莫比乌斯圈,学生们会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9.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我国的两大经济热点。这两大热点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看问题必须把二者联系起来。对西部大开发而言,“入世”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巨大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充分利用“入世”的有利时机迎接挑战,促进西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建设时,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提法,也是十七大报告的重大亮点,体现了我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文章主要是从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科学内涵、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其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经济自实行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广西因其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对外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广西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发现在"一路一带"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升级、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多个跨国工业园的建成等一系列的契机下,广西区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地位、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但飞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扶持,提高整体企业的竞争力、完善产业园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形成的民族交融传统对广西目前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交融传统是当前广西民族团结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它有助于实现边疆的稳定,为广西的大开发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广西的民族交融传统并合理地加以利用,以进一步密切广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建立适合开发建设需要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礼记》主张中庸原则的贯彻应考虑人情、经济与“时”、“顺”等因素。中庸具有否定神学历史现、化解矛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顺应历史规律的历史哲学意义。中庸误读为折中调和是唐宋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平民化与化上佛教传入等外在因素和人的欲求不断膨胀的主观因素相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法自然经济管理思想,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深刻论证了求富益货是人的本性使然,提出了善因利导的管理原则和富国富家的管理目标.由于该理论的深刻性和超前性,在自然经济时代一直未能得到重视.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研究和借鉴其思想精华,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薜荔是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的一种常见植物。它既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民间制作“凉份”的正宗原料,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文就薜荔的生物学特性、物候学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具有相关性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沿海地区展开教育资源竞争 ,以此带动人才战略、技术升级和产业换代及文化发展。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背景下 ,教育被列入第三产业 ,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可能也有必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研究北京地区高教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高教向边缘发展 ,向沿海发展 ,向企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资源配置 ,高等教育走廊和远距离校区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表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以及与交通及通讯事业发展的相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台湾危机”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停战后围绕问题的初次交锋。在这次危机中,中美双方围绕一个中国的原则展开了激烈斗争。中国政府决定炮击金门,是为了通过有限的军事行动,在全世界面前突出台湾问题,表明中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守立场;而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脖颈上套绞索,则是其推行“划峡而治”、“两个中国”政策的必然;作为这场危机的结局而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则成为中国政府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另一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