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职业形象的大比拼。职业技术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关系到旅游服务行业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将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纳入教学标准,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强化一日常规礼仪教育,为学生搭建形象塑造的平台,长此以往,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树立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2.
职业形象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上职场,融入社会,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与职场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软实力".如何打造一个符合用人单位期许的良好职业形象,是摆在每一个求职阶段和初入职场的高职学生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开设了《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本文将浅谈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职业形象教学.  相似文献   

3.
职业形象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上职场,融入社会,这也是他们在生活与职场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软实力"。如何打造一个符合用人单位期许的良好职业形象,是摆在每一个求职阶段和初入职场的高职学生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开设了《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本文将浅谈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职业形象教学。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强烈的直观性,这就为形象的再"塑造"提供了可能。文学作品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生活的比照中、在合理的想象中、在问题的探究中和在语言的品味中"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了形象的含义以及形象学的特征后,对形象学研究中"异国形象"的界定、研究对象向主体方的转移以及形象是处于主体与客体交往的联系之中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常常听人们把教师誉为"红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抑或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隔30年,当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6年之后,恍然发现教师形象不知何时已经褪去了光环。如今在人们眼里,教师只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别的职业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近年,媒体上屡屡能看到体罚或骚扰学生,招生考试中营私舞弊,收礼或有偿补课,地震中独自逃命等颠覆师表形象的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各种职业中,教师是一个人学生时期所接触的最多、最具体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师表形象。在诸多形象中,教师形象与其他职业相比,虽颇具相同之处,但又有着其特殊性。教师形象修养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仪态气质修养。  相似文献   

8.
试论师范大学生教师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学生、教师自身、学校乃至整个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新的角度对教师形象进行了概述,提出教师形象是一种榜佯,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境界。作者认为在校师范生修炼职业形象,无疑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源头,指出教师形象教育要贯穿师范教育的始终,要突出职业素质特点,更要强化养成训练.师范大学生塑造教师形象不仅是一个合格教师成长的必然过程,更是一个优秀教师踏上教育岗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师职业形象是体育教师教育研究中一个上位的、具有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体育教师职业形象专门研究的不足,体育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这将严重制约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基于目前学校体育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状态,试图对体育教师职业形象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如何塑造稍作探析与勾画,旨在为体育教师职业形象塑造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反映了学生的内隐科学观,因此树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本研究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采用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 Draw - a - Scientist Test) 和相关调查问卷,评定了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考察了学生了解科学家形象的渠道,最终检验了作为了解渠道之一的科技场馆学习经历对学生心目中科学家形象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在外貌、性别、人格特征上存在着刻板印象; 电视、网络和书籍杂志是初中生获取科学家形象的主要渠道; 科技场馆学习经历能显著改变初中学生所持有的科学家形象刻板印象,同时也让初中学生未来选择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更加清晰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2.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仙之“美”应该首先在长生不死,其实不然,从各朝著名仙真高道的生卒年岁,即可窥见一斑;还有观点认为仙之“美”在无所不能,其实不然,从死后才被拉入仙班关羽一例,则无可置疑地否定了这一点。此外,还有人将仙之“美”与“美在上帝”作比,其实二者之美殊异巨大。道教认为仙人乃是由凡人修真而来,既如此,便不难理解所谓“仙格美”,本质上其实还是“人格美”。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翻译思想对日本俳句翻译具有—定的指导意义.“形美”是俳句翻译的首要前提条件,音韵是体现俳句“音美”的必要因素,而揣摩诗歌的意境、达到传神效果是使俳句升华到“意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古雅”说是王国维融合中西有关理论提炼的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王国维从审美形式上界定了古雅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美,而不存在于自然。古雅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学可教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美的共性。古雅,作为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是对康德命题“审美判断”和“天才”说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不仅提出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命题,同时也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自然的本质”和“自然力”的命题。从马克思的人与自然辩证和谐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来看,应该还蕴涵着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的道理。由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产生了宇宙自然界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体现了自由超越性的创造本原,不自觉地为后来形成的人类提供了享用、观赏和摹仿以及再创造的对象。这就是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7.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代表诗作之一A Psalm of Life是第一首被翻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其句式整齐,音韵谐美,基调慷慨激昂。文章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六个典型汉译本中形美、音美与意美的再现,其中黄皋炘先生译文更好地再现了原文之"三美"。因此,对该诗进行翻译,译者要在同时精通原语与译入语,用中国传统诗歌题裁翻译限制较多,选择"以顿代步"是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19.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是清朝中后期一部涉及戏曲语言风格的重要曲论著作。在《曲话》中,他旗帜鲜明地标举了戏曲语言创作应追求典雅性的审美主张。在品评各家戏曲作品的过程中,梁氏提出了实现语言典雅性的可行之径:忌通俗和忌浮词,谓之二"忌";宜蕴藉美和宜意境化,谓之二"宜"。  相似文献   

20.
《白苍鹭》是美国乡土文学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从其美学意境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中所展现的情感美与形象美,探讨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