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肖旺地  肖汉斌 《教师》2013,(33):12-12
当前,教育惩戒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学生犯了错误能不能惩戒,怎么惩戒,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教育惩戒的作用有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不用呢?只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人才的产生,都是教育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多种教育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中,激励与惩戒,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那么,什么是激励教育?什么是惩戒教育呢?激励就是表扬激励,惩戒就是通过处罚来警戒,是以批评和讲道理为主,加以适当的处罚的教育方式。教育倡导人性化,提倡“赏识、激励”,这是对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的矫正。赏识与激励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感激;惩戒、惩罚则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以宽容的心态审视学生,有助于发觉他们的闪光点,诱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类教师侵权、伤害事件的频频曝光及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呼声甚高,甚至出现“无批评式教育”的论调。有观点认为:惩戒=体罚=虐待,惩戒会导致恶性事件,惩戒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创伤,会让快乐越来越少的学校生活更加痛苦,而惩戒权的享有则会助长教师对学生的侵权和伤害,促使师生关系乃至学校氛围的僵化……于是反对学校对学生的惩戒,反对教师惩戒权的赋予。需要思考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惩戒”本身的不正当,还是运用“惩戒”的方式不正确?惩戒之“恶”究竟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5.
没有惩戒的教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面的教育和反面的惩戒都必不可少。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戒。他们之所以应受惩戒,不是由于他们犯了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所以,“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6.
错了就该罚     
前段时期,教育界就“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讨论得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师,我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也从来都认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但是,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我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也曾经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宽容的确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教育究竟还要不要惩?提到惩,人们立刻就和惩罚或是体罚相提并论,从而在教育时瞻前顾后,有时就会丧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惩戒本身并没有错,人们反对的也只是惩罚过度,即体罚。本文试图区分惩戒与惩罚,并提出惩戒的艺术性以及实施惩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呼吁关怀人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今天,我们常常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强调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和宽松的育人环境。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已成为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再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有人说惩戒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校园中的“地雷阵、万丈深渊”,踩不得,好多老师不敢或比较犹豫运用惩戒教育。但除了正面教育与感化外,失去惩戒权力的教师面对“问题少年”又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单纯依靠过度的赏识和激励,却缺失必要惩戒功能的教育是“跛脚教育”,让人有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惩戒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就能发挥教育作用,反之,则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案例中呈现的问题就是教育惩戒引发的家校矛盾,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与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知与理解不一致。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进行教育惩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王淦生 《教育》2012,(9):38-39
“惩戒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必要的形式,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将“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区别开来。“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惩戒教育”具备的两个前提是:第一,它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惩戒、惩罚是其手段;戒除、防止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教育惩戒”。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如此定义: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起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戒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尤其是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3.
一、鲜花与戒尺是教育的双翼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实都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即便是占代私塾中的“打扳子”,也不可否认是对受教育者一种爱的表达,惩戒也是一种爱。对此,家庭、学校、社会没有根本性的争议。争议之处在于,教育者如何去实施这种爱?如何操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史欣 《教育》2008,(9):39-40
近年来,关于教育惩戒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与教育惩戒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冲突的焦点仍在于: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惩戒,教育是否具有惩戒权,权限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曾怡 《师道》2021,(4):15-17
一、前言新时代呼唤优质教育,办优质中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突破从“普及化”到“品质化”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路径。中小学作为一个雏形社会,教育惩戒是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必要措施,而优质中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度而规范的教育惩戒体系。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法规的逐步健全,社会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也从“禁止体罚”转变为“提倡教育惩戒”。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宏观背景,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教育惩戒的良性发展,促进教育惩戒走向“法治化”“合理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中,惩戒随处可见.学校场域中的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以培育“善念”和塑造德性为目的.精准惩戒是指精准的教育惩戒,它除了具有教育惩戒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包含三重意蕴,即实现“灵魂转向”、彰显教育正义和传导教育温度.实现精准惩戒的基本路径(原则)为建立师生“惩戒共同体”、找准学生品德“最近发展区”、顺依天性觅蹊径.在此原则下,情理交融的劝诫智慧、易损的自尊与良好的“弹性”、明辨“真恶”并顺性惩戒是实现精准惩戒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本文结合学生的现状,从需不需要“惩戒教育”、如何理解“惩戒教育”、怎样实施“惩戒教育”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教育惩戒舆论传播为教育惩戒立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媒体对于教育惩戒这一议题的不同内容报道安排了不同的优先层级,其中家校关系、惩罚手段、惩戒程序、惩戒的起因和目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媒体最为关心的议题,这正是媒体通过安排不同层级的议题来引导受众“想什么”。在媒体的价值选择上,大部分媒体能够客观报道,只有少部分自媒体存在明显的情感倾向,这对于引导受众“怎么想”有一定的煽动作用。教育惩戒立法工作可以考虑以“负面清单+惩戒原则”代替细则规定,构建四位一体的规制制度以及成立独立机构保证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  相似文献   

20.
一口气读完《教育惩戒:一个让教师尴尬的难题》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做事往往喜欢“矫枉过正”,好像不过“正”就无法实现纠正偏差的目的。就说“师道尊严”吧,说实话,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四个字,意在要求学生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这自然需要改一改。特别是现在提倡“以生为本”,就要求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些鼓励,实施“赏识”教育。但在一些学校的规定中,似乎只有表扬、赏识学生,而不能有一点儿批评乃至惩罚学生,这不就是“矫枉过正”吗?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二者之间有没有区别?体罚学生的确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惩罚”和“体罚”能划等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