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日,从电视上获悉:某国动物研究机构,把饲养的一只老虎放归山林。这只老虎竟然不能自行觅食,而且还受到同类的欺凌,成了丧家之犬,威风尽失。科学观察者们不得不把这只老虎接回去,重新训练。看到这里,禁不住使人要问:那曾荣获“兽中之王”贵冠的老虎,怎会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究其根源,人们不难看出:这只老虎,整日生活在研究者们为它编织的“套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甚至连睡觉的床也被工作人员布置得舒服豪华,使老虎养成了一种惰性,当然也就比不上在大自然中时时为生活而奔走撕杀的同类,失去了搏…  相似文献   

2.
《丛林大反攻》最初的创意来自几篇有关野生动物的报道。在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些中小城镇,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由于长期以人类的残羹剩饭为食,这些所谓的野生动物已经逐渐被驯化了。不过意外总是会发生的。如果有一天,这些野生动物由于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正常生活,而被放归大自然,它们在野外还能像过去一  相似文献   

3.
我养了一只小乌龟,这只乌龟在我家呆了二年多时间,可是小乌龟最近这段时间好像越来越不开心,总是一动不动、整天不吃不喝。为了让他能快乐地生活,爸爸妈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小乌龟放归大自然,让它能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小乌龟在我们家生活了二年多了,一下子要把它放走,我当然有些依依不舍,但一想到如果它回到大自然中可能会变得快乐起来,我也决定支持爸爸妈妈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叫“祥祥”的大熊猫,它是从上千只圈养大熊猫里精选出的身体最好的一只,经过野化训练后两次放归山林,结果两次受伤回来。最后,它因被野生熊猫打下悬崖而丧生。大熊猫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人工圈养,是人类为繁衍该物种的无奈之举。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的本性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不受打扰地繁衍生息,接受自然优胜劣汰的洗礼,从而促进物种的进化。然而,在圈养过程中,大熊猫被驯养成群居动物,不仅失去了“野性”,更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精品导读     
《甘肃教育》2015,(2):128
《笔记大自然》〔美〕莱斯利罗斯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有流动的色彩,有凝固的字迹;有停驻的脚步,有飞扬的神思……其美感难以言喻,其宁静无以形容……似乎,所有珍贵而不被注意的,都选择隐遁在这朴素的一本书里。推荐理由:作为一本提高孩子观察能力的书,《笔记大自然》可以有效而自然地传授孩子们为自然界书写"日记"的技巧;同样,作为一本陶冶人的情趣和情感的书,《笔记大自然》可以既生动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曾经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并被人们认为永远也不会有大的出息——他在读中学时,物理和化学成绩经常考零分,因而性格孤僻;高考失利后,因为时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被别人称为疯子,并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他沉醉于数学王国中的那么多年里,竟然被别人淡忘,甚至有人以为他已经死去……直到1994年荣获诺贝尔奖,人们才忽然注意到他竟然还活着,并称赞他为天才。  相似文献   

7.
1999年我去新疆旅行,在去天池的路上,看到一棵大树躺在山谷里,它已被沙石流水剥蚀得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当时,我非常惊异,心想,山洪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此一棵巨树,都经不起它轻轻地一推。然而,后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棵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山榆树,不是被山洪毁掉的,而是被一小群不起眼的蚂蚁咬死的。它们在树的根部做了一个窝,一点一点地把根给掏空了。就这样一棵大树,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把它击倒,狂风和山洪不曾使它动摇,最后却因一群蚂蚁倒下了。这让我想起非洲的一种吸血蝙蝠,它在非洲大草原是小而不能再小的一种动物了,然而,它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迅速咬破野马的腿,然后再用尖尖的嘴吮吸马血。野马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然而它无论怎么蹦跳和奔跑,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不像狮子、虎、狼之类的猛兽,野马可以用蹄子踢它,用身子撞它。蝙蝠则因为小,可以站在野马的身上,落在野马的头上,让野马在暴怒和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当一种东西小到不是你的对手时,你千万要小心。不仅在大自然中,这种不可思议的逻辑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将你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  相似文献   

8.
蚌与野马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  相似文献   

9.
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杂志,我没收了他的杂志,并用杂志敲了敲他的脑袋。可是在我转身准备继续上课的时候,他的同桌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搞得课都上不下去。我问他为什么笑, 那同学从抽屉里掏出一本《辞海》,竟然对我说:“老师,你还好没发现我看书,要不就被你砸死了。”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把一只鵟放进一个顶部完全敞开的六平方英尺或八平方英尺的围栏里,这只鵟尽管会飞。也只会成为一只十足的笼中鸟,不会飞出去,因为鵟起飞时总是要先在地面上助跑十至十二英尺。习惯上,没有足够的助跑空间,鵟根本不试图去飞,而会终生呆在一个没有顶的小监狱里。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多年以前的那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最后一次涨水。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遗憾了。  相似文献   

12.
"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总结这段日子里教育儿子小驳的经历,我发现自己被他逼得经常闪现智慧的灵光,竟然不自觉地与该故事里的狐狸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仅用"智慧"来形容还有些不到位.可以堪称相当地"狡猾"!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必须把我的座位单独排在窗口。因为如果不能一直凝视着窗外,我就会哭闹不休,搞得别的小孩子无法上课。于是从4岁到6岁,我是对着窗外度过我人生最早的学校生涯的。世界,就在窗户的外面幼小的我不会这么思想,却执拗地只愿意面对窗外那个有人走过,有云和树叶飘过的光影变幻的世界,而不愿意回头接受窗子里这种被规定、被限制的小小人生。令人头痛的是,长大之后的我竟然也是这样。我没办法接受人生里许多小小的规矩。进小学,我读不会课本,做不了功课;念中学,我被好几所学校踢来踢去;上大学,我是自己关着门读了几个月书奇迹般…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必须把我的座位单独排在窗口。因为如果不能一直凝视着窗外,我就会哭闹不休,搞得别的小孩无法上课。于是从四岁到六岁,我是对着窗外度过我人生最早的学校生涯的。世界,就在窗户的外面。幼小的我不会这么思想,却执拗地只愿意面对窗外那个有人走过、有云和树叶飘过的光影变幻的世界,而不愿意回头接受窗子里这种被规定、被限制的小小人生。令人头痛的是,长大之后的我竟然也是这样。我没办法接受人生里许多小小的规矩。进小学,我读不会课本,做不了功课;念中学,我被好几所学校踢来踢去;上大学,我是自己关着门读了几个月书奇迹…  相似文献   

15.
《成才之路》2011,(25):2-F0002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往往和"曲折"联系在一起。 大自然是穷孩子们最钟情的天地,因为大自然最公平,它不因为贫富而对孩子厚此薄彼;大自然也最慷慨,它不需要购买,它无私地把它所有的美丽和乐趣都给了穷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周围,许多孩子从来不 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乱糟糟的,吃了 饭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只 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 电视机前一直呆着,一切都由家长 代劳。 如何才能使孩子勤快起来,提 高动手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日本住宅的墙壁多是木式结构,里面是空的.有一家人为了装修房屋而拆开了墙壁.结果,主人惊奇地发现:在盖房时被钉住了尾巴的一只壁虎竟然还活着,这只壁虎在黑暗的墙壁里整整活了10年.它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原来,为了养活这只被钉住尾巴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在长达10年的岁月里,一直在衔食喂养它!其实,壁虎在被钉住尾巴时,会自然地挣断尾巴逃生,不久还可以长出一条新的尾巴来,但由于老壁虎无微不至的"爱",不忍心让孩子受断尾之痛,竟然使孩子长期得不到阳光,得不到自由.  相似文献   

18.
从上幼儿园开始,城市里的孩子们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众多亲人的关怀中,离生活实际越来越远。他们十分缺乏接触自然、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每天吃饭,不知道或不关心饭是怎么做成的,每月、每年要吃多少粮食;每天喝水,不知道也不关心水是从哪里引来的,每月、每年的水费是多少;每天穿衣,不知道也不关心纺纱织布是怎么回事,它的成本是怎样的; 每天扔垃圾,不知道也不关心垃圾最终被送到哪里,更不会去想这个城市每天要处理多少吨垃圾,每年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数学中的原始…  相似文献   

19.
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然而动物学家们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相似文献   

20.
最近教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我感触颇深。大自然如此绚丽多姿,可如今我们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本能却令人堪忧。对于每个人而言,少年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人生一部分,成长的岁月里人们可能会忘记很多东西。而现在,我们在钢筋森林里生活的孩子缺少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不会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