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中国文化向来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关羽代表了一种道德精神,代表了忠义,忠义是关羽成为儒家崇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说文本中,随故事情节发展,相继出现二百余首诗词作品,其题材类型多样,各类体裁形式纷呈,并大量引用前代文人咏三国时代人物之诗作入小说。这些诗词作品已经成为《三国演义》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以小说存诗"的版本价值和"以诗词论史"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慧 《阅读》2006,(12)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这部跨度近一个世纪,出场约400个人物的历史长篇小说,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作家罗贯中以他如椽的大笔,为我们既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又进行了艺术的创造,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得《三国演义》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为我们整个民族所喜爱。亲爱的同学,当你捧起《三国演义》的时候,你将与英雄同在,与智慧同行。  相似文献   

4.
童奚 《阅读》2011,(6):F0003-F000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关羽的胡子装在锦囊之中,他的旧衣罩在新衣之外,他的"忠""义"都是装在套子里。关羽的美髯表现了他的自恋。关羽是一个中国式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眼中,关羽是忠臣义士的代表。封建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一个忠于朝廷的典型,因此忠成为关羽被统治者尊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中国文化向来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人们尊崇偶像也总是道德超过了宗教、美学等含义.关羽代表了一种道德精神,代表了忠义,自然也就成了最受大众欢迎的偶像.  相似文献   

8.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高大,他的勇猛、信义、忠孝在三国诸将中堪称一流。由于英年早逝,未经历三国时期大的战役,加上《三国演义》重点描述的是蜀魏君臣,太史慈的影响因此不足。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1.
保罗·奥斯特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美国作家,他写作手法独特,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反传统侦探小说的技巧,在特定的叙事语境中,以偶发事件导致人物生存处境发生新的变化,人生境遇发生变化来描写人物,塑造了一个个迷失自我,又寻找自我的人物形象。离奇的人物形象,有限的生活空间,诡异的故事情节,这一切在《纽约三部曲》中的《玻璃城》和《密室中的旅行者》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记录人物遗闻轶事的文言志人小说,与现代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采撷了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零星片段来记述人物的言行,一般只用数行文字,短的只有三言两语,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云:"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相似文献   

13.
《竞争中的强者〈三国演义〉人物竞争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中文系王志武副教授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结晶。该书有三大特点: 一、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作者把《三国演义》看成是一部描写汉末三国时期诸多人物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历史画卷,认为歌颂竞争中的强者,是它的实质内容。这就准确地把握了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描写竞争和歌颂竞争中的强者,尤其是描写和歌颂曹、孙、刘及其利益集团,在“天下归一”的历史趋势下,为实现全国统一而进行的竞争以及如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则是小说的主线和重点。这一见解是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这也是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国志》为研究历史人物形象姜维的出发点,借助《三国演义》等来研究姜维形象的文学特质,旨在完整地展现姜维形象的史学与文学转型,彰显文史转型中人物形象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诸多事迹,给人的感觉是,以忠勇为主,兼有冷静和蔼等个性,在调和中达到统一,成为经典的人物形象,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品行的追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两个相关主题:一是对赵云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二是赵云形象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这一命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遵循审美反映理论,以文本为基础,从小说美学的角度由三个方面来阐述《杀手》中的人物形象,即典型人物的塑造、人物的艺术真实性刻画和人物的个性化描写。通过分析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其所带来的审美效果,达到彰显海明威在"冰山理论"指导下独具匠心的人物创作及由此产生的经久不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凭借其思想的深刻、描写的生动、叙事的严谨、语言的杰出等众多特色而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创作。其中有一类戏剧的创作因为《史记》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色彩,作家通过对《史记》中的一些故事进行借鉴,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进行艺术在加工,最终创造出一种虚构与史实交错,娱乐与教化融合的戏剧,人们称之为"史记戏"。对这种在原著上进行改写的"史记戏"进行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常常在“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叙述中营构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自然和精巧统一的叙事风格,极富艺术魅力。《项链》和《珠宝》就是其中的两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它们同中有异,堪称姊妹篇。两篇小说的情节安排独具匠心,人物描写别具一格。作者在顺理成章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把人物置于强烈的矛盾反差之  相似文献   

19.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诗人和批评家。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旨在说明艺术的生命是依托于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本文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王尔德笔下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唯美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20.
描写古夜郎兴衰的长篇小说《夜郎遗踪》,在历史资料奇缺的情况下问世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小说对着重表现的历史时段,其选择是精心得当的。小说在典型环境的刻画、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组织上下了功夫,具有相应的艺术真实性。小说最大的不足是语言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