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2.
“三贴近”是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三贴近”之所以被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在会议报道方面,就有着比较明显的表现:一是重模式轻提炼。日常的各种会议报道,大体形成某天某日开了什么会,出席人员名单一大批、某某讲话、如何指出、如何强调等固定格式,而对会议和活动本身涉及到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缺乏突出叙述、对提出什么新的观念、有何新的政策、新的措施等却缺乏提炼,深入挖掘不足,使会议报道落人一种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3月28日主持召开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工作的会议上指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仁义 《传媒》2003,(5):1-1
中央政治局3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工作,这是不多见的,说明中央领导对新闻宣传的高度重视。 李长春同志近日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做出指示,他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  相似文献   

6.
新闻监督,是党报需要不断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党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必然要求。坚持“三贴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监督工作大有可为。在政府方面,必要的新闻监督是支持政府工作和推进改革发展的助推器,让不作为和乱作为暴露在阳光之下,使党和政府的事业能够高效率地前进,确能起到文件会议起不到的作用;在群众方面,它是连接群众安危冷暖的桥梁和纽带;在新闻方面,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很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而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新闻的选择、编排、采写等等方面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拿出贴近的办法。只有愿望,没有办法.“三贴近”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本想就非事件性新闻即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更贴近的方法问题谈点意见。在一定意义上说,非事件性新闻其实就是人的新闻.不能狭隘地只把人物新闻归于人的新闻。既然是人的新闻,又是写给人看的.那就理当有人。此所谓有人,包括:主题要贴近人,为人所关注而非为观念而观念;中要有人。不能从头到尾不见一个人:话要由人说.而不是由件说或把件上的话硬安在人头上。  相似文献   

8.
世上很多事,非不能,是不为。市州报的新闻改革波兴浪涌,领导和读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便是一个明证。近年来,各级市州报对领导活动、会议和工作性的报道进一步改进,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孜孜以求,对舆论监督手段愈加娴熟的运用,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过去放大了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去年3月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并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随后,中央领导多次讲话,对宣传战线的工作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各地各级党委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实现“三贴近”要求,对提升党报影响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要走出党报办报中的误区,增强党报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际宣传效果,根本途径在于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读者定位。在办报理念上,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要求、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党报回归新闻本位;在报道内容上,大力改革现行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模式,让人民群众永远成为新闻主角;在报道艺术上,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党报新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李凯 《新闻窗》2007,(5):28-29
时政报道,是对时事、政治等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等。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来人气是本地新闻重要基础的话,那么,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是一张报纸原创新闻的上层建筑。尤其作为一张党报,假若时政新闻偏弱,那么可以断言,纵然具有党报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中央政治局曾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2006年底重庆市发布了一个涉及传媒改革的文件,该文件就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出了40条具体措施,其中26条规范三方面内容: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规范文件刊播;加强对基层和群众的报道;精简领导同志活动报道。“减少纯行踪性报道和会议进程式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03,(5):13-14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要求新闻单位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此之前,中宣部新闻阅评组曾对甘肃日报对领导活动报道的改进提出表扬,为此,我们特约甘肃日报编辑部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高度的责任感和火热的激情采写出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新闻,也是对一个记的最起码要求。而不到现场、人云亦云;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感情用事、偏听偏信是新闻采访之大忌。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如何抓住“新闻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眼”.就是最能抓住读感动读、读看后有回味的新闻事实。会议报道中的“新闻眼”是什么?是地方党委政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战略决策,是为民众办实事谋福利的特别举措,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差别竞争,是领导独具特色的洞察力,是广大读欲知未知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杨秋芬 《新闻窗》2005,(4):26-27
时政新闻,就是时事与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实际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尤其是国家级和中央级,以及省级的新闻单位,就主要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国事活动与外交活动,于是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指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职务的大小成正比。广义上的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另外,重大的社会性新闻有时也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的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9.
于蓓 《声屏世界》2004,(9):21-2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始终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有人认为只要报道的内容都是地方上的事,反映的都是身边的人,就做到“贴近”了。其实不然。比如各种面面俱到的会议报道:只报喜不报忧的工作宣传;触及到一些热点话题就浅尝辄止等现象,这样宣传的结果还是停留在表面,信  相似文献   

20.
张丹 《新闻窗》2008,(4):123-123
新闻宣传“三贴近”即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就是要遵循新闻规律、讲究宣传艺术、丰富报道形式,把正确导向体现在鲜活生动的新闻事实中,把需要群众认识的问题融入到与群众的平等交流之中,把思想教育的内容统一到为群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之中,它是指导新闻工作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