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物理教学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实际探究.没有问题提出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实践探究的课堂是无意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本文从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进行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同时在"制订计划"环节中认识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诸多表现中让学生探索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体验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均衡体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教材依据】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磁现象"【教材分析】"磁现象"是科教版九年物理上册第三章"电和磁"的第一节.物理概念比较多,内容包括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化等还有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体验来感知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节围绕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会物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实际探究.没有问题提出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实践探究的课堂是无意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本文从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探究活动,要实现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一些探究与创造学习的方法,三是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就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为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对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供的实验装置提出下述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来说都具有较深意义的影响.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探究性的实验课程比较多,它是培养学生如何通过探究发现和认识物理事实的途径,实验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实际根据,把抽象的物理教学知识以实际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共点力的平衡".教学对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本节课还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理科倾向性学生理科素养的培育,又要兼顾文科倾向性学生物理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2)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三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初步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候风地动仪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演绎等科学方法;(2)通过参与探索的过程,感受猜想假说、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理论推演、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物理教学中坚持生活化策略,结合学生生活引入物理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引人问题,科学猜想,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要素中,最基础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它代表对物理知识的内化,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关键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每个人必备的品格。文章以第六章《曲线运动》第一节《曲线运动》为例,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生活化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建立力与运动的观念,并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将物理的核心素养厚植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丰富多采的生活情景是创设探究物理问题的基础,是获取物理知识之本,引发思维之源.教学实践表明,良好情景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2》(必修)第二章抛体运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曲线运动的重点之一。平抛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对平抛运动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曲线运动。本节知识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平抛运动?怎样用独立性原理分解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与时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平抛物体运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探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中学物理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才能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对比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加强,形成明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对比性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引进课堂,应用对比性实验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传统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阻碍着学生自主地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第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于老师给以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呢?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居津 《物理教学》2022,(5):23-25+29
人教版新教材将“曲线运动”列为单独一节,旨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曲线运动条件两个探究实验[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探究实验的“留迹”过程是否简单可操作,轨迹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认知;探究曲线运动条件的实验是否形象直观,是否便于学生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力特点都直接影响学生构建曲线运动的物理观念。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现有的曲线运动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原创自制创新实验仪器,能直观高效地完成“曲线运动”的两个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9.
洪洛亚 《考试周刊》2013,(37):145-146
<正>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规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压强的概念和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除了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大小有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