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Beaugrande&Dressier(1981)提出的话语建构七大原则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帮助译者整体上从互动话语交际出发,解构源语话语和建构译语话语,实现译文与原文意义和风格上最大程度的接近。通过对伯特兰·罗素散文“What I have Lived for”及其译文对比分析,探讨如何使用话语分析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的文化翻译是通过文化输入和文化建构,在目的语文化中再现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功能的过程。不同的文化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图式、构建出不同的文化框架;这赋予了译者新的角色——文化协调者。传统的解码-编码方法已不能满足文化翻译的需求。本文从文化框架出发,认为文化翻译必须根植于文化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解构源文化框架,源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框架转换,重构目的文化框架;其中框架转换是整个翻译过程的核心,主要通过归纳、删减、曲解这三种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亲属关系图式的建构,对比小说三个译本中亲属称谓的翻译,发现:源语亲属关系图式的构建过程实为亲属关系内容图式、背景图式以及文化图式的建构过程。已建构的源语称谓图式与先存于译者大脑中的目的语称谓图式匹配明确时,便能成功翻译。匹配模糊时,目的语称谓文化图式对译者的选择和译文产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合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实现其信息、呼唤和美学功能,译者需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处理,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基于认知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三重解构,在重建译语图式的同时译者应当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行为准则,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择善而从”的翻译策略。译者通过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的重建使译文词句通顺自然,补充缺失的背景信息,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吸引游客,最终实现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续茶经> 具有鲜明的互文特性,是互文理论与翻译研究契合的极好范例.互文性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强调理清互文指涉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译者对原文本的解构和译文本的建构都需要在参照前期互文本的基础上得以证实.译者可根据互文性信号标志追根溯源出前期互文本,了解其文化语境和历时变化,在互文关照下实现恰当的译文建构.  相似文献   

7.
翻译过程究其本质是人的认知过程,故研究翻译认知的意义不言而喻。在译界,对翻译认知的研究整体上倾向于一元性,注重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认识和把握。然而,真正的翻译认知过程是一个二元过程,即认知的解构与建构。本文将翻译认知的解构过程诠释为思辨过程,把其建构过程具体化为概念与意义的重构过程。思辨与重构的二元对立与统一是翻译认知的真正原型,对译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民族、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因而产生中西文化和思维差异,使人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增强文化意识,才能译出更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不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能使译文通俗易懂,尽量使译文回归本土文化,而这恰恰使译文失去了源语的文学性.陌生化再现能使译文保留源语作品的文学性,并且能让人耳目一新,更增添读者对源语作品的好奇心,同时丰富了目的语的文法.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说明陌生化在隐喻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左立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62-164
翻译是架构在两种语言以及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活动.文化语境在此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忠实地解构源语文本和准确贴切地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都离不开对翻译文本所处语境的阐释.首先对语境理论发展做总体的简要回顾,然后结合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文化语境和翻译教学的关系,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不同民族语言中文化预设的差异,以及理解的历史性,使得误读成为翻译之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的茫然无觉会导致无意误读。有意误读则是译语文化预设与源语文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扭曲与变形。我们认为这种有意误读不仅是译者对源语文化预设所做的个人选择,同时也是译者所处时代两种文化张力斗争的结果,因而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的侧影。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语文化预设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记录了两种文化从冲撞、矛盾、抵触到相互理解、相互借鉴以及到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交流过程。因此,误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性,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目的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翻译中的误读,正确评价译文,从而提高翻译批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利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其所具备的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上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的词汇学习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文化甚至多文化的知识。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翻译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跨文化的词汇翻译方面,译者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加以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1)直译;2)代换法;3)音译法;4)增词法;5)解释;6)对应法。  相似文献   

15.
杨艳 《海外英语》2012,(7):175-177
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文本通过翻译进入另一文化语境时必然会受到来自目的语文化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各具特色。深入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并挖掘出导致各种制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文化抵制其实归根结底是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出于不同语言系统的人在通过翻译交流时必然会按照自己语言系统的独特方式去解读文本。两种文化间语言系统差别越大,最终产生的文化抵制也会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英汉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不仅规定译文由其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决定,还要求译文自身连贯并与源文本连贯,即连贯法则与忠实法则。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分析其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可知,成功广告译本无疑皆能实现其预定功能,与此同时不可或缺的是"恰当"处理译文,弥合文化鸿沟。在汉英互译时,译者要实现其呼唤功能,需使译文标准高于"功能",兼顾广告在译语文化中的其他功能,才能出色实现广告目的。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translation theorists begin to take translation as an activity of cultural exchange,that is,it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but essentially a 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active.Language,as the carrier of the culture,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carry all the aspects of the culture information.As a main mean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ulture tightly.However,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especially between those cultures with great difference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many cultural elements surface from the confrontation of cultural deposits,making it impossible to captu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source culture in the target text.Thus,problems in translating cultural elements arise.Different approaches shall be adopted to solve this culture barrier.They are omission,transliteration,alienation and domestication.Using what kind of solutions is determined by many complicated factor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these solutions are supposed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Thus the translation action can become more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文化批评视角,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渊源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作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研究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过程,更是一项政治行为,目的是反抗原文的男性中心和女性歧视。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使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译者除了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具备以外,正确理解和处理两种文化间的语境障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分析语境障碍(情景语境障碍和文化语境障碍)在中法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