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标准。而最佳关联又取决于推理和语境效果。由于译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再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传递给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使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这就为译者提供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广阔空间。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始终。翻译成败有赖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论文学翻译中的互文性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传递,尽量减少因文化亏损而造成的互文性缺失,寻找文本间的最佳关联,获取最佳语境效果。译者必须抓住互文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对源发语文本作出语境假设,来获取最佳关联,为作者、译文读者架起最佳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公示语的读者是对其不需要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示语译文要求言简意赅,其阅读又具有临时性的特性。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译者能否抓住公示语原文的最佳关联和目标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得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试图从译者的层面探讨译者实现与读者的最佳关联的翻译过程,并指出关联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最佳关联为切入点,对比赏析了赵彦春,王宝童,Giles的《三字经》英译本,分别从文体文辞特征,意象选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在翻译时译者需结合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需求和企盼,译文需要符合读者及作者的认知语境,以期得到最佳关联,对比发现赵译本在以上两个方面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旅游翻译的三元关系进行了阐释,通过举例分析译文读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译者应采取各种翻译策略来帮助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需要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以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苏粤 《考试周刊》2009,(5):43-44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语境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翻译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上互明,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语境观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阐述关联理论诞生背景,指出从译者和译学研究者角度看,关联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有三:建构最佳关联的语境,实现译者意图;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符合读者期待;把握翻译的三元关系,完成明示交际。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最佳关联是力求让读者以最小的推导努力获取足够的语境效果,为此译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语境和心理期待,这也是应用翻译的基本原则。在旅游指南翻译中,译者应根据文本特征分析不同信息性质及其关联度,在把握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的同时,努力实现符合受众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性凸显。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科技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译者首先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原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法,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科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蔡琮瑶 《海外英语》2014,(8):238-239,292
The main error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are pragmatic failures in which target-language readers fail to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between the target text and source text.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ce Theory can effectively help translators find out optimal releva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advertisements into English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s.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人类的认知、大脑机能和语境效果,语境在我们理解话语和文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翻译文本需要译者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动态语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和环境的关联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某种关联,尤其是最佳关联。根据最佳关联的原则,译者可以正确地理解原文,然后推理出最合适的语境,将其恰当地翻译成目标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